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吸引了无数研究者,但对编辑文化的研究薄弱则是文化研究中的缺憾。中国是世界上文献典籍最多的国家,其编辑的历史也最长并有自己独特的产生、发展轨迹。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重新整理和认识自己的过去,对中国古代编辑史进行研究,认真疏理,条分缕析,探索兴衰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无论对于编辑学学科建设,还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研究进展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的有关专著40余种,论文近千篇,但是,其中属于编辑史领域的却很少,与编辑史在编辑学理论中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我国的编辑学研究者在对现代编辑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努力于编辑史的研究。靳青万著《中国古代编辑史论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可说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锐意改革的优良传统,有丰富的历史进化思想和变法主张;伟大的改革家和变法者,代有所出。这对于处在伟大的改革年代而又正值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遗产。《中国古代改革史论》一书着力于总结这份遗产,为正在从事当代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俗文学,即近代文人学者用以称呼中国古代的通俗文学.由于我国古代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文学创作和历史书写大多为文人雅士和士大夫所进行的活动,在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的诗歌、谚语等文学作品则被称为俗文学.因此,考察中国古代俗文学文体形态的演变历程,需从俗文学活动的事实着手,结合其发展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演变,从而深入全面地了解...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讨论应当深入,这是学界的普遍呼声,但如何深入呢?愿有志于此道者都来认真思索一下这个问题。本期我们向大家郑重介绍胡光清同志的《中国古代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的一般特点》(上),这是作者以“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为总题而撰写的系列文章的首篇。对于此作现在就予以品评尚为时过早,但有两点值得在这里说一下:可以看出,作者的立论是构建于翔实的史料之上,且其内容没有空泛的“议”,而是扎实的“论”;文章展示了一个新颖而具体的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及其相关种种),这表明作者已在向学科研究的纵深挺进。  相似文献   

5.
三编、著、校合一的原因在现代,编辑工作是一项具有独立形态的事业,而且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机构承担这项事业的发展。在古代,一段时期内,编辑活动也呈兴旺局面。如唐代,“国家图书馆”——集贤院就负有“刊辑古今之经籍”的重责。弘文馆本是皇家培养贵族子弟的文化教育机关,史馆是“掌修国史”的部门,却都设有管书、校书、写书的专职人员。三馆所设学士,大多从事修撰、校勘典籍之职。但从整个历史上看,编辑活动始终未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具有独立形态的事业。之所以如此,除物质生产资料不发达外,形成编、著、校合一的原因,有三点使人留意。第一,先秦诸子之书,多为后学辑述,  相似文献   

6.
打开装帧精美的《穿越大西北》(常亮著 ,远方出版社出版) ,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西北地区美丽而神奇的画卷 ,犹如被无形的磁力所吸引。这是一部反映“西部大开发”重大题材的风貌通讯专集 ,是颇具时代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新闻力作。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 ,是信息的传播者。60多年前 ,在黑暗的旧中国刚刚燃起抗日烽火的岁月 ,老一辈著名记者范长江 ,以高尚的爱国主义责任感 ,只身冒险深入西北采访 ,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日寇罪行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腐败无能 ,同时最早报道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壮举 ,向全国和全世界传播了真实的信息 ,写下了《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李振纲同志的《文化忧思录——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一书,以清新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详细论说了中国文化从古代辉煌到近代危机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强调了近现代文化反省的必然性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揭示了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国人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并以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20多年来,中国传播学的研究逐步从翻译、译介国外传播学著作,转向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国情为目标,整合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紧紧联系实际,努力服务于实践。许多学者通过大量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关于传播方面的财富,力图创立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的中国传播学。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方光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本体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范畴之一。尽管此前国内没有一本系统的中国本体思想史著作,但本体论研究始终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关注的焦点。老一辈学者熊十力、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贺麟、冯契、张岱年、任继愈等先生已经指出中国本体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及如何研究中国本体思想的原则与方法。近年来学者们关于中国本体思想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其中王晓毅对玄学本体论的研究,赖永海对中国佛性论的研究,陈来对朱子哲学的研究,杨国荣对阳明心学的研究,郭齐勇、郑家  相似文献   

11.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2.
殷叙彝 《历史档案》1998,(2):135-136
读了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张注洪所著《中国现代史论稿》,我感到这是一本有扎实内容的好书。这是作者近20年来从事中国现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过程中所写论著的选编,共收文章37篇,分五个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现代史及其相关学科或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等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关于五四运动以来一些比较重要或迄今还缺乏研究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的论文;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中国现代史若干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的评述;第四部分是史籍研究,也就是对中国现代史籍的收集、整理、校勘、考证、利用中产生的问题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3.
14.
历史学家为各行各业都编写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最后也为自己写下了史学史;编辑人员为各类著作家编成了专著,却总是忘记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近年来,文化史成了热门,文化史的著作出奇的多,连《中国娼妓史》都翻印了三万二千本,现在我们终于也看到了第一部《中国编辑史》,虽说印数还不到娼妓史的十分之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姚福申副教授,以十年的精力完成了这一开创性的著作,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他授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文化史填补了一个空白,为中国三千年的编辑事业梳理出一条脉络来。我知道,姚福申君在编写这本《中国编辑史》的同时,还写了许多有关的专论。书中  相似文献   

15.
谢丹 《新闻前哨》2005,(12):78-78,76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蔡尚思先生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以下简称《古代论》),系蔡先生三卷本论文选集的第一卷,另两卷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已出书)及《学术思想散论》(待出书)。就我所知,这三卷本的论文选集,收录了蔡先生各时期、各方面最富代表性的主要学术论文,可视之为蔡先生本人学术思想的总结性文集。关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陈伯海先生首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研究,在古代文学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文学遗产》与杭州大学《语文导报》曾联合举办过古典文学宏观研究学术讨论会。稍后,伯海先生与董乃斌先生又共同主持了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宏观文学史研究》,此项  相似文献   

18.
人文学科把自己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于研究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的历史文化及历史中的人特殊性,人文学在研究过程中无可避免地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也往往更容易带有研究者的某些主观倾向——道德、情感等等。不管人文学的研究者是否意识到或承认这一点,事实都是如此。在坚持实证精神、客观研究的同时,允许“主观”的适当参预,不仅不会损害研究的准确性,反而常常会使其结果更接近真理,也可以更促成其人文学研究的独特魅力。这似乎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13,(10):44-45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全书共三卷,l30万字,上起先秦,下迄明清(1840年前),以历史时代为纲,以重大历史问题为目,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上、中、下三卷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丰富与发展、繁荣与嬗变,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面貌和成就,既从横向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内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