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是一种复仇主体精神压抑释放的奇特方式。化虎之后的人而虎,虎而人,虎外而人其内,使主人公向杲与“复仇相助者”合二为一,复仇主体具有了隐身和复仇的能力。化虎道具,在以往故事中即有。化异类以复仇,来自佛经故事的基本艺术机杼。在“六道轮回”的佛教理念中,前世仇怨可在今世雪报,而报仇的复仇主体可能转世为某种动物。“虎皮”,与其他相关道具一并得蒙蒲松龄青目,也可能模仿了佛经叙事。佛教生死观也被吸收融合,幻化故事为之更具有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2.
关注唯有夫妻才知道的对方身体隐秘,由此构成故事情节核心,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已出现.春秋时代也不是没有尊重个人隐私意识的,但汉代"乡里清议"察举选官后,伦理社会舆论干预个体言行渐强,个体尊严只有被群体伦理认同,才成其为尊严,这必然带来对个人隐私权的忽视甚至蔑视.明代后市民阶层因"知觉剥夺"、娱乐少而喜窥视窥听,构成了"情人身上特征"母题滋长、接受传播复制的审美动因.<聊斋志异>却以此母题揭示了一个针砭世俗恶俗的话题,对该母题思想内蕴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3.
<石点头>中申屠娘子为夫报仇,复仇动机体现了传统女性贞节观,故事叙述强调了女性冒死反抗、鱼死网破的反暴复仇意识,具有鲜明的福建家族制度、血缘观念强烈的地方色彩.同时,这一"假扮新娘在洞房中严惩仇人"母题.来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还经由了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和唐宋代民间传闻等为中介.是一个古远、富有幽默意趣的复仇叙事模式的新交种.  相似文献   

4.
《石点头》中申屠娘子为夫报仇,复仇动机体现了传统女性贞节观,故事叙述强调了女性冒死反抗、鱼死网破的反暴复仇意识,具有鲜明的福建家族制度、血缘观念强烈的地方色彩。同时,这一“假扮新娘在洞房中严惩仇人”母题,来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还经由了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和唐宋代民间传闻等为中介,是一个古远、富有幽默意趣的复仇叙事模式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的“美狄亚”复仇故事 ,超越了先前母题结构的内涵 ,以新的人物性格、身份、人物关系和情节安排 ,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追求。侠女复仇主题重大突破一是不杀子 ,充满了人性味儿与世俗性 ;二是在生命连贯性观念支配下 ,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正义复仇者的超凡能力 ,从而以阴阳神人一体化的形式 ,打破了或现实仇杀、或冤厉索命的单一化描写 ;三是注重将众所肯定的相关历史人物 ,同笔下描写的复仇侠女联系比照 ,有效地唤起读者肯定赞许的理解视界。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内容、特征、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史记》复仇故事作了较全面地分析,认为这些复仇故事,或实录或虚构,不仅真实表现了作者复仇情绪,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武帝以前复仇文化面貌,对后来的复仇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经》是西晋高僧竺法护汉译的一部佛教经典,讲说佛祖及其弟子的本事、本生故事。本就其中的鳖与猕猴、王子造机关木人和机智小偷等三个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比较,探寻了中国民间学受印度佛教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的创作,不仅是作者借笔下人物寄托对人生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幻域中确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清神魔与历史演义小说中,神仙传授法宝、兵器,是神仙介入凡俗世事的具体体现。“神授宝物”有三种方式;师徒关系多呈现“性别同性对应”;“箭垛人物”王禅老祖的异名、居所变化,是故事口头广泛流传痕迹。宝物功能限度、宝物互制互克和使用禁忌,也被广泛关注。“神授宝物”母题,来自印度古代史诗的母题,经由佛经文学传译进入中土。其偏重在神奇兵器的神仙授予,与道教影响的“天书神授”有关。在明清小说中呈现互动互补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世界》2010,(10):62-63
今年春季档的韩剧在开播前就引人瞩目,从收视与口碑来看,《灰姑娘的姐姐》无疑是综合实力更出从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左传》既是中国较早的比较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复仇题材的故事是其内容之一,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不同的详略手法,使得故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仇详复略型"、"仇略复详型"以及"仇详复详型"三种结构类型。它们或胜在铺垫,或贵乎风格,或妙于圆融,不乏上乘之作。《左传》复仇故事的结构处理方式与其作为史书的性质、重有机整体的民族思维方式和含蓄、节制、中庸的民族性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独特的复仇精神在国家法的纵与禁中不断地发展,并在文学故事中被集中地、艺术地反映了出来。本文则从古代经书与文人复仇论、复仇文学类型及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独特的复仇精神在国家法的纵与禁中不断地发展,并在文学故事中被集中地、艺术地反映了出来。本文则从古代经书与文人复仇论、复仇文学类型及复仇者精神共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聊斋志异》对《世说新语》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十分鲜明。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 :( 1 )主旨的继承与发挥 ,如对德、孝、友情的赞扬、对狂士的赞誉 ,体现了蒲松龄更为进步的观念 ;( 2 )《聊》在对《世说》人物故事的移植的同时 ,使人物故事更加丰富生动 ,更加有趣 ,从而也体现了更强的思想性 ;( 3)语言的模拟与提炼 ,更显出神髓之继承 ,诗情诗意的再造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很多关于龙的故事,白族中流传有119个龙故事的文本,彝族中有81个文本,苗族中有32个文本,还有傣族、佤族、怒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也流传有关于龙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龙的节日、祭祀和礼仪,龙在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和意义,而龙文化出现于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随:着民族的迁徙,中原文化的浸染,龙文化也流传在少数民族中间。因此,多重文化因素的叠加与复合,产生了云南少数民族独有的龙故事和龙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作家写文,大都体现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而《聊斋志异》中的魂灵故事体现的思想则是复杂的,细品味它与佛儒思想的糅合,从《聂小倩》、《席方平》、《林四娘》等魂灵故事看,佛教思想占主导地位,但又不同于西方佛教思想,这种佛儒糅合的思想与中国佛教思想相吻合,但更有它独特的地方,笔者称它的蒲松龄的中国佛教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作者人的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时期,随着佛经的大量传人与翻译,佛经故事为中国文学,尤其是为小说提供了素材。笔者认为邯郸淳《笑林》中“善治伛者”“愚人和羹”“不识镜”“汉世老人”“呆女婿吊丧”“偷肉”等故事均与佛经故事有很大的联系。并从内容、形式、语言兰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而对于《笑林》的结集,笔者以为,当是三种力,即嘲愚传统、时代风尚、佛教般若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佛教般若思想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钱展峰 《新读写》2012,(4):33-33
面对黑暗的现实,已过不惑之年的蒲松龄提起笔来,通过自己笔下精彩动人的故事,倾诉着自己对这一世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种植速长母题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生长迅速的南亚。其通过佛经故事在中土传播扩散。在南亚算不上太神异的植物生长现象,进一步夸张,在中土却成为相当有传奇性效应的神秘性文学传闻。从而根据中国人的实用需要,植入中国古代小说的价值系统中,首先,母题的演变往往并不是一对一单线发展的,“种植速长”母题也不仅是《搜神记》一个、且是最早的源头。该母题有丛集着的一类外域故事作为源头;其次,母题的早期传播所建构的强大势能,为其后来的扩散演化布下了种子;其三,母题在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历时性演变脉络,其间一个个中介环节为母题的丰富充实注入了源头活水,便得母题具有不断变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寄托了很多身世之感,他笔下的游侠,以布衣身份行侠民间,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作为一种高尚的品性溶铸在血液中,外化为一种天生的秉性,他们不求闻达,但其名气和声望却不亚于达官显贵;作者歌颂游侠,与批判汉代官场、上流社会的道德面貌相表里,矛头直指当朝政治。蒲松龄生活在各种矛盾尖锐化、白热化的时代,在阶级压迫面前,他主张反抗,以暴易暴。他笔下的侠客多是独行侠,往往依靠个人力量去扶弱济困,行侠多是针对具体的个人,具体的事,在行侠中还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塑造了不少光彩照人的女侠形象,多数是用自己献身的方式来完成她们行侠仗义之举,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而且功成身退,施恩不图报。《刺客列传》中的复仇形象,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聊斋》中的女子复仇形象有三种类型:智慧型复仇、异术型复仇、幻想型复仇,多是报私仇,但他们反暴政、反强权、反邪恶的精神同样感天地、泣鬼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