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江宿[明]汤显祖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注:寂历,寂寞慈仁寺荷花池[清]何绍基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注:慈仁寺,寺庙名1.两首诗都是写景。一为诗人秋夜江上所见所闻,一为诗人夏夜池边触景生情。汤诗比何诗的视野较为开阔,何诗的目光相对集中。试问,这两首诗的第三、四句都是实写眼前景物吗?请简要作答。2.汤诗中的“残月映林”,何诗中的“影浸天河”,都极富神韵,具有一种朦胧美。“渔火稀”暗示夜深,“水不波”说明风轻。这两首诗相同的意境是什么?请比较…  相似文献   

2.
作为同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何逊和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都有着语言质朴、情感细腻、清淡自然等共同特征。但细究之下,陶诗重"淳",何诗重"清";陶诗和玄言有关,何诗与永明合拍;陶诗重安适自得,何诗却凄凉幽怨。二者诗风来源的异同,成为发掘其诗歌内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人黄庭坚之诗有著名的三家注,达到的学术水平甚高。南宋蜀中学者史容和其孙史季温完成《山谷外集诗注》和《山谷别集诗注》。我们简略考述史容和史季温的生平仕历、创作及事迹,探究注释的特点和优长,发现采用任渊的体例,除注释字面的词语、事典和语句出处外,还进行编年考证、解题,寻绎诗人之旨,是难能可贵的,共同成就了三家注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有“老骥 (或作“骥老”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数句,表达作者不甘迟暮奋发进取的“老骥”精神,传诵千古。 “老骥伏枥”当作何解 ?高校文科沿用多年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注云:“骥因年老力衰,故伏于槽中”。字面看去,此注不差,故照此讲授,历有年所。后读《汉书·李寻传》,传主对策有云:“马不伏历 (同“枥” ),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颜师古注:“伏历,谓伏槽历而秣之也。”又杜甫《高都护马总马行》诗有“雄姿未受伏枥恩”句,始觉以…  相似文献   

5.
霁夜 [宋]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孔平仲,北宋诗人,字义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与其兄孔文仲、孔武仲同以诗文名世,号"三孔",与"二苏"(苏轼、苏辙兄弟)并称.  相似文献   

6.
唐诗佛寺辑考,虽细微但颇有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它涉及诗人行踪、心态与思想变化的把握及唐诗内容的正确理解,属更全面梳理佛教与唐诗、佛寺文化与唐代文学等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文章鉴于学界已有成果的疏漏与缺憾,以《全唐诗补编》所载唐诗佛寺材料为线索,分别对《唐五代佛寺辑考》失载或已载而甚为简略部分佛寺加以考索,共辑考出真寂寺、乌牙寺、法台寺、碧沼寺、御题寺等佛寺有关情形,另对部分涉及佛寺的诗题及出处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音。这首诗的题目,一本作《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朝齐时。唐懿宗咸通九年(868)赐额为破山兴福寺。“后  相似文献   

8.
正被我们称为"诗人"的人,大概可分三类:诗人、诗匠、写诗的人。第一类诗人中,又可分两类:写诗的和不写诗的。杜甫属于写的,李白属于不写的。不写的意思是不作意写,或没有"写"的痕迹。如果玄之又玄,那么众妙之门在于另有一类诗人:根本无需写诗,此人活着就是诗,以其生命创作,无需写亦无需知道什么叫诗人,不知所以然而然。此类可称之为"诗人外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唐代襄阳诗人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有不少人解读,但都把龙泉寺解读为庐山龙泉寺,认为孟浩然此诗在庐山所作。其实,孟浩然所描写的龙泉寺在襄阳望楚山下,是道安派慧远创建的寺院。慧远离开襄阳后,到过湖北当阳,而后到庐山,沿途创建的寺院皆称龙泉寺。故庐山龙泉寺是慧远从襄阳带去的名字。孟浩然虽到过浔阳(今九江),所作诗并未直接描写庐山龙泉寺,而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从其中描写的环境、提到的僧人等情况看,都是写的与孟浩然家只一里之遥的襄阳龙泉寺。  相似文献   

10.
戴复古《石屏诗集》中之《慧力寺避暑》一诗,清《嘉庆太平县志》认为慧力寺就是温岭小塘岭下(今大溪镇塔岙村)之惠力寺,于是以此为据,历来成为定谳。考之诗中人物,均江西清江人,考之诗人行迹亦在清江,清江之慧力寺内有苏东坡的写经台,曾藏有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为当地名刹。诗人与三当地诗人游当地名刹,顺理成章。且“慧力”与“惠力”本不相同,是老县志编者未加考证所致。因此,戴诗所指慧力寺当在江西清江县,特为辨之。  相似文献   

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这是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用语平凡,却体现了手足情深。千百年来,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旅客,每逢佳节,往往脱口而诵此篇,寄托怀乡思亲之情。本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身处异地的诗人思念家乡的兄弟,第二层写家乡的兄弟想念身处异地的诗人。诗中,诗人把近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写了很多诗 ,却不是诗人 ;有的人即使不写一句诗 ,也象个诗人。诗是一种气质和情怀 ,一个人有了这种气质情怀 ,写不写诗就不重要了 ,他已从这种气质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意蕴 ,诗在他的生命中 ,在他的呼吸中。不写诗 ,他已是个天然的诗人 ,他很可爱 ;若写诗 ,他除了自己感受诗还要把感受到的诗记录下来让别人分享 ,他就更可爱了。姚轩鸽就是这种可爱的诗人。我总认为 ,真正的文学家、诗人 ,是一些“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比如屈原 ,做政治家他是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好政治家 ,他的政绩肯定出色 ,他已完成了任务 ,但他除了关注现世…  相似文献   

13.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14.
侗族现代诗人、军旅诗人柯原一生奉献于诗,持续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时代歌唱着。柯原咏现实,也咏历史;不仅写抒情诗、山水景物诗,也写讽刺诗、哲理诗,他是一位多面手诗人。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写诗二万多首,现流传下来只四千二百余首。有《诚斋集》传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月,作者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净慈寺”,全名为“净慈报恩光寺禅寺”,它和灵隐寺是西湖南北二大著名佛寺。从诗题看,是作者夜宿净慈寺,清晨送一位同僚直阁  相似文献   

16.
霁夜[宋]孔平仲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孔平仲,北宋诗人,字义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与其兄孔文仲、孔武仲同以诗文名世,号"三孔",与"二苏"(苏轼、苏辙兄弟)并称。黄庭坚曾有诗云:"二苏上连壁,三孔立分鼎。"(《和答子瞻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缁衣”一词,历来或注为“黑色的衣服”,或引《诗经·缁衣》篇,注为卿大夫所著之朝服。我们结合记念文章,领会《惯于长夜过春时》全诗的主旨,认为不应将“缁衣”释为“黑色的衣服”。该诗是诗人怀念友人之作,诗人是将《诗经》中的《缁衣》诗,作为怀念战友的典故来用的。最早解释诗中“缁衣”一词的是许寿裳。他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到他问起鲁迅写这首诗的情况时,鲁迅解释说:“那时我的确无写处的,身上穿一件黑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后来陆续出版解释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如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倪墨炎的《鲁迅旧诗浅说》、郑心伶的《鲁  相似文献   

18.
侗族现代诗人、军旅诗人柯原一生奉献于诗,持续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时代歌唱着。柯原咏现实,也咏历史;不仅写抒情诗、山水景物诗,也写讽刺诗、哲理诗,他是一位多面手诗人。  相似文献   

19.
李秋勤 《语文知识》2004,(11):29-29
刘禹锡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答他的亲密朋友白居易的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那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  相似文献   

20.
课内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1.奢华( ) 2.蝈蝈( )3.闲适( ) 4.朦胧( )5.银波微漾( ) 6.寂静( )7.昏晕( )二、填空1.《蝈蝈和蛐蛐》一诗是_______国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中写蝈蝈在炎炎夏日的欢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起;写蛐蛐在寂寞寒冬的吟唱,用"___________"一句引领,使全诗意韵和谐。2.《夜》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诗人叶赛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