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中的叙述人称是小说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小说中的叙述人称有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也有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历史最悠久 ,人们最熟悉。这种叙述方式是“一切全知晓”的叙述 ,叙述者退隐幕后却无处不在 ,他对人物的言谈举止 ,未表现于动作的感情 ,以及人物自己不便言明或别人无从觉察的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思想都了如指掌。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自由灵活地展现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而不同时间的事件。因此场面浩繁 ,过程复杂 ,关系错综的文学作品多用第三人称写作。中国传统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发表于1982年,于次年获美国文学的三项大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并在叙述中不断转化叙述人称以扩大小说的叙事范围.小说有两位叙述者,叙述视角在两住叙述者之间不断变换,以展示女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释人物类型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运用,分析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及其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结合人称机制来探讨第一、第二人称叙述视角是如何在小说中营造出复调双声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拉近作者、读者以及人物三者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阐明了叙述者、接受者两种身份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蕴含着作者的评判,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4.
叙述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说起来人们并不陌生,然而,令人苦恼的是,长期以来,关于有没有第二人称叙述法的问题,人们总还是有些纠缠不清,一直存在着争论,以致于虽然绝大多数书上讲到叙述人称时,只肯定了第一人称叙述法及第三人称叙述法的存在,否定了第二人称叙述法的存在性,但在讲完了第一人叙称述法及第三人称叙述法后,不得不化或详或略的笔墨,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阐述说明一番不存在第  相似文献   

5.
有没有第二人称叙述 ,这是学术界现在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否定第二人称叙述的立论依据“叙述的人称问题实质上是叙述的立足点”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并论述了第二人称叙述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第二人称是否存在的争论 ,实际源于对人称概念界定的分歧 ,也就是以“观察点”为人称本质 ,还是以“称谓”作为人称标志的问题。其实“观察点”和“称谓”在研究文学作品时各有自己的功能用途 ,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鉴于此 ,我们应该首先对人称的概念加以界定 ,然后使“观察点”和“称谓”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7,(9)
在语法领域,"你、你们"属人称代词,第二人称。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尤其是Ⅱ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题,有关"你、你们"的题目,单凭语法知识已无法解答,这就需要我们从别的角度审视这两个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写作理论将人称分为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本来是很清楚的。可是近年来,人们对叙述中是否有第二人称的问题发生了疑问,多数意见否定有第二人称的存在,有一本高校写作教材这样写道:“在叙述中,有时会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出现,这是不是第二人称的叙述呢?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实际上凡第二人称代词出现的地方,不过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  相似文献   

9.
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种新流派,其叙述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被认为具有"反小说"的倾向,也是二战后最具有革命性的文学流派。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米歇尔·布托尔的名作《变》完美地展现了他对传统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本文拟从该小说结构的时空交错,叙述人称第二人称"你"的使用,叙述语言的重复三个方面来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2-66
"叙事作为修辞"是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语境下对叙事给予修辞性的解读,是通过小说的叙述结构、视角、时间、距离、声音等问题的指涉来理解叙事在叙述者、文本现象、读者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巴金的中篇小说《憩园》,以小说中的人物"老黎"为主要叙述者,以"憩园"新旧主人姚家和杨家为叙述对象,通过多个次要叙述者的设立、多重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以及"抒情性"叙事策略的展开,使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特征,建立起三个叙事层面、多重对立的情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