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的社会责任包括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人才培养理应是大学的核心责任。这个核心责任的实现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树立了大学人才培养的道德标杆。  相似文献   

2.
由大学人才培养计划谈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外大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当前大学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定、实施和人才培养计划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人才培养计划对于人才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方丽 《江苏高教》2014,(2):107-109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协同创新视域审视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相融合的机制,人才培养的联盟机制,引导和问责机制,综合化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确保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因为知识分子具有健全的人格,所以大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知识分子不仅与大学的教育主体性目标相一致而且也是大学使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和延伸,同时也体现了世人对大学里走出来的人的一种期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大学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探讨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促进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德国创业型大学沿续了其传统大学教育中注重精英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注重课程计划对学生的适用性,强化培养过程的实践导向,充分整合校外各种资源,走出了一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业型大学之路。本文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为例,对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特征的一般性要求,大学自产生迄今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前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知识为导向;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学科为导向;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制约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必须分析制约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因素.本文着重分析制约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五大因素,以期引起高校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关于情绪智力和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权  张宁 《江苏高教》2007,(1):120-122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情绪智力理论切中了传统大学教育的弊端,反映了当代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某种缺失,引发了对当代大学人才培养新思考.大学教育必须把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树立新的培养目标、构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并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工程人才培养的历史分析,总结了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并以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切入点,系统比较了国内研究型大学中典型的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华中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