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单纯传递知识的过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教互动"的建构,把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笔者试就搭建以"学教互动"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谈谈认识。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是营造学教互动创新氛围的前提。如何紧跟形势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首先应转变观  相似文献   

3.
《大学》以精辟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以及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程序。研读《大学》,可从“三纲领”和“八条目”及其内在联系入手,以大学之道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为主线,力求发掘不同历史时期著名学者对“大学之道”的传承与发扬;从大学校训对大学之道的吸收与运用的角度,揭示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道对确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的理想、信念的浓缩,构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构,要承袭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精辟地阐述了“大学之道”,其“三纲领、八条目”,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系统。本文以青岛学院为例,阐述了“大学之道”在大学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境脉引领-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例,阐述了创设"境脉"、有效开展"互动"、建构思维模型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6.
"大学之道"的合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之道"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及其文化内涵,它集中表征为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学问.然而,当前我国大学深陷技术中心下的工具主义与消费主义窠臼,大学职业化泛滥,生态位错位、缺位问题严峻,职业化主义明显,日益游离教育这一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应将"大学之用"与"大学之道"辩证结合,在价值与功利之间、在无用与有用之间,寻求创新自身又创新社会的契机,进而回归大学神圣化的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33-136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翻转课堂这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反转的新兴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的热点话题。《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学生课前自行学习知识点,教师与学生课堂中共同练习"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互评、答疑解惑等方式实现实时互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之道"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成人之道、教行迁善之道。《学记》对大学之道进行了细致阐释,在传统中国行之有效。中国早期大学培养治国人才,古希腊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的大学仍然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但到近代中国,历史的变动使人们疏离了传统,对"大学之道"竟然变得"习而不察、莫名其妙"。毫无疑问,高校要服务社会,更应引领社会,传承和创造文化。因此,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在具有"世界眼光"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国意识",认真借鉴传统的"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9.
以儒家为主干之传统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德性”和“道问学”,前者主要是指“发乎本心”、对性善的发挥与坚守,具体表现便是孝悌之道,由此推广开来便是仁民爱物的实现;后者虽然与向内反省之“尊德性”不同而表现为“格物穷理”,但这只是对本心的穷理、对性善的探究、对诚敬的融会,可谓修养学问的他种途径。对于师德楷模的种种说法只是传统“圣人理想”的现代演化。近现代以来,传统思想遭遇了前所未有之重创与反省,其具体出路在于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德性要体现于德行中,公私德分明并尊重私德,研究高深学问为大学之根本宗旨,探究学理并引导学生生发对学问之兴趣进而培养学问人格,为首要之师德。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质与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代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者。作为理想中大学的样态,它不仅是对历史形成的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办学模式的总结而且更重要的,是对现在和未来大学的期待、追求和认识,是对现实大学的批判及超越。回顾历史,现代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提供搏雅教育、培育绅士似教授知识为主要功能)到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发展知识与传授知识。培育人材并重,再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叶后的大学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过程。 大学在中世纪产生之初,大都建于远离繁尘之地,即便座落在名邑大都地是高门危墙泊成天地。像…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中职课堂教学互动单一化、浅层化问题,运用知识建构理论,从互动主体、互动行为、互动情境三个要素出发构建中职课堂教学互动框架,并基于该框架设计面向中职课堂的"三维高阶"教学互动提升策略。实践证明,"三维高阶"教学互动提升策略,既能协助学生建构有意义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提升课堂教学互动的质量,促进中职课堂教学互动深度化、有效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关系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和焦点问题。基于教学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变革,表征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变革路向。基于教学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大体有四种:"先教后学,随教而学";"少教多学,教以导学";"自学自理,以教辅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中,"先教后学,随教而学"和"少教多学,教以导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自学自理,以教辅学"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代表,它们表明了不同的知识观与教学观,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形态和价值追求。梳理、辨析这四种模式及其变革进路,对深化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占魁 《教育研究》2021,42(11):72-8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之"道"乃是一个具有"本体"或"真理"意义的价值范畴,也是奠定古典儒家"志道"理想的核心概念.《中庸》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的主张,不仅昭示着儒家教育的"德性"(实践)目的 论和"学问"(致知)方法论取向,也实际成为后儒宗承的两种"修道"进路.修道的本质在于"受道之教"、"以道为师".然而,为强化儒家参与封建秩序重建的政治影响力,后儒对这一道统自"天道"至"人道"再至"王道"的降解式改造,在实现了儒家士子从独立自主的"志道君子"到依附权贵跻身统治阶层的"入仕儒吏"的人格转变之余,也酿成了"文—道分离"和"师—道分离"两大教育病症.由此,儒家教育的重心逐渐从注重内发的"修道之教"转向强调外铄的"传道之教".其间,后儒对"道/德"的虚化、泛化、边缘化、物化乃至个人化等认知偏差,也成为长期制约中国教育"求真"、"究理"的思想障碍.为此,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我们亟须回归古典儒家的"志道"初衷,秉持"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教育逻辑,发扬"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旨趣,重振古典儒家具备人类"公共"、"共由"品格的"求道"精神在现代"文教"与"师教"实践中的价值指引作用,使之成为现代中国"讲理公民"普遍养成和"现代科学"自然生发的互补进路,从而为中国文化复兴和科学繁荣奠定可靠的教育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14.
遵循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针对大学生口语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不敢讲"、"无话讲"、"讲不好"难题,在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指导下,尝试引入视频微博服务平台,提出一种网络化、可视化、互动化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外训练新模式,并开展了实证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主动建构,提高元认知水平及口语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忠恕之道"本是先秦儒家人际交往行为之圭臬,但经后世朱熹等儒家学者的注疏递嬗而意涵不彰。朱熹更是站在理学的高度,分别从天地、圣人、学者的层面,运用"理一分殊"范式,从本体论,体用论,对"忠恕之道"进行了建构。这种建构缩小了"忠恕之道"的内涵与外延,且与基督教的"黄金定律"相比,在传播意义上,缺乏经典表述。其实,先秦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二者,紧密结合,是对"忠恕之道"的经典阐释。  相似文献   

16.
李欣 《海外英语》2013,(6X):103-105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结合了建构主义和课堂互动有关二语习得的教学和学习理论而形成。该文将这一模式应用在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证明这一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此外,在语法课堂上进行建构式互动活动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多新的优点,并体现了建构意义。该文结果对充实语法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互动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种技巧。目前初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教学界的一致认可,该教学模式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学生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平面镜"为例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要适应当今教育模式的进步,就要提高老师与学生课堂的配合度,增加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在历史课堂上,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老师创设历史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君毅则在晚年撰成了洋洋80万言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把现代新儒家的这一诉求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本体论方面,他借鉴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诠释儒家的心性之学,力图证成"道德理性"的本体论地位.在价值观方面,他提出"人生九境"说,阐发儒学现代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大学理念最主要的教育载体和实践支撑,历史上,我国的师范大学一直未能形成致力于知识创新和学生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国际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挑战,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应达到何种水平和水准?研究采用课堂观察、焦点小组座谈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学生和各类教师就大学课堂教学之道的探讨,总结出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之道,在于课堂教学的学术性、专业性、交往性、批判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