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美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52-53,56
意象是诗歌内涵的沉淀物,通过对诗歌的意象,尤其是原始意象的溯源,可以探究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鸟"是《诗经》中一个重要的原始意象,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由最初带有宗教色彩的祖先图腾崇拜,再到原始初民对生命繁衍的渴求,最终是褪去宗教色彩后的爱情象征。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通过食色叙事形态营构小说,即唐僧的被食被色、妖魔鬼怪的恶食恶色、猪八戒的善食善色、孙悟空的反食反色以及沙僧的不食不色,几乎整部《西游记》都是依此敷衍而成。透过人类食色的自然属性这一富于张力性的叙述来审视人性美丑,洞悉社会世相,极具中华民族审美特色和中国小说的特质,它所传达出的极幻极真、妙趣横生的审美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叙事经验。而且在怡情悦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4.
《牌坊》借助于含蓄的象征、巧妙的暗示、贴切的比喻,曲折隐约地表现了作品主人公的清苦单调的生活状态和孤寂凄苦的心态,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封建礼教扼杀青春、摧残美好的罪恶,对压抑妇女的封建糟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发出了震聋发聩的人性解放的呼声。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绘了汉字"青"的多层次的文化义系统。表示正面意义的主要有五行义、清贵义和表颜色的文化义三种。"青"表颜色时的文化义又可以分为表绿色、蓝色和黑色三种情况。还有贬义色彩的"卑贱"的意蕴。笔者着重分析并梳理了"青"的文化意义及其形成的原因,对"青"字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运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来揭示四时的形成发展及其相关文化事象的内涵,从而反映出汉民族对于四时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李白三教兼容的思想的复杂性、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特征及游历、求仕、归隐的典型文人生涯,通过对月这一原型意象的审美创造,使笔下的月亮呈现出鲜明的人格精神美、意象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8.
根据说合性质与特征,本文将“三言”“二拍”的媒妁形象概括为成人之美型、唯命是听型、为利是图型和官府权为月老型。由于都处于中晚明这一“世界”变化,他们中既有对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又有对道德文化的越界,无不传承着特定的婚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表意体系的文字。到现在它依然魅力无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因为它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影缩的方式传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字是汉字中的重要一员,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它排在第一部第一字。从“一”字及与“一”字相关的“天”、“元”等字的含义上,我们可以透析出汉字不单单是一种书写符号,它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更多地传达着中华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狐意象,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代,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聊斋志异》中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的狐意象,既是作者寄托情感、慰藉心灵、超越现实、实现生命价值的载体,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状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唐诗意象的愁苦情感多体现在羁旅、咏史、离别诗中,展现羁旅愁思,惜别之苦及伤时之悲,而所用意象多是鸿雁、夕阳、子规、柳、月、蝉、水、草等,这些意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中的“仙人掌”意象,内涵丰富、韵致独特。首先,“仙人掌”在唐人笔下,意指汉武帝神明台上的承露“仙掌”。唐代诗人借“仙掌”捧盘之事典,既讽刺了汉武帝佞仙惧死的荒谬举止,又抒发盛袁无常的历史沧桑感。其次,“仙人掌”又指西岳华山之上的“仙人掌”峰,唐人在描写华山时,往往提及“巨灵掌劈华山”的神话传说,该传说为“仙人掌峰”蒙上了一层神秘瑰奇的美丽面纱。再次,在唐人那里,“仙人掌”还意指荆州当阳县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  相似文献   

13.
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多次被写入诗作中,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唐之前,单纯吟咏的比较多.发展到唐代,可谓蔚为大观.唐人或赞其形,或叹其美,但更多的是借萤咏怀.萤意象在唐诗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具象的萤、审美的萤和心灵的萤.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萤意象,都体现出唐代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大唐人们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金河,今称大黑河,在《全唐诗》中一共出现了20余次,大多数与边塞、战争、烽烟、荒凉、僻远以及边塞建功的理想、思乡盼归的感情相联系。金河自东北向南横贯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这里不仅是用兵之地,也是古代北方的交通要道,距内地路途遥远,金河也因此成了僻远、荒寒、绝域的代名词,给人一去不归之感。唐代金河诗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组成,虽未出现高、岑那样的名家,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北部军事、边防、地理、风俗、风光等方面的珍贵材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胡人形象是唐人小说人物类型之一。唐人小说具有传奇美学特征,胡人形象虽然在唐人小说中并不占重要篇幅,但同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通过对胡人形象的外貌特征、身世背景、方术技能的考察,认为胡人形象具有奇幻色彩,与唐人小说的传奇美学正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尝试以文化语言学为指导,从文学、语言、民俗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蕴含在唐诗词句之中的民俗文化,从而说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即语言之中存在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饼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面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唐诗》中,写面食"饼"的诗有28首,它们反映了唐代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了唐代士风和诗风的转变。探讨其中的饮食文化,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探讨其创作与士风、诗风的联系,补充了前人关于创作受时代影响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9.
<花间集>词选用的意象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和重复率,本文以花间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背窗、背灯等能拓展读者思维的场景来探索词人的复杂情感、审美趣味、男子巨妾心态等文化品格及其丰厚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唐代商业题材诗歌人手,分别从商贾之乐、商贾之苦、商贾之爱三个方面论述了唐诗中受批判的商贾形象、受同情的商贾形象以及重利轻离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