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内部治理对于大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制度化程度深刻与否影响着大学的治理效能和内涵水平。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审视,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化路径可分为内因渐进式、内因革命式、外因诱导式和外因移植式。当前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化水平仍滞后于大学发展现实需求,厘清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制度逻辑,修正大学与二级学院制度体系,平衡渐进与激烈演进方式,坚持扎根中国与学习借鉴相结合,是实践中应对现实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欧海燕 《广西教育》2023,(18):87-91
本文阐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认为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是遵循高校资助育人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大思政格局的重大举措,并从狠抓日常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实施成效等方面提出实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校企合作的制度化是实现高职校企合作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由于非正式制度的路径依赖、正式制度供给不足、制度的实施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高职校企合作制度化无法实现,进而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生活作为一种准公共生活需要以制度加以规范,幼儿园教育秩序的建构和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现亦依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因而幼儿园制度化生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制度化生活并非万能,而是具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避免以"秩序"的名义侵蚀非制度化生活领域,防止以"保护"的名义控制儿童的活动,提防以"理性"的名义剥夺儿童的参与权,我们必须明晰制度化生活作用的范围、坚守制度化生活建构的底线原则、优化制度化生活实践的活动机制,以确定其限度.  相似文献   

5.
高校安全稳定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一环,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价值所在。当前,高校安全稳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协同治理理论为新时期高校安全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实践指引和价值路径。我们应该从培育高校安全治理多元协同体、健全基于同一性原则的高校安全协同治理制度、建立高校安全治理信息和资源共享协同机制、完善高校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等四个方面建构高校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安全协同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准,建立起一套制度法律系统,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引导价值判断,通过实施深入人心,形成核心价值观。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有效地说明和解释现有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并着力于维持和保障现有秩序和政权的持续发展。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经验及发挥的功效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本土资源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管理制度化源于委托一代理关系,受社会转型制度化趋势及科学管理思想推动,靠现有的高校管理制度作依据.高校管理制度化对高校治理的成就不明而喻,但管理制度化不是万能,其标准化、数字化及行政化的负面弊端成为制度的悖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学术性、人文性的高校管理范式给予消弥.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不断深入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扩大的趋势,认为这主要是受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保障不利、自身素质偏低、利益诉求渠道缺失等因素影响。为解决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制度化政治参与模式的选择路径。从参与动机、参与效果、参与过程、参与结果等方面分析和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新模式。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指向对协商民主提出了制度化的诉求。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着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建构和制度的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前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首要枢机,后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在保障。针对协商民主存在的程序机制缺乏、制度权威性不足以及缺乏配套政治文化等问题,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既要进行党内协商、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的程序性机制的建构,也要通过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协商民主制度权威和发挥人民政协的示范效应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制度化源于委托一代理关系,受社会转型制度化趋势及科学管理思想推动,靠现有的高校管理制度作依据。高校管理制度化对高校治理的成就不明而喻,但管理制度化不是万能的,其标准化、数字化及行政化的负面弊端成为制度的悖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性、人本、人权的价值取向,塑造开放、自由、包容的管理文化,构建参与、协商、共享的管理机制,完善学术、教学、行政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培路 《大学教育》2022,(8):123-12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化经历了萌芽、形成和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并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发展,这既是其课程属性的内在要求,又是培养时代新人、解决制度建设滞后问题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制度化的价值意蕴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加强制度探索与创新,着力从完善组织领导、教学管理、资源保障、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推进实践教学制度化,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地方高校治理中迫切需要更加紧密的高校与社会关系,高校和社会对互动的诉求也日益增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引发的主要任务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与部属高校相比,是否具备吸收社会资源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社会参与地方高校治理的发展决策支持、产学研用合作、科教协同育人、质量监督评估和高校社会捐赠等路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亟须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进一步更新理念、重构关系、型塑主体和完善制度,全面优化地方高校治理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助力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中世纪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来看,学者的求知精神与大学的学术本性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和组织条件,大学外部政教并立的分权结构和社会文化中的理性传统构成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内生路向的制度演进和学者、学术文化等核心能动者的建设性作用共同形成了有效的触发路径。在学术权力制度化的文化根源、组织条件、制度环境、实现路径和能动主体等方面,中世纪大学案例可为当代中国大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培养和塑造具有生态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针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存在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应坚持公正性与公平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三个原则,应完善目标体系、规则体系、组织体系以及保障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制度人"是指在某种社会状态下,内在需求并创造制度且能遵守制度的人。由于教师身份、行为以及人性被制度化,因而教师是"被制度化"的"制度人"。这必然会引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依赖,表现在正式制度化的国家规制的强制性、非正式制度化影响的非自主性、法律身份的义务性、教师职业修养的自觉性与适应性。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依赖路径包括教师入职与离职制度、教师专业化标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等。同时,制度依赖具有双面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的困境与挑战,应采用一定对策,促进教师成长,使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制度化依赖。  相似文献   

16.
"放管服"改革为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为外部治理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制度保障和改革思路。作为国家层面的改革计划,其关键是理顺和明确大学外部治理的主体关系与角色定位:政府当加强制度设计,促进职能转变,依法主导和推动多元主体协作共治;大学当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大学章程,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自主办学能力;社会积极参与协同治理,以第三方评估督促办学质量提升。基于"放管服"改革思路,亟需系统构建内生外促的大学治理基本框架和联动模式,明确政府、大学和社会协同互动的责任担当及能力指向,强化程序正义的制度规约,注重显性制度与隐性文化和谐共生,切实为优化大学外部治理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法律、政策的重要安排,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成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新方向。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型高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存在合法性危机、路径依赖的束缚、因利益冲突导致行为主体动力不足等问题。制度化建设策略包括:创设制度环境,解除合法性危机;减少历史阻力,突破路径依赖;协调利益冲突,激发主体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转型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从初创阶段开始转向提高、完善阶段,学校治理结构由不规范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严格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转化就成为民办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然而,这种有利于组织效率改进的制度变迁却没有普遍发生,民办高校目前处于治理结构的转型困境。本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从初始产权结构、制度预期和传统文化等角度分析和揭示了民办高校治理结构转型困境的路径依赖效应,阐述了要超越和克服路径依赖,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发挥国家和高校管理者等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民办高校治理结构脱离无效率的"锁定"状态,步入有效率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研究是对现有研究模式的全新开辟。以制度本身为核心分析变量,将农民阶层的网络政治参与纳入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分析范式中,可以揭示现有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制度供给匮乏和供给制度的非均衡性等问题。而从政治文化的创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参与制度的创新等路径来持续推进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制度性保障是大学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严重的偏离。针对这一问题,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南开大学与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大学社会责任制度设计的差异塑造过程为例,揭示了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制度设计出现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观念差异导致了大陆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定位的不同;参与主体差异导致了两地大学社会责任运作模式的不同;权力的不对称性差异使得两地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选择过程呈现为“顶层设计”与“多主体参与”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在此基础上,提炼了一些改善大陆大学社会责任制度化的意见,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大学社会责任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