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学数学,我们一起看屏幕。(课件出示)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左边的花坛中每行有12朵花,有这样的8行。师:好!不仅看到了有花,还看到了重要的数据。生2:右边的花坛中每行有8朵花,有这样的8行。师:真好,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如果吴老师把左右两个花坛的花都盖住(课件动画演示如下),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左边的花坛长12米,宽7米;右边的花坛长8米,宽7米。师: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努力在这个情境中发现重要的数学信息。(放慢并加重语气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想求红花坛(左边花坛)的周长。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学数学,我们一起看屏幕。(课件出示)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做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小学数学建模?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在建模过程中的侧重点是什么?这些成了当下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的研究从我执教的一节市级公开课开始。课的内容是“乘法分配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数学工作窜丰任及市教研品杨老师其同观课、议课.  相似文献   

4.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8—69页例5)第1课时,新授课。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章节,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同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定律之前已通过大量的运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定律的学习只是从理性上认识深化,因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4~5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逛服装店,看看我们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好吗?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大屏幕,从图中你都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相似文献   

6.
本节研究课意在借助于科学化、精细化教学质量分析技术,通过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达成度的评价,探讨如何立足于前期监测的结果,以监测结果和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新增加的一个核心词。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借助意义教学来实现有效建模,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也感到头疼。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经历推理过程、运用多元表征,可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帮助学生明晰乘法分配律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诸如课堂上学生既观察、比较,又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可在练习中,学生依然频频出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魂”.事实上,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和应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揭示这一“灵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例题与"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验,在分析、概括中明晰,逐步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符号化表达。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资源1.出示例题。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默读一下插图中的文字。师生共同审题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学生的板演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乘法分配律是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的混合运算。相比较而言,分配律是三种运算定律中较为复杂的定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教师往往苦于方法单一,即使是题海战术,收效却并不理想。如何实现乘法分配律教学的有效性?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或许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54~55。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  相似文献   

14.
吴正宪老师将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个课时进行整合,把分数乘法纳入乘法整体板块之中,站在乘法运算全局的角度,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寻找算理本质:“所有的运算都是一样的,都是在研究‘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的事情。”从而打通了整数、小数、分数乘法运算的关联,架构了结构化的数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教学目标】1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初步应用。2援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3援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会归纳思维。【教学过程】一、趣味谈话,引入课题师:老师说一句话,请你们把它变成两句话,并且意思不变。  相似文献   

17.
乘法分配律是有关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多位数乘法和有关简便运算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学代数中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知识的基础。但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常常会出现a×(b+c)=a×b+c、a×b+a×c=b×(a+c)、a×b+a=a×(b+0)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习过程、促进数学思考、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练习环节的习题设计,同样也应该落实过程方法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素材,挖掘教材设计意图,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凸显习题的数学思考价值,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的习题加工谈谈自己的做法。一、解读教材习题,体悟编者意图教材是专家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数学第七册"乘法分配律应用"课结束前,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在下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便于简算。 324×9+□×9 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填76,填176……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