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阮籍是竹林玄学时期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大家,玄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也渗透进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咏怀》诗旨意幽远,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玄学色彩.本文旨在从竹林玄学的人生态度和认识方法两个方面论析竹林玄学观念在其《咏怀》诗中的体现,指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使阮籍苦苦挣扎在淑世与超世之间,最后只能用“齐物论”来做最后的安慰;《咏怀》中大量意象的存在且复杂结合是玄学“得意忘言”认识方法的表征,而注重“人”的竹林玄学思想又使"意"表现为对人生困境的理性思索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从而论证了玄学观念对阮籍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了《咏怀》诗所具有的丰富的时代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鉴于易代之际的政治现实,竹林玄学逐渐否定了正始时期由何晏、王弼等通过即体即用的双向训释建立的契合自然的名教理想,代之以纯粹的不可能实现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逍遥,使其理论陷入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难选择。阮籍《咏怀诗》的主旨、表达方式、抒情特点等同样呈现出选择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阮籍写于魏晋之交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是他当时心灵的真实写照。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矛盾。本文认为造成诗人痛苦矛盾的关键点在于他对时间的敏锐感悟,并且从阮籍对时光飞逝、今昔对比和渴望永恒三个方面感悟做出分析,探究其文化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感伤是阮籍咏怀诗的基本特征之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诗歌的感伤主题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其诗的感伤特质主要通过直言悲愁、感伤的物象、声音的渲染三个方面来表现。探析阮籍诗歌感伤特质的内涵、成因、影响,也可窥见古代文学感伤脉流的变化乃至文学风会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阮籍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八十二首《咏怀诗》正是他“忧生之嗟”的表露,体现出诗人对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为处于黑暗时代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抒情述怀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7.
阮籍与庚信两位诗人的现存诗歌中均有以五言古体为创作形式的咏怀诗,二人的咏怀诗都体现了在高压政治统治下郁郁寡欢的苦闷矛盾心理,反映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感想。但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尽相同和受时代风的影响也不同,二人的咏怀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阮籍《咏怀》诗并非针对一时一事,而是在宏观层面上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一种丰富情感体验的个人抒发,包括幻灭感,孤独感,危机感三个方面,由此构成《咏怀》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归类及溯源的方法,分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含义,进一步探讨阮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运用归类及溯源的方法,分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含义,进一步探讨阮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阮籍的82首五言《咏怀诗》渊源一直以来颇受关注,以梁代钟嵘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咏怀诗》源自于《小雅》,以清代何焯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咏怀诗》源出于《离骚》。探讨角度不同,因此结论不同,从所呈现的雅正精神以及创作主体忧生之嗟的思想、时代背景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与《小雅》的渊源关系,从以美为美、以恶为恶的审美倾向选择与"诗缘情""发愤以抒情"的创作动机方面来看,《咏怀诗》则与《离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而作家在生活中的痛苦体验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源动力,更是形成其作品独特风格的根源。从创伤体验的角度来阐释阮籍《咏怀诗》的发言玄远的艺术魅力,以求能在他传统任诞不羁的形象中寻找一个新的阮籍。  相似文献   

13.
史学对阮籍文学创作的影响非常大。阮籍在曹魏晚期参与编纂官修史书《魏书》,而编写《魏书》也成为他创作《咏怀》诗的契机。就诗歌内容而言,亲历魏晋政权更迭的经历形成了阮籍盛衰无常的历史观,在创作时他将这种历史观注入诗歌中,使其《咏怀》诗充满了无常之感;由于史学素养深厚,阮籍常用史学家的时空观念来思考人生,从而使其诗歌充满了时空感;此外,阮籍还以诗论史,使其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史鉴意识。就诗歌形式而言,由于文史兼通,他在创作时有时会模糊史学与文学的界限,将史书的体例引入诗歌中,从而形成叙、论结合的创作模式;在阮籍之前,汉魏文人多用“语典”,极少采用“事典”,由于精通史籍,他在诗歌中开始大规模运用“事典”。  相似文献   

14.
由于阮籍与张华<鹪鹩赋>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辨前者之全部赋作的内在联系,发现阮赋及其赋体性作品<大人先生传>的创作始末,恰与司马氏从开始篡权到定局之年限相一致;由<东平赋>作时考辨发现阮籍后期"不与世事"、谨慎自保实为苦闷待"时"的真相契入,其将自己宏大人生追求境界寄托于赋体创作,以赋体创作作为其较为直接的、现实时代社会理性批判的重要武器,可见其"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乃赋体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5.
从钟嵘对谢灵运的评语以及刘宋入品作家来看,钟嵘对刘宋文学的繁盛持肯定态度;<诗品>对宋诗"自然"之评,成为后人定位钟嵘诗歌品评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他对刘宋诗歌思想内容之认可着眼于"雅怨",对刘宋山水题材的开拓缺少关注.  相似文献   

16.
黄帝的"东园",有凤没身居之.汉宣帝的杜陵,非但曾被称为"东园",也有凤十一集之的传闻.而葬有曹丕与司马懿的首阳山,在阮籍看来,却是一个"凤翔过而不集,鸣枭群而并栖"的所在.阮籍在其咏怀诗中,正是以"东园"隐喻皇家陵园.本文作者认为,理解<咏怀诗·其三>首二句的关键,不在以"嘉树"之喻曹爽;而在以"季孙氏"喻曹魏政权.而此时的曹魏政权在阮籍心中,只是一座已经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的陵墓.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构思精巧,语言朴素自然,善用叠字和比兴手法。  相似文献   

18.
历来人们习惯以儒、道两家来评论阮籍思想,并形成了三种主要认识:其一认为阮籍思想属于道家,其二认为阮籍思想归根到底属于儒家,其三则认为阮籍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替演进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阮籍作品的解读,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及对魏晋时期政治时局、士人风气及其他旁支因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儒、道标准机械地评介阮籍的思想.阮籍思想的矛盾及其痛苦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儒、道两家哲学时难以抉择的两难表现.  相似文献   

19.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