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汉末建安时期,迎来了乐府诗发展史上文人拟作的第一个高潮,以"三曹"为代表,他们的拟作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他们还通过自身实践使汉乐府有了很大的发展。"三曹"乐府诗创作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形成如此深远的影响,与这种批判地继承密不可分。"三曹"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句式篇幅、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曹氏父子的乐府诗创作是慷慨悲壮的建安诗风的重要组成。虽为父子,三曹的乐府创作仍各具特色,俱臻佳境。曹氏父子的乐府诗在语言风格、描写对象与抒发情感、构思与章法、体裁形式以及对音乐的处理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3.
汉代滑稽盛行,三曹除以传统的形象示人外,他们还有鲜为人知的滑稽的一面。无论是曹操的"为人佻易无威重"、曹丕的"技能戏弄,不减若父"还是曹植的"启后世小说调侃法门",都能让人饶有兴趣地看到汉末思想解放在他们身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从休闲的视角对三曹探讨,有利于理解他们的真实性、丰富性。三曹在休闲之余都热衷于文学创作,曹操对文学的态度是“歌以咏志”,曹丕则认为文学是“不朽之盛事”,而曹植的文学创作只是他寻求政治理想的替代品;游宴活动是三曹休闲的另一种形式,曹操在游宴之时不忘政治寄寓,曹丕的游宴多是娱乐,作为游宴配角的曹植,更多的是附和;关于养生,曹操与曹植一样,由刚开始不相信神仙、方术到后来注重养生、甚至渴望在神仙世界里解脱自我,相比之下,曹丕倒较为理性;曹操对于酒可以说是操纵自如,他饮过酒、献过酒并戒过酒,曹丕认为酒能成礼也能败德,曹植则饮酒不节;在其他的休闲活动中,三曹都喜欢武略,曹丕的休闲更多的是娱乐性、享受型,曹植的爱好则更趋向于文人化;曹氏父子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永远的丰碑,从休闲的角度来观照他们,父子三人在显示各自特点的同时,其实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5.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地位。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既具有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曹操的诗风,兼具慷慨雄劲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风格“便娟婉约”: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其诗风前期豪放刚健,后期深沉悲凉。本文从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对作品风格具有决定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三曹”诗歌的风格和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三曹都是无神论者,其游仙诗重在寄托,曹操借游仙表达长寿立功的愿望,曹丕游仙诗意在谴责神仙的虚妄,曹植借游仙诗以抒愤懑。  相似文献   

7.
对于“三表“的诗文理论,本文是从两个层面加以概括的,即“三袁“首先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他们具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这一主张要求诗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进行变革.并着重从三个方面对“三袁“的“性灵“内涵做全面深刻的阐释.总之,“三袁“这一理论是其“传统与现实“ “继承与创新“相交织的人生特点在文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对文言短篇小说的改编颇为擅长,“三言”“二拍”对“三灯丛话”的改编就是很好的例子。改编后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花,而这种差异与文体的更换、时代文化的差异、作者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文学交游是文人之间以创作为目的的文学活动。汉末建安年间,曹氏父子皆雅好文学,那些因战乱流亡于各地的文人先后聚集到邺城,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邺下文人集团.邺前文人集团和前邺下文人集团时期以曹操为领导核心,三曹与文人的文学交游呈现出功利性向非功利性、主情过渡的特征;后邺下文人集团时期以丕、植兄弟为文人集团更直接的领导,曹氏兄弟与邺下文人举行过重大的文学活动如南皮之游、西园盛会等,在这些文学交游活动中,他们借物咏叹、即兴赋诗、抒发情怀、互相切磋技艺,三曹与文人的文学交游也以主情、非功利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三曹诗歌中的生命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意识作为人们重要的情感活动,被历代诗人多所表现,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一个历久不衰的主题。本文就三曹诗歌中生命主题的抒写进行比较,对由于不同的性格、理想及才性气质所造成的三曹各具风貌的生命歌唱作了较为详实具体的分析梳理,肯定了它们在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和曹禺都以诗情勃发的激情在各自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寻梦者"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以及对自我与他人拯救的理想情怀。他们梦想的指向旨趣迥异:易卜生坚持不懈地叩问人的生命之终极问题,他的梦想都指向人的最终的精神向往;而曹禺在诗意掩映下的梦想却都指向物质的或者现实的、世俗的归宿。虽然曹禺深受易卜生及其他西方剧作家和西方思潮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和宗教的积习却使曹禺在实质上选择了一条与易卜生迥异的审美之路,他们的典型"梦想"意象实际是中西两种精神指向的文化显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曹丕的“文章不朽”说为人们实现人生的“不朽”提供了一个途径,他以探讨文学作品功用和价值的形式,阐发了文章著述事业对于人生的功用和价值。人的肉体生命转瞬即逝,只有文章能使作者扬名于时,流名于世,承载作家个体生命的内涵,超越时空限制而获得永恒。  相似文献   

13.
曹丕的诗歌独具个性的内在之“气”,有着丰富的含蕴,它具体地体现在作家及其作品的“真情”、“个性”和“风力”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三不朽思想的提出,为古代士人树立了人生价值目标,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丕和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对"三不朽"思想的接受各有偏重,纵观他们的一生,三不朽的影响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曹植诗歌的结构有一脉贯注、万流同源、层波逆澜、虚实相生、辘轳体等类型,体现出绪密思清的特征,这除了和五言古诗抒情言志功能发展的日益成熟有关以外,也和曹植率真、单纯的性格有关。曹操的诗歌则呈现出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恰如其通脱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6.
17.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讨论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实际发生的原因及情形,认为乐府诗研究必须与乐府制度、功能联系起来考察。乐府在东汉时期朝野间的歌唱和表演,直接对建安文人乐府诗写作模式产生了影响。曹操的乐府诗写作,无论从题目,还是写作及流传的方式,都与乐府制度本身有关系。而曹操以旧题写时事的革新,自然与汉末乐府制度的破坏、乐人流散有关,但就乐府的功能讲,曹操的乐府诗写作仍然没有背离乐府制度。所以研究曹操乐府诗一定要从这一点出发讨论,依据此点,方能讨论建安文人乐府诗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华兹华斯、雪莱及济慈三首咏鸟诗的分析比较,指出这三位浪漫诗人各自的美学观点和写作特色,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三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中西爱情诗亘古不变地演绎着对爱人的的依恋、思念、期盼。当这种盼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埋怨之情油然而生。但此"怨"——男子对女子的"男怨"与彼"怨"——女子对男子的"闺怨"不尽相同。本文撷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和中国封建社会闺怨诗的些许奇葩,拟从背景、主题、意象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下的怨情和两种怨情所反映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