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兼具互动性、即时性、丰富性等信息传播优势的新媒体异军突起,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新机遇.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亟需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改革,积极探索、运用好这个新载体,以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凯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62-16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QQ等为载体的蕴含虚拟性、开放性特点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实现新媒体技术与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成为高校舞蹈教育领域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研究新媒体技术对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为高校舞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QQ、飞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载体,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双面性,剖析了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对于传承党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呈现方式单一、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教学方式固化、教育启发性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高校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优化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学的结合形式,兼顾灌输性与启发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现阶段,以微信、微博、QQ等为主要载体的各类新媒体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影响。由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诱惑性、虚拟性和信息海量性等特点,无障碍传播鱼龙混杂的信息,严重冲击着传统道德观念,也给高校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带来巨大挑战。新媒体时代,大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第一,德育工作不能满足新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变得快速、便捷和广泛,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适应新媒体演进格局,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实现新媒体技术与校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实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信息社会中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我国高科技领域方面也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这也使得我国开始进入新媒体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其新媒体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信息传输及时、传播途径快速且多样的新媒体加快了思政知识的创新教育,无形中对传统思政课教学形成一种挑战或是压力,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修养又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应重视思政课教学重要性,根据新媒体环境变化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进而有效培养优秀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作为人们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促进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显隐性转变,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教育范围,促进了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但它也给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实践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媒体视域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第一层次是融入理论教学过程,建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第二层次是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作为关键环节;第三层次是融入媒介新社区,作为阵地支持;第四层次是融入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弛 《亚太教育》2020,(1):44-44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新媒体课程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在高校新课改理念下也得以广泛应用。高校新媒体课程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传播更加快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播方式。本文主要就新教改理念下高校新媒体课程的发展进行分析,旨在阐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党建在新媒体建设步伐、党务工作者媒介素养、学生党员自控能力、新媒体信息监管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应当从强化主流媒体声音、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对传媒信息外化践行的能力、强化信息监管机制等四个方面不断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