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记者》2013,(1):62-63
沈阳军区向勇颁奖词:在军事新闻宣传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默默耕耘。不眠的灯光时常迎接清晨的霞光,淳朴的官兵为你提供了采写不竭的源泉。你用行动告诉人们:执着是一架攀高的云梯,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徐文良1976年1月入伍,1984年4月调解放军报社任记者,现为该报驻成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上校军衔。徐文良任军报记者14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边防;10次上云南、广西前线.在战场累计采访21个月,是军报在前线工作时间最长的记者;19次上西藏高原采访,跑遍全部边防一线连队;参加过拉萨戒严、云南边境大扫雷、西昌卫星发射和太平洋追踪卫星等重大军事新闻的采访。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军报评为“十佳先进工作者”。他的军事新闻作品连续两届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  相似文献   

3.
李炳彦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成长起来的优秀新闻和军事理论工作者。他1965年入伍,1977年调到解放军报社工作,分管军事理论宣传。李炳彦把军事理论研究看作是“寂静战场上的拼搏”。作为一名思想敏捷,富于创新的编辑,他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时期的理论宣传重心,组织策划战役性宣传,他策划和编发的许多文章,对军队质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四大之后.江泽民主席主持军委工作,提出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李炳彦感到,要让部队贯彻落实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必须让大家把新的时代背景搞清楚,把军人新的历史使命搞清楚。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经过战争年代锻炼和考验的女战士、解放军报社原记者处内参组编辑侯树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0月20日19时11分在解放军总医院不幸逝世,终年65岁。侯树德同志1932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凤台县阚町镇。她从少年起就追求进步,向往光明。1948年9月,当她还是一个不满16周岁的小姑娘的时候,就勇敢地冲破重重阻力,从敌占区投奔到解放区,考入建国学院学习。1948年年底,在淮海战役的炮声中,她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战斗行列。次年5月,随军渡江南下,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征程。她同普通男战士一样,顶烈日,…  相似文献   

5.
让更多的后来人超越自己──记《解放军报》编辑杨玉辰的心愿王忠权,沈运文,何民(一)他叫杨玉辰,是《解放军报》主任编辑、《新闻与成才》杂志的副主编。一个普通的编辑,却有成千上万的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他的教诲。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杂家”,有两千多...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     
产目犷解放军报~~  相似文献   

7.
范炬炜,男,1959年3月出生,1982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入伍,1986年4月调入解放军报社.  相似文献   

8.
踩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传呼基层官兵新的心声。解放军报头版的《集思广益》小言论专栏,在努力求新的实践中度过了她十岁华诞。十年来,这个议论风生的“群言堂”,采用了军内外作者1160多篇来稿,成为我国报纸微型新闻评论园地一朵虽不起眼却也清新幽香的小花。最近,它又被评为第二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 编辑《集思广益》这一栏目的解放军报评论部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评论创作集体。原主任苏建军是总部机关的“笔杆子”,主持军报评论部工作以后,凭着苦钻和勤奋很快进入“角色”,成为政论行家。副主任刘格文曾是当年以新闻言论和杂文写作蜚声文坛的“杨柳榭”的成员,他的一些言论作品曾在军内外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积极协助部主任谋划言论工作,亲自写作编辑重点言论,出手的言论具有思想深邃、论证  相似文献   

9.
采访她已有一个多月。我迟迟不敢下笔,担心把她写得走了样子。我扪心自问:相识的时间不长,我了解她么? 文如其人。我潜下心去读她的作品。我试图从作品中认识她。于是,我把简妮在解放军报当记者两年多写的120多篇消息、通讯、专访全部读了一遍。当然不是初次读她的作品。记得1985年6月第一次看到署名简妮的报道,便被那形象别致的写法、清新流畅的语言所吸引。那是一篇报道参加“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的部队代表和长城饭店青年服务员座谈的消息,导语写道:“一只空荡荡的右袖筒,  相似文献   

10.
档案电视台的生命北京电视台档案工作访记本刊记者戴晓明也许我们还记得,九五岁末,北京电视台采访徐俊德局长的情形;也许我们印象仍然深刻,九六仲夏,《记住昨天,为了明天》———北京市电视档案知识竞赛走上荧屏的过程……勿需多言,在我市档案宣传工作达到高潮档案...  相似文献   

11.
当新的一年迈着巨人的脚步昂首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解放军报》40岁生日。在这大喜的日子里,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及其他军委领导同志又亲临报社视察并作了重要指示,还分别为军报题词祝贺,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56年1月1日,当中央军委的机关报《解放军报》问世时,全军指战员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40年来,广大读者把军报当成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良师益友,当成指导工作的“不见面的首长”,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军报在创刊的第1期人在《运用报纸指导工作》的社论中,把报纸的任务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印刷厂于1956年伴随《解放军报》创刊而建立,1969年独立建厂.隶属于解放军报社。建厂40多年来.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求新求变.目前在生产规模、印刷水平、企业信誉等方面,在印刷行业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走进某师政治部副主任韩强毛简朴的书房兼卧室时,便会看到书架上堆着厚厚的一根剪贴本,那是他19年军旅生涯以来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他多年的心血、汗水加智慧的结晶:1500多篇报上发表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他自幼生活在井冈山的一个山村里,井冈山秀丽的山水养育了他,赋予了他灵气。1975年当他来到大别山脚下的某部新兵连时,连长见他长得眉清目秀,浑身透露着机灵劲,就让他当了连部通信员。一天,他试着把连队一个老班长的训练事迹写成一篇报道,投给了一个报社,没想到半个月后稿子见报了。连队干部就让他当上了连部文书兼连队报…  相似文献   

14.
举起生命的火炬──记全国优秀发明企业家张力金牛1995年春天。北京,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海淀区知春路的一座建筑里,一个年轻人正坐在他宽大的老板台前.办公室的陈设简单而淡雅,蓝色的百叶窗衬着一簇生机勃勃的红牡丹在他身旁,简朴而光洁的书柜里.摆满了来自各...  相似文献   

15.
入春以来,在全国工农业大跃进的鼓舞下,人民解放军中的各项工作也迅速出现了大跃进的趋势.根据新的形势的发展和总政治部的指示,解放军报编委会在二月十三日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报纸要做促进派.宣传跃进,促进跃进,应成为报纸的指导思想.号召编辑部全体人员鼓足干劲,迅速反映当前部队出现的跃进趋势,宣传先进,激励部队,掀起一个以战斗训练为中心的争取全面跃进的高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全国“珠光杯”影评大赛在北京评选揭晓,成都军区唯一获奖者,56016部队军士长王金城捧走“一等奖”——“珠光杯”。祝贺声、掌声、鲜花簇拥着他C然而,只有他自己才深知这金灿灿的奖杯盛不下他曾为此洒下的汗水和心血。金城很平静:“荣誉属于过去,路才仅仅开始,生命的光华不在于已取得成就,而在于拼搏…”他依旧满载希冀,迈着坚实的步子,用心。用激情、用手中的笔去写身边普通的战友,去记录发生在军营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1987年冬,刚刚高中毕业的王金城,从云南邱北山区来到驻蓉某部C或许是大山造就了他勤劳淳朴…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0月24日6时40分,解放军报社离休干部、原通联处处长、高级编辑董存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终年69岁。董存杰同志是个“小八路”。他1928年11月生于平原省濮县(今湖南省濮阳市)郭庄村,在1942年9月就进入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读书,1944年以后在冀鲁豫区党委当缮写员、文印组长。那时,正是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岁月,冀鲁豫地区斗争尤为残酷。部队经常一边打仗,一边行军,吃不饱,穿不暖,风餐露宿,野菜充饥。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他颈部负伤,弹片一直留存在体内。年仅十四五岁的董存杰同志带伤…  相似文献   

18.
募然回首,《解放军报》扩版已经7个多月了!热心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当人们在欢庆新年的锣鼓声中,捧起“加厚”了一倍的《解放军报》时,欣喜的目光中也不免带着一丝疑惑:军报,真的既能保持自己本色,又能让人耳目一新吗?7个月的时间如飞一样过去了,整整212期散发着墨香的  相似文献   

19.
20.
“特约记者”,顾名思义,应特约做记者的工作,采访、写作,提供稿件,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目下有相当一批小报的“特约记者”,却是基本不务正业。有人曾对十三名小报的特约记者作了调查,发现特约记者所担负的任务首先是拉广告,其次是报纸的宣传发行,再其次才是写稿。在十三名特约记者中,刊登过一篇稿件的只有五个,有四个“特约记者”对新闻报道几乎一窍不通。“特约记者”的声誉,被这些小报严重破坏了。聘请特约记者,原来是报纸扩大信息量、组织一批优质稿件的重要手段之一。“特约记者”,原是报社冠以有较高写作水平的作者或作家的一种荣誉称号。特约记者的主要任务应是采写报纸所急需的重要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