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3月30日,《钱江晚报》头版登出《“3·24”上海撞车事故目击记》,作者是浙江省广播电视厅的一位记者,名叫童禅福。这篇难得的目击新闻震动了浙江新闻界,新闻中披露的撞车和救人的详情,以及记者的非凡人品,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童禅福受到记功、晋级的奖励,成为同行们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在震惊中外的“3·24”上海撞车事故中,童禅福的双重角色再鲜明不过了。一开始,他是个抢新闻的记者角色。《目击记》第一句话是: “‘哐(口当)’一声巨响,我和乘坐在从长沙至上海的208次列车上的人差不多同时惊叫起来:‘怎么啦!’我看了一下表,是下午2点19分。”在大难临头的这一瞬间,只有具备新闻敏感的记者,才会惊而不慌,迅即记下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人们崇敬、羡慕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然而,不少人却未曾想到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风险的职业。我曾三次陪同数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赴南沙,亲眼目睹了记者们含辛茹苦、出生入死、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前线战士都为他们所折服。在官兵们的一再恳求下,在一种崇敬感、责任感的驱使下,我用笔记述了一批批记者们在南沙战斗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没有私敌的男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记者的故事宿州市四位法官携枪逃亡合肥,凌晨叩响了他的房门申冤告状,含泪请求为他们洗冤……  相似文献   

4.
我和范长江都是1932年进入北大的。他作为新生进入哲学系一年级,我则是由于搞学生运动,在辅仁大学待不下去而转入北大教育系二年级的。他虽然是新生,但入学不久就成了北大赫赫有名的人物。大约在1933年春,他和少数北大同学发起成立了一个叫做“一九三六年学会”。发起声明中指出,世界局势风云日亟,第二次世界大战必不可免,大战的爆发据估计当在1936年。因此,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方面来研究1936  相似文献   

5.
"我想在自己眼前留一点光亮。"这不是美丽的诗句,而是一位体育记者对生活可怜的企盼。说这句话的是苏少泉,大名鼎鼎的《羊城晚报》体育记者,他两眼失明好多年了,定期去看眼科大夫,目的就是"在自己眼前留一点光亮"。听闻此言,心中难受。苏少泉最出名的文章是《英雄泪》,是在江加良赢得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冠军后写的,写得何其激情,何其潇洒,谁知如今落得这般光景。  相似文献   

6.
对于采写难度大,读者急于知道的重大事件,能够主动克服种种险阻,及时向社会揭示事实真相,这是一个人民记者责无旁贷的天职。1946年12月24日晚,北大女生沈崇被美兵奸污。当时,北平一片白色恐怖,民办亚光通讯社就此发的一条短讯,竟遭到北平警察局无端扣压,并由局长打电话通知国民党中央社转告各报,不准登这条消息。可是26日北平《新民报》等几家报纸竟予刊载。抗暴浪潮很快波及全国,北平、上海、开封、重庆、昆明、广州、台北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共50多万学生,相继罢课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去。但,人们还不了解这一事件的详情,甚至有的别有用心的人趁机造谣说:“八路军有意唆使一个  相似文献   

7.
倪玉 《军事记者》2002,(12):28-29
《再现时代长河中的真金子》、《为中外新闻人铸一座丰碑》、《“无冕之王”修筑的“长城”》、《一座指点经典新闻的文库》……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10多家新闻理论权威报刊纷纷发表消息或书评,对白庆祥主编的500万字《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进行报道和评论,在新闻界和新闻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白庆祥现任中国经济时报大连记者站副站长,主任记者。这位1976年就投身新闻事业的黑龙江人,进过电台,干过杂志,编过报纸,他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不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结出丰硕的果实,也在新闻理论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1942年11月初,美英军队实施“火炬”计划,在法属非洲登陆。博伊尔告别了美联社纽约总部夜班编辑室,第一次走上战场,成为在北非的70名美国战地记者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9.
朱建华 《新闻战线》2020,(18):78-79
<正>武汉是这次疫情的"风暴眼"。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根植于武汉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先后投入500多人参加这次抗疫报道,其中60多人深入"红区"采访,田巧萍是其中之一。她说:"国家有难,新闻人就要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2020年1月,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后,作为资深医疗记者,田巧萍被派往指挥部。"如果需要,我愿意去最危险的地方。在一次湖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上,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因"警惕性高"受到表扬。这个"高"是什么意思?田巧萍隐约感到,对疫情,武汉市肯定是有人报告了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近王宏林,走进他执著于军事新闻事业的心路历程吧。“我就是一条道走到底了”1986年,王宏林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炮…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记者每天都要出去采访,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记者已经了解采访对象和采访单位了呢?作为都市报的记者、编辑,有着天然优势,但在新闻实践中,我们的记者、编辑是不是真的融入到实际、融入到群众、融入到基层了呢?为了使记者、编辑对基层单位工作有更深入、更真切的了解,华商晨报从去年4月份起开展了编采员工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脱产学习实践活动。截至去年底,报社分五批次,已派遣24名记者、编辑分别到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房产局、沈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沈阳市质量监督局、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抚顺市委宣传部、鞍山市委宣传部、锦州市委宣传部、沈阳市皇姑区交警大队、沈阳市皇姑区辽河街道办事处、沈阳市和平  相似文献   

12.
马梅 《编辑之友》2018,(5):81-87
文章认为媒体驻村调研采访活动所产生的扶贫报道是一种涉农传播作品,比专门的对农传播拥有更大的覆盖率,能到达各类人群,从而在动员国民凝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活动中,记者既是观察者、记录者,又是参与者、行动者、自己人,还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是受教育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化,也是我国党和政府、新闻界为世界新闻业树立的一个样本,这样的采访报道活动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3年,热爱新闻工作的吉永成放弃了刚分得的两室一厅的房子,由辽宁省科技厅调入辽宁电视台,当上了一名农村记者。在辽宁电视台,吉永成是获奖最多、下基层次数最多、发稿量最多、节假日坚守岗位次数最多的人,被同事们誉为"四多"记者。有人说吉永成的报道是用  相似文献   

14.
陈芳 《中国记者》2012,(2):24-26
一辆被修车师傅定性为丹东史上维修最频繁的破26自行车是刘彤的标准“行头”之一,老婆要给他换,他拒绝;台领导要给他换甚至想给他换成电动车,他拒绝;连采访对象都要出钱给他换,他也是拒绝.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4日晚9时半,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首次在中国举办年会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主持人宣布,第一项大奖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杰出记者奖,获奖者是:来自中国的《人民日报》记者蒋建科。世界银行副行长兼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主席凯瑟琳(Katherine Sierra)亲自为蒋建科颁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个国际新闻大奖。  相似文献   

16.
商恺,是《人民日报》的一位老记者,也是一位名记者。他从1938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之日起,到1988年离休,在新闻战线上整整奋斗了50个春秋。那么,离休之后,他的工作,身体和家庭状况怎样呢?下面,介绍一点鲜为人知的事。 他仍是个大忙人 商恺,1948年春开始到《人民日报》工作。1949年初,《人民日报》进了北京,商恺就被分配到《人民日报》采访科当记者。他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还受聘担任中国社科院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  相似文献   

17.
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媒介正式被允许派记者随各代表团进京采访“两会”。他们的加盟,使每年一次的“两会”新闻竟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出动几十上百名记者的中央新闻单位比作“大兵团”的话,那么随代表分散在各住地,一般只有三两名记者的外地来京新闻单位则是一支支“小武工队”。“大”、“小”之间、“小”、“小”之间有配合、有竞争、有交流、有借鉴,虽然这次“两会”是例会,但由于事关“九五”计划及今后15年远景规划这一大事,因而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单位在报道上都不敢怠慢,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不一般的例会”。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苏州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高坡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仅仅6个年头,却在党的新闻事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多次在江苏省和全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奖,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二次获奖,尤其是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全国惟一获得一等奖的地市级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2010,(2):16-16
1998年12月,陈南从浙江省温州市入伍,来到驻哈某部"老虎团"当兵,2000年4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他任政治处宣传股报道员,曾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荣立三等功。2010年被哈报集团破格聘为图片新闻中心主任记者。  相似文献   

20.
何典 《中国广播》2006,(10):43-45
这是一组揪心撕肺的镜头——时间:2005年7月22日。地点:西藏自治区阿里首府狮泉河镇。镜头之一:阿里医院急诊室里挤满了医护人员,他们正在全力抢救一位独闯阿里突患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衰而处于高度昏迷状态的记者。病床前,有的打针,有的输氧,有的抽血,有的量血压,有的采尿样,气氛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