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暴力"现象的战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梅 《今传媒》2009,(12):118-119
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姜岩死亡博客”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再到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网络舆论监督既为广大网民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一些问题如网络暴力的重灾区。本文以近期发生的"丁锦昊事件"为例对网络暴力现象进行了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3.
印蕾 《新闻传播》2010,(7):14-14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恰逢东北网成立9周年的日子。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共同成长,e网情深,e路前行。  相似文献   

4.
天猫商城成功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仅人为地制造了一场购物盛宴,而且还把"双十一"变成了购物品牌。这种成功的事件营销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电商服务和低廉的价格,更保障了消费者在虚拟的购物环境中的客户利益。成功的事件营销不仅在顾客心目中产生了永久的品牌印象,更是各种营销手段的成功综合运用的党的结果。可是巨额消费的背后也暗藏消费隐患,必须及时处理才能使"双十一"长久的狂欢下去。  相似文献   

5.
6.
李亚凌 《大观周刊》2012,(20):95-95,73
随着信息时代的表临,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辰,消除了产品、服务供应商和需求者之间地点与距离相关的障碍,一些传统的生产厂家及销售企业都加入到了电子商务的行列。在此大背芾F,B2C、C2C幢式在降低运营戍本、方便快捷等方面的优势.大大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行业进入门槛,一时间网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网购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网购市场的不足之处与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相关企业提供有效的商业信息,深入挖掘具有针对性的市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暴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其分析能够了解网络暴力传播规律,为舆情引导提供方法指导。当前网络舆情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挖掘、情感分析、行为分析以及意见领袖识别等领域,网络暴力传播规律研究相对较少。[方法/过程]本文以网络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获取事件下评论用户的组织关系、评论文本、年龄等数据;其次,对事件负面程度进行评分以及对评论文本的暴力属性进行标注;最后,通过计算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高质量评论指数等网络要素,分析这些要素与网络暴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论]对10个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负面程度(r=0.99)、负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79)、负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77)与网络暴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网民年龄(r=-0.61)、正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86)、正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81)与网络暴力呈负相关关系。事件负面程度、意见领袖、高质量评论、网民年龄是网络暴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阮京文 《声屏世界》2011,(1):98-101
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至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领先的,已经涉足该领域的传统企业。但我们也希望这些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对整个电子商务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战略规划,而不是简单地把线下产品放到线上进行销售。2010年,随着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飞速发展,其所带动的整个营销市场也呈现突破性趋势。我们在2009年曾预测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将有近100亿的新增营销费用。的确,从事电子商  相似文献   

9.
2015年7月14日晚闻,一段时长约为一分钟的不雅视频从某视频网站流出,并迅速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即“优衣库试衣间事件”.本文以该事件为个案,从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和媒介素养等角度,试图探讨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络论坛存在实名与非实名两种进入方式的区分,非实名网络论坛又有注册登录与双重登录两种管理形式,以IP地址、假名和实名3种身份识别标志对网民进行管理.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研究3种不同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下网民的行为后发现,实名网民理性、客观,而非实名网民表现出非理性、暴力的特点.非实名论坛中的两种身份识别的网民在行为上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各种利益矛盾激化和社会阶层分化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备受瞩目,但对引发众多网民关注,无突出矛盾基础,也无明确政治诉求的青年网络群体性事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以"69圣战"网络事件为例,对于以80后、90后青年为主体,带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解析。本文认为,青年网民的集群行为有族群认同的驱动,表达了80后、90后特有的代际焦虑,表现为网络暴力和网络狂欢混杂,事件凸显了传统媒体表达功能缺位、主流社会不作为以及网络商业经营亟待制度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蔡震 《传媒观察》2015,(2):57-5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使“网络暴力”成为当下一大“奇观”。本文以最近几年的热点为例,分析“网络暴力”现象的一些特点,以及“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网络暴力出现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但对其定义,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网络暴力其实是媒介审判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却是一种不健康、不积极、不道德、不理性的变异发展,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它所带有的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行为,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并侵犯其隐私权、人身安全权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由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引发了网民的质疑,天涯社区、百度等帖吧一时帖子满天飞,“挺虎派”和“打虎派”展开激战,双方甚至开始彼此的人身攻击和谩骂,网友、专家、官员也都纷纷加入其中。华南虎是否存在的争论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我们看到的一场网络上的闹剧。许多狂热网民认为周正龙造假,并对其进行辱骂,其行为已经超越了理洼和民主的精神,显示了一种以群体力量压制个体的“网络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JSP和JavaBean等开发技术,采用MVC设计模式,运用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系统的开发,建立完整性强、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具有完备的前台、后台管理功能,满足网络购物系统的诸多业务需求,实现相应的应用软件框架设计,并通过商务网站软件系统测试,对其他电子商务软件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消费以其方便快捷、相对便宜的优点,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主要形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我们老老实实遵循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原则,网上购物还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传说;十年后,我们登录淘宝、京东、当当、苏宁易购,购买我们想到的、想不到的生活用品,突然发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暴力"含义解析 "网络舆论暴力"作为一个新兴词汇,目前还没有专家给出权威性的解释,笔者在此试给"网络舆论暴力"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部分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一事件和现象看法、态度的过程中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而形成一定时期内的主要舆论.这些意见多以"道德"为准绳,不仅通过激烈的言辞等在网络空间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还会以公布事主个人隐私信息等方式使网络的道德审判转向现实生活,给事主本人或亲属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当事人以及部分参与者受到心理甚至生理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锐 《新闻记者》2008,(9):87-89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发生的几起事件,如"辽宁女事件"、"重庆女生事件"和"范晓华事件"等,使"人肉搜索"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男装电子商务又添生力军,富绅衣站www.yeshopping.com.cn于5月10日正式上线。对热衷于追求快捷、平价的网购消费者来讲,又多了一个值得信赖的选择。据相关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4.2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产生于互联网空间,时至今日,短短5年时间里,微博以其先天的优势和魅力,通过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整个信息传播方式,但同时也成为滋生网络舆论暴力的一大温床。本文以2012年3月在新浪微博上轰动一时的"舒淇事件"为例,从微博与其赖以生存的"微"语境的现状入手,对"微"语言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特征、成因及有效制止手段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