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瑛 《教师》2010,(31):82-83
一、“四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吟读”、“译读”、“说读”、“背读”。 第一步.“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学生自己的体会读。有人说,“诗歌是格式化的音乐艺术.是人格化的语言艺术.是浅显化的深刻美”。学生初读诗歌。对诗歌的停顿、重读、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
背诵经典和重要的篇章,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多背诵一些典范的文章,能使人直接受到范文的熏陶感染,积累字词句篇的丰富语言材料,逐步领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古代的文人学士,无不在背诵上下番苦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里的"读"指的就是背,是吟,将文章反复吟咏成诵.而这里的吟,不是"读",是"写",是"作".其意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这就说到了"背诵"和"熟读"的好处,也是其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3.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8,(30):14-15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在理论上一般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语言和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所教所学的却是"话语和文章".从其动态过程来看,所谓"说、听、写、读",指的也绝不是说、听、写、读语言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而是言语交际学中的"话语和文章".……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坚持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前有铺垫,读时有要求,读中有研讨,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其中",进行透彻的理解、忘我的欣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琅琅的书声中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语文课丧失了"读书"的本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如此.所以,语文课应回到它应有的起点--读.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栏目,其中指定或推荐的阅读书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整本书".教师应充分认识"快乐读书吧"的编排特点与功能定位,通过精心设计导读活动、持续跟进阅读进程、多种形式分享阅读成果,助力"快乐读书吧"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把用白色物品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存质量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很少有人会想到文化环境也同样存在"白色污染".前者之"白",在一定层面上特指物体之颜色,后者之"白",则在一定层面上强调内涵之不实.中国民间通常把读错字叫读"白"字,把写错的字叫"白"字,把常常读错字写错字而误人子弟的人称之为"白字先生".  相似文献   

9.
一谈起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较为赞赏"三多"(即多读、多背、多记)教学法,笔者也深有同感.但一味的"读"和"记"却难免会使人厌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的感觉.笔者认为,"三多"学习法固然可行,但其中还应"多而精"、"多而准"、"多而高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文言文阅读中的"读"和"猜".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应把工夫下在"导"上,即应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着眼"读、说、写、练".在导知识的同时,导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导预习--读  相似文献   

11.
"书癲"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1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纵观小学教材的安排,阅读课文、讲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所占的比重较大,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在以读为主线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课文的读到理解的读,再到品味的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达到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境界.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实录〕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  相似文献   

14.
读"流行",还是读"经典"?如果让现在的中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定会听到洪亮的声音:读"流行"! 现实确实如此. 近期,武汉市洪山高中高级教师黄荣光对116名高中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动阅读经典名著的学生不到8%,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当代、当前出版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网络文学是他们的最爱.其中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的作品成为今年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流行色".  相似文献   

15.
问:备教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时,我们拿不准词牌名"清平乐"中"乐"字的读音.一种理解是"因为清(静)平(和),所以(快)乐"或"清平的乐趣".应读lè音;另有人说曾经听广播节目里读为yuè音,具体有什么依据也说不清楚."清平乐"中的"乐"应怎样读?有什么理据?  相似文献   

16.
期初,集体备课《桂花雨》,为阔放视野,我们从四个维度展开了"对话". 一、与作者"对话" 中国文化讲究"知人论事".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事以论其是也.概言之,即"知人论事".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指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目等,同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读的方法也有多种.低年级以教师领读、范读为主;中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个别读:而高年级就可以自由读、默读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应体现在课外的每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读"为契机,做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18.
魏巍先生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中的"耙"字,读pá还是读bà,多有分歧.根据汉语言"据词定音"的特点,应该读"bà".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 一、多读少讲,力求准确流利 读是说的基础,要提高说的能力,必须重视读的训练.只有多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得正确流畅,话才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宇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晨读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新"、求"好",要有层次感.在内容上:一是安排相当数量的背诵内容.早晨是一天之中最佳的学习时间,此时人的大脑记忆力特别强,所以晨读多安排学生课本要求背诵的文章,如:情文并茂的散文、小说经典文段、诗词、名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