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应凸显其使命与任务。以国家级"非遗"客家花朝戏的传承为例,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地方戏曲表演传承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制定切实有效的花朝戏表演传承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集体传承的方式,鼓励花朝戏在传承与创新中求发展,重视花朝戏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作为乌江流域的原始戏剧剧种,酉阳阳戏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的戏剧角色、固定的表演场所、完整的表演程序、独特的阳戏道具、丰富的戏剧剧目、优美的戏剧音乐和灵巧的戏剧动作,构成了传统民间戏剧拥有的基本元素。但是当下阳戏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民间戏剧班子数量减少,传统剧种数目锐减,戏剧表演机会降低,酉阳阳戏陷入严峻的传承现状,优秀的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面对迅猛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困境,需要社会转变保护观念,树立全民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文化保护体系,借助官方及民间社会力量对酉阳阳戏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寻找到酉阳阳戏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3.
庙会的宗教祭祀活动借助于戏剧形式进行,又推动了戏曲舞台的诞生和完善,庙会中的戏曲成为最富于文化个性的信仰形态。历史时期闽西客家地区庙会和戏曲文化生态:神是民间信仰,有神就有祭神场所——庙,民间信仰活动庙会要在特定的时间举办,在祭祀节庆活动中,戏是不可或缺的节目,功能在于"酬神"。闽西客家地区的庙会和戏曲保护真正需要的是活态传承,传统的文化形态只有走多元化的方式,才有可能谋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客家音乐是流传在客家地区为客家民众喜爱的民族民间音乐。客家音乐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传承客家音乐文化,对于今天保护客家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扩大客家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和推动客家音乐文化的动态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推进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构建政府政策式传承、教育研究性传承和市场经济化传承"三位一体"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5.
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代表,从古至今都发挥着难以替代和积极的作用,而其中黄梅戏从地方戏剧发展成为被全国人民熟知的戏剧,其代表作《天仙配》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黄梅戏的发展现状,结合《天仙配》的改编,传承与发展,对黄梅戏未来的发展构思进行具体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的底蕴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根基,这可以从客家民系的形成以及诸如方言、礼俗、戏剧等客家文化事象中得到印证。闽西汉剧是清中叶在闽西客家祖地孕育形成的客家人酷爱的地方戏剧,在此,从闽西汉剧的形成、闽西汉剧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以及闽西汉剧演绎客家人的中原情节等方面分析中原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6,(5):89-96
以学术文本为基础,运用梳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回顾了客家武术的研究进展,发现客家武术文化因地域性限制,受到关注较晚.闽西客家武术研究体现为连城拳为例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缘因于连城武术之乡所传承的武术"文化丛"特质.粤东北客家武术的形成于18世纪中期,风格特点鲜明,其文化致因是客家民族精神导致的以守为主,守中寓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致使客家武术在现代语境中日渐式微.振兴和发展客家武术文化,应厘清历史传承脉络,政府加强重视和帮扶,将客家传统武术纳入学校教育范畴,发展客家武术人口等方面同时发力,弘扬客家武术文化,增强客家地域的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客家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其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桂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桂东南地区的客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并对桂东南客家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客家教育对广西客家人的生存、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其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桂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桂东南地区的客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并对桂东南客家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客家教育对广西客家人的生存、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谈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山歌是客家优秀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文化日益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赋予客家山歌新的生命力,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模式主要有家族的传唱传承、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承、专家学者的研究传承,可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对客家山歌加以创新保护、对客家山歌文化载体的保护、鼓励山歌走向市场等途径,对客家山歌文化实行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