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语文教育开创出了新的授课方式及教学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寻找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光学作为物理学领域最广泛的分支,而偏振光在光学中又占据重要地位且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偏振光的学习研究工作极大地依赖于实验展开,而偏振光的实验开展繁琐、不理想,因此各类仿真技术手段的推广势在必行。本文在偏振光学中引入Virtual Lab这款功能强大的数值分析虚拟仿真技术软件,通过对偏振光学中最基础的偏振光现象进行建模仿真,获取了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3种基本偏振状态直观的人眼视图、数据视图以及3D光路流程图等,为偏振过程的解析提供了一个可视化手段,也为偏振实验过程中的建模试验以及教学分析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生物技术在水处理药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消毒、生物表面活性剂、酶处理技术及噬菌体是水处理杀生剂.在介绍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絮凝机理及其特点后,对微生物絮凝剂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光的偏振使人们对光的传播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在现代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晶体性质研究、实验应力分析等技术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光有五种偏振态,即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可看作椭圆偏振光的特例。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但这些现象不能说明光是纵波还是横波,而光的偏振现象则清楚地显示了光的横波性,光波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光波中的电矢量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我们着重研究的是光的各种偏振状态的改变。1原理椭圆偏振光可看作是电矢量EX与EY沿同一方向Z传播的线偏…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准实验研究及其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迅速扩展,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层次的深入使有关的研究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此在这一领域需要更多更好的研究方法。准实验研究方法本来是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已被国外教育界引入到教育研究中。为了能在教育技术领域运用这种方法,这里特对准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阐述。一、准实验研究及其特点1.定义严格地说,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2.准实验研究的特点对比起真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越来越普及化。本文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应用个性化阅读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个性化阅读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完全进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通过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化学知识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学习中去。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建模在现在的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中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提及与重视。同时对数学建模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数学建模思想及其应用在大学数学教学及相关竞赛中的存在与应用也变得更广泛。而作为数学建模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综合评价方法在整个数学建模研究及应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对于建模竞赛和实际的数学研究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