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外部性效应,失独家庭已经进入了公众视野。暴露在高风险社会下的核心家庭,面对政策风险、家庭风险、观念风险、生理风险等风险,成为失独家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失独父母面对投资损失、老年失保、情感断续、社会再适应困难等失独问题,其应对模式随政府职能的完善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建议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与失独家庭合力构建社会支持网,为失独家庭实现老有所依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国内失独家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中有关"失独家庭"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这里运用成果分类方法将成果分为期刊论文、科研项目和学术专著三大类,运用词频分析方法归纳出各年的热点关键词,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失独家庭的概念界定和规模估计,阐述失独家庭的困境主要是经济窘迫、养老危机、心理障碍和社交困境,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计划生育政策、风险社会和传统养老观念,并且从宏观政府政策层面,中观社会保障层面和微观个案研究层面归纳出学术界对失独家庭的对策。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心理建议专业性缺乏,失独群体互助的关注程度低以及帮扶主体多限于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工的帮扶研究较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需要在失独家庭的研究领域中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范畴,促成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失独家庭群体建设和互助的理论研究,并且能够开拓出除了问卷、访谈和个案研究之外更新的研究方法,希望为后续研究者研究失独家庭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失独家庭作为计划生育制度的必然遗患,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却始终难以得到解决。本文对失独群体的现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他们现实中所面临的养老、医疗、返贫等多种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虽然有效遏制我国人口的增长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出现,失独老人的养老将面临着经济支持不足、精神难以慰藉、社会生活困难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即通过政府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加大社会支持力度,丰富养老方式,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救济水平,给予人道精神慰藉等途径,来解决失独老人即将面临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1]在独生子女死亡后那些失独者可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父母精神的寄托。然而对于我国如今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失独家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呼吁社会更多地去关注失独家庭,让他们在失去孩子之后能够更好地走出阴影,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7.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近年来,失独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失独群体除了要承受丧失儿女的孤苦,更要担心疾病和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现实难题。通过以往的研究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困难简单地从物质层面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失独家庭对精神关怀、精神关爱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因此说,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工作和提高失独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目前做好失独家庭帮扶工作的重点。基于此,选择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认真了解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现状后,分析和探究给予失独家庭精神关爱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养老问题凸显,"失独家庭"的老人,正面临养老困境,如何使"失独家庭"的老人,能安度晚年、乐享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针对失独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失独群体是最敏感、最脆弱、最需要关怀的特殊群体。独生子女一旦出现意外,这个家庭就会转化成"残缺家庭"、"悲苦家庭"和"真空家庭"。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基线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失独家庭主要存在物质生活、家庭关系、精神慰藉、社会再适应、收养、再生育以及医疗、养老等困境,而想解决失独家庭的问题,必须整合政府、社会、社区和个人等多方面的资源,文章主要从转变观念、完善政策、构建新型养老模式以及精神关怀等方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讲述"失独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思想问题。对"失独家庭"父母的思想路程进行剖析,从而找出它们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得出"失独家庭"需要思想教育的结论并提出确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侵权行为法的地位关乎整个民法典的编纂.其重要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侵权行为法应在债法的框架下有限独立。这是因为侵权行为产生的是债而非责任.债的本质又是一种具有多样性的约束关系.包括财产性和非财产性的。此为侵权行为法独立于债法体系之中的两大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司人格独立与有限责任原则:面临跨国公司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人格独立与有限责任原则是传统公司法的基本制度。在现代国际社会经济生活中.随着国内企业集团的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经济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所引出的有关法律问题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传统公司法不能适应跨国公司及国内企业集团等新兴的经济现象,一方面根源于传统公司所赖依存的社会基础的特质,另一方面则与跨国公司的自身特质有关。表文拟对公司人格独立与有限责任原则面临跨国公司冲击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features of a study which compares and contrasts mot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family life in three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s, those without a child with disability and those families who live with a child with an intellectu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 All families have children in the middle childhood period allowing the mothers to reflect on earlier experiences and changes in their family life. Mother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ored in terms of the coping resources they utilise when meeting stressful life situations in their family and how their personal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is related to these individual coping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姚建慧 《中等数学》2009,(10):17-18
2008年北京大学提前招生数学试题中有如下一道试题.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推行和实施教师聘任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聘任制是我国教育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发达国家中实施教师聘任制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也有许多教训值得我们思考。要推行和实施教师聘任制,应从法律的角度实现用人学校与教师之间新型关系的转换,保护这一制度的实施。采用国有民办新运作机制建立的独立学院具有推行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家庭经济背景及与此相关的阶层文化因素的直接影响。受家庭特殊环境的影响,富裕家庭青少年在价值观建构中面临比其他青少年群体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主要现在与社会基本价值的冲突、代际价值冲突、自我价值冲突、朋辈价值冲突等四个方面。这些冲突导致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异常活跃和极不稳定的特征,甚至使他们陷入价值观困境中难以自拔。对富裕家庭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既要充分考虑他们自身价值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建构规律,又要充分重视其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从价值观教育的供给侧出发,以价值观建构能力的培育为重点探讨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有辅助生殖技术的支持和强烈的社会需求,代孕成为一种难以忽视的社会现象.无论立法者对于代孕的态度如何,其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民事法律问题迫切需要明确回答,以维护代孕子女和代孕协议当事人的利益.对于代孕子女亲子关系的认定,立法应当根据完全代孕和局部代孕的区分,采取不同的认定方法.在代孕双方的关系方面,应保护双方的知情权,并通过补偿权、解除权和生活方式义务等制度设计保护双方利益,特别是代母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Commodification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modern world. A vivid example of the commodification of unique objects is commercial surrogacy services, which transform the status of motherhood from being a “woman’s social vocation” into a service whose end product is a human life that is valued in monetary terms. According to Igor Kopytoff, blurr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goods and unique objects can undermine the social order (Kopytoff 2006). However, gainful surrogacy has not in fact undermined the social order, which raise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functioning and legitimate existence of such a service can be assured in society. The authors of the present article have analyzed 14 interviews with employees at Moscow reproductive clinics and agencies that provide legal support services for surrogate mothers.1 We demonstrate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that the way in which the child’s status is determined and the potential parents and surrogate mothers are selected as well as how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genetic parents and the surrogate mother are regulated confirm the notion of kinship that was pioneered in the Euro-American theory of David Schneider. This concept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kinship relations are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presence of a common genetic substance and only secondly by social relations that are based on specific patterns of behavior in the family (Schneider 1980). This implies that genetic kinship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to how ideas about kinship relationships are developed,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t implies that ideas about gestational kinship are not believed to be as important. Thus, the belief of employees at clinics and agencies that the genetic link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predominates over the gestational relationship makes it possible to legitimize the practice of gainful surrogacy in general and certain aspects of the procedure by which the service is provided in particular by decommodifying the child so that he or she is no longer the object of a commercial transaction.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就是要设计一整套制度安排去实现公司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均衡,其核心是在促进以CEO为首的经理层发挥创新能力,实现公司效率的基础上保障以股东为主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以达致公司公平.目前公司治理中CEO缺乏独立性,影响公司的创新水平,进而制约国家经济增长.根据经济学上的创新、委托代理与人力资本等理论,应取消CEO与董事会之间的权力契约机制,并赋予CEO更多法定权力;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应确立CEO的独立性与制度化,建立公司权力"三分法"机制和CEO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