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性教学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必须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选择高水平的中小学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遴选优秀的校外研究生导师,加强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定和落实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4):89-92
校外导师是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队伍。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校外导师指导质量存在的问题:实习缺乏指导计划;师生缺乏相互了解;校外导师对学位论文指导参与度不够以及实习的监管和评价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从制度、过程和评价三个方面思考提升校外导师指导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就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把导师队伍建设纳入到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中来,并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的调查分析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师范大学2010级全体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对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管理职能部门的角度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加强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问卷调查表明,法学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导师学术成就高、为人态度和蔼可亲、能定期与自己面对面交流、辅之以电话和电子邮件指导学习。学生希望不仅能跟随导师学到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而且还能学会为人之道。此外,学生希望导师能在自己就业或遇到困难时帮助自己。因此,研究生导师要精进学问,涵养性格,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注重言传身教,积极帮助学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6.
教育硕士是具有教师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而导师队伍是高校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导师队伍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教育硕士对导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不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硕士的教学质量,高校必须科学制定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的发展规划;严格导师遴选标准,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成立教育硕士导师学校,拓宽教育硕士导师的来源渠道;用制度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学校形成重视教育硕士教学、保障教学、投入教学、服务教学的机制和氛围。  相似文献   

7.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而且教育硕士学员本身还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随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快速发展,其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硕士导师在教育硕士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展开论述,探索加强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以保证和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五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对导师总体上比较满意,其中对“导师人品”满意度最高,对“导师关心学生”满意度最低;理工科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高于文科研究生;国家重点和省部共建高校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高于普通高校研究生;研究生的主观学习状态越好,对导师的满意度越高;读研目的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目的的研究生;计划读博的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高于不打算读博的研究生;性别、年级、生源地、客观成绩和是否跨专业并不会影响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导师关怀品质、改革教学方式、缩小师资配备差异和端正入学动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导师满意度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完善导师负责制 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连年的扩招以及学制改革,硕士研究生教育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其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培养的一项基本制度,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导师能力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新的背景下,分析导师负责制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完善导师负责制,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导师是教育硕士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主要存在部分由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缺乏教师教育者必备的素养、单一导师制的门户偏见影响导师应有的治学精神、不健全的导师聘任与淘汰机制不利于导师的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通过完善导师遴选机制、健全导师评价机制、持续开展导师培训、加强指导过程管理以及实行"双导师制"等途径,不断提升导师素质,促进导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管理”模式中,研究生入学阶段的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中,导师的指导本来就有着“领徒入行”的独特作用,而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学位”等特点,无疑给这一阶段导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师生互选”、“师生第一次见面恳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使教育硕士生在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导师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着灵魂的角色,导师的研究水平与指导态度与研究生培养状况息息相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在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认定环节,要注重对候选人的道德品质的考察;在师生关系的塑造上,应力争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职能发挥方面,导师要注重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研究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实施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对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现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并进行主要原因分析。进而以群体动力学理论所强调的三大群体动力,即驱动力、约束力、凝聚力为着力点,探讨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如何优化及增强其实施效果,以不断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是新生事物。本文通过对其第一学期学习状况的分析,发现他们在学习上投入了较多时间,但阅读量偏少;部分课程学习满意度低;更喜欢师生讨论式教学方式;导师给予的指导不多;自我评价收获进步一般,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应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学习效益"和"明确导师责任,严格要求指导"两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5.
审视我国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的建设现状,仍存在导师身份来源单一、校外导师积极性不高、校内外导师协同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展望未来的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应进一步规范导师遴选,不断完善专兼协同的导师队伍,借助培训全面提升导师队伍素质,依靠制度设计强化校内外导师管理,并着力拓展教育硕士导师的培养和引进渠道。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问卷,对某地方高校2017级和2018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组制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应用效果,找出导师组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西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历程,探索了一套立足西部,面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与我国其他院校有可比性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沟通意愿与主动性、沟通内容、沟通频率、沟通渠道及沟通氛围等五个方面对在校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如何增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的有效性提出了六点对策:要教育研究生认识自身主体性地位,提高其沟通的主动性;导师要注重营造平等、独立、自由的沟通氛围;导师要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研究生学业以外内容的指导;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沟通渠道;高校应建立、健全师生定期沟通制度;要改革与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从根本上保障培养计划的执行。  相似文献   

19.
从1997年首次招生不足百人,到2007年招生达到1.2万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基础教育战线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实践性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目前,教育硕士已由试点转入正式实施阶段,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迈向了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研究》2008,(3):192
从1997年首次招生不足百人,到2007年招生达到1.2万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基础教育战线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实践性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目前,教育硕士已由试点转入正式实施阶段,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迈向了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