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存在于社会 ,有文物才有文物意识。文物意识是文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文物决定了文物意识 ,反过来 ,文物意识又反作用于文物 ,对文物和文物事业起促进或破坏的作用。正确的文物意识可以促进文物的形成、收藏和保护 ,错误的文物意识可以使文物消失 ,遭到破坏。正确的文物理论、法规、方针和政策是文物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 ,可以能动地指导文物工作合乎规律的运转 ,反之 ,文物工作将受到损失。文物的客观性及其形成过程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或是一处遗址 ,或是一件器物。前者是不可移动文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文博界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重视现代文物工作。首先是沈庆林先生写了题为《近现代文物工作的几个问题》 ,阐述了一些基本看法。苏东海先生先后写了《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物消失论》等重要文章 ,从理论上对现代文物工作进行了论述 ,对全国现代文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想见一定会推动我国现代文物工作迅速全面开展起来。本文以内蒙古的实践为基础 ,谈几点看法。  一、现代文物收集工作的危机与时机现代文物的收集面临着危机 ,但现代文物的收集研究也面临着时机 ,应该认真分析论证 ,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正日益深化 ,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往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且更为广泛 ,因之外国文物的收藏、研究、利用问题也就日显其迫切性。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外国文物的概念问题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极为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产生的文物也是极为纷繁复杂的 ,它们的情况各异 ,种类繁多。笔者曾在《近现代文物分类法刍议》一文中对近现代文物的分类方法做了简要概述 ,但仍有一种分类法未曾提议 ,这就是中外文物分类法。在中国近现代文物的范畴中存在着两大类文物 :中国文物和外国文物 ,…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物一词 ,在英语中有两个概念 ,一是HISTORICALRELIC ,直译为历史的遗物 ;另一是CULTURALRELIC ,直译为文化的遗物。而在现代汉语中 ,文物一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 ,包含了英语中的两个概念 ,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文化遗留物均囊括在其中。此外 ,在我国文物、博物馆界 ,还有民族文物、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展品、仿制品等广泛使用的专有名词。在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专有名词中 ,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这些名词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划分…  相似文献   

5.
本以物出国展览的背景入手.从物的历史.物的借还.物的搬运、包装.运输以及意外事件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物受损的具体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物受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概念与关系的界定讨论问题 ,首要的就是概念清晰明确 ,否则懵懵懂懂 ,各持一端 ,必然无所收效 ,空费时光。为此 ,谨聚集个人观点 ,进行提炼 ,罗列出来 ,其中不乏偏颇之处 ,意在抛砖。关于文物多样性、多维性方面的界定。空间坐标 :指文物地上、地下、水中、空中 ,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位置 ,本文仅谈可移动馆藏文物。器物 :未被确定为文物的一切可移动的固体成型的人造实体物 ,是构成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品 :天然与人造物的集合体 ,包括液体、气体、植物、动物食品等都可称物品。质料 :构成文物主要的物资材料 ,种类繁多 ,笼统地可…  相似文献   

7.
中国做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丰富,为全世界所瞩目。自古以来,民间收藏文物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一方面许许多多珍贵文物正是由于民间的收藏,才得以辗转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向世人展示璀灿历史文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追求化品位,从而使各种收藏热了起来。近年来,有些人逐渐从古代物转向革命物的收藏,一些不法之徒便乘机制作,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以文物为载体的文化场所。对文物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博物馆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科学的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物保护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
11.
王寻 《中国新闻周刊》2006,(46):42-42,44
从事加油站生意的王胜(化名)没想到,去年从妻子一本旧书里发现的一张“棉布”,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和随之而来的无穷无尽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物学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民族文物学的形成民族文物学( 1) 这个概念 ,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 ,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 ,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其显著标志是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工作会议于 1 984年 1 0月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的第一次 ,而且是…  相似文献   

13.
陈睿 《中国博物馆》2002,2(3):44-46
民族博物馆的建立,为民族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但是,民族物的分期,多年来一直制约着民族物的研究,使民族物研究陷入困境。如果要走出这种困境,首要问题是解决民族物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公布并开始实施。新法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基本方针,针对新形势下博物馆建设需要和馆藏文物管理现状,对馆藏文物一章做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内容由旧法的二条增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长城又一次成为国人的骄傲:7月8日,它入选"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尽管这是一次引起诸多争议的评选。人们都知道,万里长城的两端,东端是山海关,在河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文物市场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我们的文物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文博拥有愈来愈多的鉴赏者和收藏者,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人民群众的文物意识,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博事业正处于百年一遇的极好机遇期,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作为中国博物馆业中的一个大类,其事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1.根据革命文物的不可再生性特点,应抓紧对面临毁损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勘实、修复、保护;抓紧对可移动文物的征集、抢救(包括口述史);加强对所征文物真实性的鉴定、利用。2.根据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领域人才结构的特殊要求,应通过各种形式抓紧培养专业研究、文物修复、文物鉴定、科学管理等紧缺人才。3.根据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发展的专业特点,应解决平衡布局和统一归口管理问题,促进新一轮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族博物馆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逐步摸索和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民族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所接触对象的不同,工作途径和方法的不同,馆际间的要求与重点不同,理论上的薄弱性,等等,决定了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艰难,尽管如此,尽快建立统一的科学管理体系,将文物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已是势在必行。实现民族文物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应该考虑从现在开始,把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尽早实现民族文物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各国博物馆保存的中国文物有百万件,而流散在海 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是这个数目的10倍。真正有可能回归 国内的只有民间的海外文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