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建构主义以其新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是"顶岗实习"的重要理论支撑点.作为一种行动参与式、实践体验武的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顶岗实习必将对我国整个教师教育体系改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需要反思我们的实践教学观念。受到一种感性的经验性实践观的支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打破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引进全程连续实践教学理念,组建职前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加强教学团队合作指导,是提高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一条新思路。它使理论与实践从简单合并走向全面融合,教育实践过程从经验性技能训练走向反思性实践,使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在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必须呼应职后的工作实践,了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关注未来工作对象——儿童的发展特点,顺应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设置一般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和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模块。一体化视野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还必须深刻认识"师范教育"转型为"教师教育"的时代内涵,建立广泛的合作密切、互惠互利的教育科研与实践共同体,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育观上主张在实践场景下,创设学习共同体,帮助未来教师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本研究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性质、内容、来源及获得途径,以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为例,重建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理论-实践交融"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在理论-实践共同体中,未来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见习"结合,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而理论总是"在场"。  相似文献   

5.
姚芳芳 《考试周刊》2012,(83):153-154
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争论的背后是实践者价值效用观和操作主义观念使然。教育理论学习在教师生涯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教师的智慧养成奠定理论基础。职前教师教育只有改变观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培育教师课程能力并发挥教师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大陆20所师范院校的880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其课程能力发展过程呈现三个特点: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水平在不同院校和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教学实践可以助力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且空间较大;职前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存在关键阶段和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师范院校培养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出三条建议:回归课程价值,以"互惠""分层"强化课程能力培养;聚焦课程内涵,促进教育实习从"解释实践"走向"改造实践";借助教育情境,以"创生""教研"促进课程能力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从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有效推动了我国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但"卓越教师内涵模糊""培养标准不统一""协同培养机制低效""培养职前职后衔接阻隔""培养效果质量监督和评测乏力"等不足也不断凸现,已经制约了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研制国家层面的卓越教师标准和高校或地方层面的卓越教师培养标准,重构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两方三级"质量评测和监督机制,是突围当下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关注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主体,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某大学一门教师教育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全程考察,通过探析提升职前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根源——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教教学(Teach how to teach)的过程,讨论教师教育者通过该课程彰显的示范作用。研究发现,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体现:"课堂教学示范""品行示范""科研示范""反思示范"。文章具体分析教师教育者如何通过不同的示范作用对职前教师学习教学产生影响,认为促进职前教师学习教学、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为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职前教师教育打下了理论基础;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胜任基础教育工作的初级实践者,这为加强实践教学提出了现实要求;教师教育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达成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来破解。为此,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应突出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各国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为基础,探讨了建构主义在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提出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及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知识是职前教师"学会为师"的知识基础。催生与丰富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其顺利入职,是职前教师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为:构建"U-S"共同体,搭建专业对话场、影子学习场、行动研究场,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互通与联动,有效促进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与创生,从而缩短其入职适应期,并为其职后的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学校"和"基于大学"的传统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理论之应用"取向,包含着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两种立场:一是实践的典型化;二是理论的实践化。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将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二元对立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改革项目推行"实践中之理论"取向,改变了实践教学的要素构成和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13.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关系到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受传统离身认知的影响,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重理论课程轻实践体验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实施的“身体缺场”,影响了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延长了其“岗位适应期”。具身认知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认知与学习发生的条件和内在机理,实现了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向。基于具身认知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强调构建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合理结构,形成理论-实践交互渗透的课程实施模式及分层多样贯通始终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近 《教育与职业》2007,(11):22-23
2006海峡两岸高职(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以"全球视野两岸行动--大众化进程中高职教育新愿景"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高职(技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技职)院校的办学与管理模式""高职(技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技职)教育的专业与课程建设"等四个专题展开了充分、深入的研讨,为高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及实践方面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国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各大学在U-S模式下开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开发注重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不断适应合格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并制订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统一的"平衡性"课程计划。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一是大学应与中小学校紧密合作;二是应适应中小学教师补给的实际需求;三是应体现职前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新要求;四是应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具有"理论之应用"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改革推行"实践中之理论"取向。在新的取向之下,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得到重新的规划与组织,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主要表现为:以培养实践智慧作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目标,并以探究现场经验作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核心。本文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被大家认可。然而,对于教育实习这样一门综合实践课程,目前国内外对其课程设计与安排的理论探讨还略显不足。美国课程理论家小威廉姆.多尔提出的后现代"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及课程标准对于教育实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可为思考我国教师教育实习的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历史来看,作为其目标的"教师实践素养"并不是一个科学的事实范畴,而是一个有发展、有变化的的教育价值范畴。它从最初的"不需要理论的艺术",发展到师范学校创立以后的"理论指导下的技能"。大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试图以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作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新的目标。这种变革可以从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中找到合法性,但主要基于教师实践素养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和文化基础的三重变革。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呼唤的高质量教师教育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提出了新要求,由此提出“职前教师高质量教育实践”的概念。围绕这一概念,建构了内涵、特点、表现和意义的学理体系。对照职前教师高质量教育实践的要求,发现当前的教育实践在不同课程外部、教育实践内部、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主体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并从实践主体、内因和外因方面分析产生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践行总体性的实践观和递进统整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观;拓展自主实践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以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各要素的融合;建立制度为本、效果优先的常态化质量督导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微格教学适用于教师职前培养、职后研修和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后,微格教学的价值凸显:可以模拟课堂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题;可以实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形成教学风格;可以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超越"空无现象"和"高原现象"。作为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整合形式,微格教学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