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 《青年教师》2008,(1):40-41
【案例】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时是数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不再像过去那样从整除概念入手,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寻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也是引导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运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其中,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
【课堂回放】在"倍数和因数"单元,学生认识了奇数、偶数、素数、合数之后,我安排了《自然数的分类》这一内容的学习。课前,每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下面的"研究学习":(1)自然数(0除外)可以怎样分类?(2)我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5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除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3.渗透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P70—72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它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感受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7.
《倍数和因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教材的编写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一是重建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二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启发学生借助乘法算式进行.在尊重、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设计并执教了这一课.  相似文献   

8.
梁梅 《教师》2012,(13):89-89
今天下午的天暖洋洋的,人也昏昏欲睡。我走进课堂,为了让学生打起精神就大声地跟学生说:"Good afternoon,boysand girls."学生们也唰地站进来响亮地说:"Good afternoon,Miss Liang."问好之后,我走下讲台跟学生进行Free talk。我指了指窗外暖暖的太阳跟Sam说:"Doyou like spring?"他小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9.
《倍数和因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教材的编写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一是重建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二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启发学生借助乘法算式进行。在尊重、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根据算式找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依次出示11×4=449×8=721×25=2545÷9=5教师在学生说出前三个算式后,用挑战性的语气对学生说:“刚才都是根据乘法算式找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下面这道题比刚才有难度了,谁来说?”学生不服输的劲儿更大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片断二]从几个自然数中找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师:根据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或者倍数并不难,你们能从下面的几个自然数中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能。)教师随即出示下面这道题:看看下面的几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5,12…  相似文献   

11.
小杰 《小读者》2011,(3):12-12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一片草地上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答:"草地上。" 哲学家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铲挖;有的说……  相似文献   

12.
一位年轻教师新授完“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后说:“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约数时,这个数也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我认为,这样笼统地说约数就是因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仔细探究约数和因数的定义,不难发现它们有三点区别。一是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二是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数是小学数学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旧教材中单独安排了一课时,而现在的苏教版教材只是在“倍数和因数”单元作了如下注释:“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是指非0自然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然数的概念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对“0”是不是自然数、自然数中蕴含的规律等含糊不清,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前阶段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认识自然数”一课后受益匪浅,现摘录其中几个片断,与大家其赏.  相似文献   

1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陶行知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从我自身经历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认为学好一门学科,其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现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关注学生预习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设多样性预习作业.  相似文献   

15.
蝌蚪变青蛙     
孙霞 《辽宁教育》2010,(4):32-32
中午,我刚走进教室的门口,生活委员拉住我的胳膊,趴在我耳朵边神秘地说:"老师,我们的班费今天又增加了37元…."其他同学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我们自己赚的!""每只5角!"  相似文献   

16.
小明友,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后,你是否发现一个自然数的因数可能有偶数个,还可能有奇数个呢?这里面又有什么规律呢?哪些自然数的因数有偶数个,哪些自然数的因数有奇数个?我是这样解的。(1)当一个自然数是平方数时,它的因数一定有奇数个。例如,16(4的平方)的因数有5个,36(6的平方)的因数有9个。如下页图所示,相连的两个因数的乘积分别是16和36,而中间的4  相似文献   

17.
<正>“质数与合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非0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主要有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和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等等。那么,如何应对呢?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1.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相似文献   

19.
<正>“因数与倍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接着,借助写出的乘法算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底注说明“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在此基础上,安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在列举、比较的过程中归纳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智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