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依据多阶段分层方法抽取全国31所高校的6634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归分析发现,教学内容趣味性、有用性以及对教学内容重复性的厌烦,教学方式丰富性,教师素养,学生学习主体性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形成了方向不一、力度不同的影响。教学内容有机重复、生动有趣且有用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认识论基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保障,教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关键,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激发是思政课获得感生成前提。  相似文献   

3.
冯忆 《文教资料》2020,(2):166-168
改革和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十分重要。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视角,在考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足的原因,揭示新媒体时代下推进思政课改革,对于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幸福感,改变思政课“低头族”现象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论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涵盖了教学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系统要素,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联动性、动态性等理论特征。随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系统思维运用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教育实践,明确大学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过程的目标引导性、贯通融合性、要素耦合性、成效聚合性,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和立足点,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需要积极创新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优化实践成果评价机制、健全课外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自2017年教育部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明确要求以来,得到学界积极回应,成为思政课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2017——2020年关于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文献,在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技术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丹丹 《教师》2023,(25):3-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文章以大学生获得感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在学生主体意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拓展教学载体等具体路径,以期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省1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学生在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方面的思政课获得感比较高,但是实践性、情感性有待提高。要提高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注重沟通,研究思政教育规律,更新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
姚莉萍 《教育探索》2021,(11):51-55
中西方哲学从逐利正当、捍卫尊严维度进行的价值反思,赋予获得感以人的生存价值诉求的内涵.马克思给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既是对获得感价值意蕴的唯物史观诠释,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得以形成的重要源泉.聚焦思政教育领域,高校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旨内容,"思政课获得感"作为学生主体基于需...  相似文献   

10.
当前,获得感已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及教育学者和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具体对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学生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提出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丰富思政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教育方式方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以芜湖市五所高职院校5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相关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处于稍低水平,思政课获得感和思政课认同感之间存在正相关;高职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和独生子女与否与思政课获得感不相关,城乡高职学生在思政课获得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相互关系中,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与"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知识新颖的思政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等相关,最突出的相关变量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高职学生对"任课教师思想开放,敢于抨击社会现实""课程知识对自己有用""教材生动有趣"三项措施的赞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0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生力军,他们的个人政治信仰追求关系到国家未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而思政课获得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同向性。基于某应用型大学819名学生的实证研究表明,思政课认知度、认同度、吸引力、感染力均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感染力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是认同度,再次是吸引力,认知度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预测作用最弱。最后,文章就如何提升“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标准和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也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扩大教学场域和多层次化教学,引导学生多渠道自主吸收知识.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以参与感促进获得感的提升,以隐性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素养获得感的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分析和大学生访谈构建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维度,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明晰获得感提升路径包括学生主体性、教师授课、课程考核、教学载体和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并提出了教学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教改要以增强大学生获得感为目标,通过大学生的切身感受、知识结构完善、认知能力提升、政治思想进步、积极的心理体验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为全面反映学生的体验度、获得程度,通过编制《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测评表》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检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径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是深化思政课课程改革创新和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大学生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中居于主体地位。其感受和体验是思政课建设的生命线。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以大学生获得感为逻辑中心,秉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全面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坚强有力的落实保障机制以及完善动态调整的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为打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把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作为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但在此过程中仍面临着师生之间缺乏共情互动、学科特色不明显、课堂生动性不充分、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对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增强高校思政课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