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科教师是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本科院校工科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海外经历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群体性特征;工科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与实践存在偏离、对工程教育改革既存在质疑又充满期待;工程教育改革的阻力与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都指向校企合作。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的并非局部的改革,而是整体的转型发展。政府与高校的协同互动是工程教育转型的最佳路径。其转型发展具体行动在于,需要创新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双赢"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平台、培养教师的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本文分析了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战略意义,回顾总结了新工科建设的阶段性成就,分析了当前新工科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深化新工科建设、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的培养目标中,创新能力成为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评价标准。工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工程师。文章针对工程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关系,结合世界各国的优秀经验和我国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总结了在我国工科创新教育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三点分别是增强驱动力、设置创新课程和改变教学方法,基于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并给出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推动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教育改革行动。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工程教育的关系,研究了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及中国新工科教育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认为,高校新工科建设应积极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工程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将工程教育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实践,把握民族崛起的重要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本文讨论了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理科人才特别是应用理科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如何适应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从应用理科与新工科的密切联系出发,分析了当今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阐释了建设与新工科相适应的“新理科”的必要性。在界定新理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面向未来的新理科建设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方农林院校的工科专业如何满足现代农业、乡村振兴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如何凸显新工科背景下的具有工农交叉特色的工程教育组织模式,这是地方农林院校工科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重大课题.以某地方农林院校的工科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模式与区域农业产业经济和新工科建...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的产业变革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国家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启动开展"新工科"建设。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本科高校的立足点,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合作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分析了地方特色型工科院校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地方特色型工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突破方向。结合本校近年在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做出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行动。文章基于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性与发展现状,以国内两者融合较典型的8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借助扎根理论,构建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型——TCG模型。研究认为,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人才培养宏观规划;专兼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新型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孵化基地与管理机制;政府引导,强化政产学研结合;能力导向,构建评价激励新机制。总体而言,对新工科建设进行质性研究,总结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可以为形成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国理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