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期刊业从原来在管理上以行政体制为主,在发行上以计划手段为重,正快速向"市场就是准绳,读者就是上帝"的先进管理体制和营销策略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期刊产业的主体--编辑,更是面临着跟市场同步、与国际接轨、接受先进办刊理念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识,二是素质,三是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绍青 《出版经济》2005,(12):31-31
回顾近20年来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整个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相同步的是"民营"的参与和发展--首先是分销业,30年前清一色的国营"新华书店"中间出现了书摊和小书店,接着是各地图书市场取得"二级批发执照"的书店集市,然后便是以"买卖书号"或其他变种形式与出版社的"合作出版"--这一系列的变迁、升级既造就了全国大概以数百万计的与出版相关联的造纸业、印刷业、物流业以及设计制作等等链条的"产业大军",也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出版业的产业概念与市场规则、市场机制构成极大的冲击,无论业中与业外人士的观感如何,这些冲击所带来的变化--积极与消极的的影响两方面都非常突出--已经深刻地锲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3.
一、社办发行,优势明显 1.贴近市场 较好地解决了产品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新华书店不再实行包销,而是经销包退,这就决定了出版社在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中,必须深入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出版格局由原来的"作者--编者--读者"模式,转变为"读者--编者--作者"模式.可以说社办发行较大程度上给出版社的出版活动带来了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祝君波 《传媒》2004,(9):42-43
"国际视野,东方神韵"--生活时尚类期刊研讨会这个议题及时抓住了中国生活时尚类期刊发展的一个方向性问题.当前,海外期刊正在研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也正在逐步接纳海外期刊的来临,但对这项工作提什么要求、做什么思想准备、确定怎么的发展方向,"国际视野,东方神韵"的提出,会议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我们区域报业市场解析系列中的第14个城市,能作为新年"视点"的开篇,不是因为这个市场中的竞争者多么有特点,也不是这里的竞争形态有多么丰富,而是想回答一个我们编辑部内部讨论过许多次的问题,从晚报兴旺到都市报繁荣再到新兴都市类媒体的崛起,在经过几轮站位与竞争,哪里是中国区域报业市场的机会之地--能吸引资金投入,吸引职业报人去创业?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越来越高的计算机图书出版市场环境中,或许我们可以"十年磨一剑"以求其质,这样的精品计算机图书对于读者和出版市场都是宝贵的,但在追求质的同时,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并不总是给我们那么充足的时间,众多读者能否忍受新技术"十年"后的再现?计算机图书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其一就是要紧密跟踪前沿热点技术,及时高效地推出符合读者学习需求的图书,并形成一定的出版规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求,这对图书量的要求就显得很突出.这时,我们将面临质与量的选择--它们可以共存吗?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的市场在哪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众 《编辑之友》2005,(4):56-58
在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主流的今天,中国学术期刊--这个被称为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不仅在运作模式上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而且钳制了知识生产和学术创造,极大地妨碍了学术期刊的自由竞争和发展.虽然学术期刊与市场的论题,无论从理论研讨还是社会实践,学者们和期刊界人士都做着种种探究和尝试,但收到的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学术期刊的市场到底在哪里?难道真的是此路不通吗?我们不妨从拟定的市场目标来反观学术期刊的办刊轨迹,探寻其中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摄影,天生来是沉默的,似乎是上帝专为沉默的人群备下的语言.因而,所谓"宏大",所谓"主流",之于摄影,尤其显得隔膜.钱瑜先生的镜头,始终都是对着这个"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人,和沉默的处境.沉默得想让你喊出来,但最终还是不宜喊;沉默得要让你笑出来,但最多是一丝苦笑.--史铁生  相似文献   

9.
一、高职高专类教材市场发展空间的分析 变化产生商机,差异构造市场--市场是永远没有饱和的时候的.看似饱和的市场往往是因为我们的眼光不够独到、对市场的变化不够敏锐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赢家通吃、寡头式的独占",是互联网构筑起来的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过去我们面对的是有限的市场,清楚我们面对的用户和竞争者,并可以据此做出安排。在互联网市场上,任何竞争都是一个全域式的竞争,那么在这个竞争中,我们要面对的是最为一流的挑战者。在这种格局下,只有做到前几位才有价值,才有自己功能性表现的机会。据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尽管可供我们手机下载的APP和客户端有成千上万,但实际下载到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开始,广电总局针对黄金时间电视剧的播出颁布了一系列"禁令",目的一是清理整顿,一是提高质量.但"主旋律"与"黄金时间",说到底仍然是题材与电视剧市场的问题,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我们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误解.如何理解题材与电视剧市场之间的关系,对于电视剧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如何跃上新台阶,走向二十一世纪?多年的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强化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管理意识,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一、强化市场意识,视读者为上帝,开发自费征订群体,牢固占领本地市场。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读者看的,办得好不好,要看群众爱不爱看,读者喜欢不喜欢。广大读者的需要是我们办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县市报,其市场定位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视读者为上帝,一切围绕读者转。 新闻贵在创新。县市报人办报观念创新就是“换脑汤”…  相似文献   

13.
于岸青 《青年记者》2007,(18):74-75
这几年,有一种理论被屡屡引用,那就是在新办报刊之前就要明确:你的报刊要办给谁看。要划分出自己的读者群,要细分读者,进一步细分市场,从而准确找到那些喜欢你的报刊的读者。找到之后,在编辑过程中,要把这个"读者"揣在怀里,藏在心中,时时地为他们着想,按着他们的口味来布料做出符合目标读者群的刊物来。这就是所谓的"读者上帝论"。这个理论成了报刊人的不二法宝,看那些成功的与不成功的经验之谈,必要谈到读者定位的问题,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14.
"满足受众需要"是市场经济状态下新闻媒体叫得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有些媒体甚至认为"受众就是上帝","受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还有的媒体人在公开会议上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们就是要适应受众,迎合受众".如此众多口号,在理论上,反映的其实是一个问题--新闻内容的选择标准(另一问题就是新闻报道方式的选择).其背后,则反映了新闻传播主体的传播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国内市场第一”,“2010年进入全球软件业50强”,“2010年跻身世界应用软件企业10强”……中国IT界从来都不乏豪言壮语,尽管IT已经走过了高速成长的年代,IT市场低迷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IT大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中国IT界的浮夸之风由来以久,企业的市场目标、市场排名、媒体的评奖,在IT企业看来似乎比实际业绩还重要。IT厂商总是极度夸大自己的产销量,向外发布业绩要先研究竞争对手的数据再决定自己发布一个什么样的数据;为了使自己的市场排名能够靠前,IT厂商更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与…  相似文献   

16.
没人能准确预测搜索引擎市场这个奶酪究竟有多大?但从微软、YAHOO、GOOGLE等国际搜索引擎巨头的争斗.以及国内市场中国搜索、百度为首的一批中文搜索引擎厂商与国际巨头的分庭抗礼中,可以嗅出,搜索引擎是一个“金色”的大奶酪,谁都不想做旁观者,都想动一动这个奶酪,而且胃口都不小。  相似文献   

17.
李培乐 《青年记者》2010,(18):63-64
读者是上帝,我离读者、离我们的上帝有多远?审视自己4年的热线工作经历,我想从个人体会上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把CIO定义为一种人才的话,那么他的需求将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这个市场,则是由规则来决定着的。在市场当中,可能会有许多元素,比如产品、人才、资本……等等,这些都包含在市场之内。由于他们处于被包含的地位,所以他们无法决定市场,充其量也只能影响市场中与其相关的一小部分。处在市场当中的企业应当思考的,是市场之外特别是位于市场之上的一些东西,可能有人把这理解为"政策",这不能算错,其实处在市场之上的是"规则",而我们所说的常规范畴的"政策",只是这种规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出版     
《上帝的一生》 “意”想天开的意大利人!上帝在结束这个千年时,也写起了自传。佛朗哥·费鲁奇的上帝,回顾自己的一生,对史前生物的进化史,对几千年来宗教、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物理、天文等等,做出的阐释的确“不同凡想”。不过,这个在气质上也充满意大利式的热情的上帝,在传述中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颖,还有庄严。在一片嘈杂中,显然上帝依然想听清,我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封靓)  相似文献   

20.
方洁 《新闻前哨》2004,(3):23-24
近几年,国内财经媒体的兴起颇引人注目,然而,诸多财经类报刊的出现与彼此间激烈的竞争并没有催生出如《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那样叫好又叫座的“顶尖高手”。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媒体的市场定位没有做好。 Al Ries和Jack Trout在《定位》一书中提到,“在这个传播过度的丛林中,获得大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缩小目标,分门别类。简言之,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