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庆军 《今传媒》2013,(6):69-70
成舍我,我国著名报刊经营家,在其一生的办报活动里积累了许多的经营理念,对成舍我在民国时期在北京和上海创办的几份报纸进行分析,以探讨成舍我这一时期的主要经营理念,他的经营理念与现代报纸经营有相通之处,对指导当今的报业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威  向舒 《图书馆界》2013,(6):34-38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报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新闻传播主要靠报刊。这一时期的重庆,渝籍志士同全国各地革命志士一道,在发动、参与武装起义的同时,也广泛开展办报活动,这些活动在重庆新闻发展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该文从重庆图书馆收录的1894--1912年主要报纸着手,对重庆清末民初的报纸传媒活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近代俄日两国在东北的中文办报活动,总结其中文报业活动的特点。俄日报人以本国政府为后盾,以近代报刊为手段,其所办报纸强烈的政治性以及与本国侵略势力命运的同步性,是区别于西方在华中文报刊的显著特色。通过对于俄日中文报业的梳理和总结,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俄日两国利用中文报纸达到其侵略目的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4.
张志华 《今传媒》2007,(4):32-32
我从报社退休后参加了报刊阅评工作,已近十年了.原来自己在第一线办报,现在品评别人办的报.角色虽有转换,但是终归没有和报纸脱离亲密接触.我为能发挥余热,帮助报刊管理部门放个哨,为提高报纸质量出点力,感到很高兴.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文近代报刊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从 1910年到 1918年在新疆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文近代报纸,对报纸的特点、新闻工作者的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活动中办报.在办报中开展活动,这已是晚报与都市类报纸在实践中已经验证的成功经验。很多晚报与都市类报纸得益甚至倚重于活动在办报中的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南方及一些发达城市。一些知名的报纸。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令人目不暇接。而在北方报业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些地方,开展活动仍是一个不新不旧的话题。近日,我们对大庆市的两家报纸进行了粗略的考察。从中可窥见北方中小城市晚报与都市类报纸开展活动之一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波 《新闻知识》2005,(1):24-25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媒体大战愈演愈烈,“在活动中办报,在办报中活动”已慢慢成为各家报纸的大政方针。特别是一些地市报,更是  相似文献   

9.
李妍 《记者摇篮》2000,(4):42-42
定位是办一家报纸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办报定位就是确定所谓的办报理念,即根据报纸的性质、目的和主要的受众群制定相应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方针,在竞争中寻找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报纸今后的发展指出方向。当代的大众传播面临着一种“分众解构”的现象。媒体的数量越来越多了,每个媒体的覆盖面却越来越小,每位受众接触的媒体数量越来越多,其选择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大众传播的对象——受众在不断的分化,大众传播走向“小众化”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报纸的分工今后也会更加细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尝试从潮汕报纸副刊的角度来探究潮汕近现代报刊史.从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纸副刊性文字的出现开始,对清末至建国前十多种潮汕报纸副刊进行重点介绍,并按时间顺序列举概述了各年代的潮汕报纸副刊.  相似文献   

11.
"在活动中办报、在办报中活动"是《新晚报》多年秉承的办报宗旨,创刊至今,《新晚报》策划推出过大小百余项活动,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化活动,已固化成报纸的品牌。《新晚报》"以读者之友,请读者参与,为读者服务,给读者实惠"的宗旨未变,做大做强品牌的同时,求新求变的市场化探索始终延续。报纸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通过持续举办社会化活动放大影响力,影响城市,影响城市里的人,影响城市人的生活。同时,《新晚报》通过持续举办社会化活动,获得了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2.
刘子欣 《新闻世界》2014,(4):315-316
本文以《东方卫报》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免费报纸的属性说起,涉及地铁报做为免费报纸的本质内涵。以《东方卫报》做为调查实例,探讨地铁报刊和传统纸媒在办报定位、内容选择、读者定位、广告经营及报刊发行管理五个方面的差异,由此从各方面归纳出地铁报刊在今后发展的着重之处。  相似文献   

13.
王海 《新闻爱好者》2007,(11):23-24
《澳门新闻纸》是中国最早的译报,也是中国人自主办报的先导。中国近代报纸的起源无非从两个路径追根溯源:一是源自唐朝以后的邸报和宋朝的小报;二是19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近代报刊。邸报作为唐宋以后历代朝廷发布政令、记录朝廷政事和皇宫事宜的官方报纸,宋朝以后民间兴起的小报、清朝初期的《京报》都没有演绎成为大众化报纸,即  相似文献   

14.
金臻庠是宁波民国报刊史上一位重要的报人。他将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报刊活动,共创立两份报纸,即《詹詹报》和《时事公报》。其中《时事公报》是宁波近代报刊史上刊行时间最长的民营报纸,是金臻庠追求独立办报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也是金臻庠一生报刊活动的成功大作。  相似文献   

15.
从报业资本结构来看,19世纪末,外资在华办报占据绝对优势。据耶稣会189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一共有中外文报刊76种,以传教士所办报纸为主。从"戊戌变法"开始,民营资本逐渐进入报刊业。据清末民初的报刊调查显示,民营资本在整个报业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1905年,《大公  相似文献   

16.
一张高品位的文摘类报纸,并非人们想象中“剪刀加浆糊”的“作坊产品”。时政类的《报刊文摘》创刊27年.尽管每期仅4开4版,但其发行量、摘编内容、编辑水平及报纸影响,在全国同行和读者中有口皆碑——正如其办报宗旨所言“博采众家报纸之新,为读者提供方便”,其成功之处,除选稿的眼光独特外,编辑人员对新闻的再创作是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姬  康铁 《新闻传播》2004,(11):37-39
报纸重视编辑功能,激发编辑的创新意识,是报纸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种必然选择。过去,我们一直讳言报纸的商品属性,往往过于看重报纸的宣传功能,而很少顾及报纸的生存问题,或没有把报纸自身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产业门类来发展。正因如此,有人把编辑功能作用的发挥,仅仅局限在把握“办报导向”上,忽略办报观念、报纸编排、新闻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创新,编辑的创新意识因而受到局限。所以解决编辑的创新意识问题,应引起报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省级教育报,作为一张行业类地方报纸,既不具有党报的权成性,又不具备晚报、都市报灵活的办报机制和多层面的广大的受众群,如何在当前报刊如林的激烈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广电报的管理者从以往单纯办报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一手抓办报,一手抓经营",以务实的态度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在努力提高办报质量的同时,把报纸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20.
张强  潘颖 《传媒观察》2005,(1):52-53
在经过2003年全国范围大规模的报刊治理整顿后,《靖江日报》重新思考自己的办报定位与办报思路,深深认识到,在报社的诸项工作中,办好报纸为其首,为此我们提出了“八个更”的办报方针,即“采编策划更精心,本土新闻更丰富,围绕中心更紧密,服务群众更周到,读者联系更紧密,办报特色更突出,彩色印刷更精美,整张报纸更好看”。实践告诉我们,新闻策划在当今办好报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可以说,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媒体打造新闻精品的主平台。对于一张县市报,新闻策划工作如何开展得富有成效,真正达到出精品、出人才的目的,我们有如下体会。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