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加强行政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完善社会道德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施“以德治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行政职业道德作用失效、主体地位失落、行为失范等等,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要推进我国的行政职业道德建设,要从加强教育和完善机制两方面来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单位、地方都必须有社会赏罚机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发挥扬善惩恶的作用,而社会赏罚机制的形成又受制于行政作为模式。因此,应十分重视行政作为模式的选定。  相似文献   

3.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行为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才能构成故意犯罪,但理论和实务上对认识因素的内容理解不甚一致,本文认为,犯罪故意中除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等内容外,还应包括对因果关系、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的认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不断扩大行政诉讼范围虽然已是各国立法的共同趋势,但行政诉讼范围要受制于多种因素,我国立法正是在平衡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行政诉讼范围的基本原则。以此原则综合考量,目前抽象行政行为全部纳入我国行政诉讼范围的条件尚不具备,部分终局行政行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内部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以设定行政复议前置程序为妥,责任鉴定行为宜纳入民事诉讼范围,而对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可诉性的争议本质上源于概念认识的不清。  相似文献   

6.
标签理论是由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埃德文雷伯特和霍华德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标签理论吸收了符号互动理论,重点讨论了越轨行为的发生过程。所谓越轨,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被社会成员判定为违反其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它包括犯罪、违法及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所有思想和行为。社会标签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7.
浅议再教唆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教唆犯罪与教唆犯罪一样具有可罚性,其理论依据主要在于三种属性说,实践依据主要在于教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再教唆犯罪从行为主体上讲属于一般主体,在主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在客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还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构成:道德规范是形式,道德价值是内容。道德价值亦即所谓行为应该如何,它是行为事实如何对于道德目的(亦即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社会的道德需要、社会的道德要求)的效用,因而又由道德目的与行为事实两因素构成:行为事实是道德价值实体;道德目的是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根据不同情况对行政诉讼一般起诉期限采取不同的起算点,但受制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准的主观性和案件的复杂多样性,很多时候很难推断出行政相对人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由此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计算难度。与诉讼时效不同,立法者在设定起诉期限起算点时的基本立场是基于行政行为的外部性特点,始于行政行为的对外作出,而并非以内部行政行为或过程性行政行为为基准。所以,在确定一般起诉期限起算点的认定标准时,应当围绕行政行为的效力状态展开。这不仅在客观上易于操作,而且在功能上可以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诉权,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1.
所谓道德惩罚,就是社会对那些践踏道德规范、不顾道义谴责、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极坏影响、而其行为又未能触犯法律的行为主体给予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制裁即经济利益上的处罚和道德意识上的批评,以此引导和教育行为主体及社会广大成员实现由恶向善、由罪恶向德性的转化。道德惩罚既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规则经济的需要,也是这种经济体制下个体道德生长的外部动力。在现实中道德惩罚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和制度行政机制,以便真正发挥其在道德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苗连营 《红领巾》2004,(1):95-99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无效的行政行为就没有公定力,相对人对之可以不予理睬甚至予以抵抗.但是在实践层面抵抗权的行使却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实定法上行政行为无效制度的阙如,因而也就缺乏判断行政行为无效的可操作性标准.所以,立法上应确立行政行为无效制度.行政行为的有限性,除了行政行为的无效这种最主要的情形外,还包括在执行、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的例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控制已经十分迫切。道德规范相对于法律规范而言,具有真实在场性、绝对普适性、永恒不变性、抽象概括性、行为引导性、自我监督性等多种优势,这些优势对于食品安全所需要长期、深入控制的目标而言,都有着潜在而巨大的实践空间。应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结合,充分运用积极的道德规范和消极的道德规范从两个方向控制、引导、规范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运作和人的行为,既受制于一定的体制、法律和方针政策,又受制于一定的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重视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建设。没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就不可能顺利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政机关干部应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新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莱辛在《天黑前的夏天》中利用水之意象的呈现、缺失及其隐喻描述了因受制于社会道德规范而面临“失我”困境的女主人公凯特治愈分裂人格,获得自我新生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6.
底线伦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是人类良知的最低防线,底线伦理约束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影响着社会上同龄人的道德行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底线伦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指大学生应该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从底线伦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王莉 《早期教育》2014,(7):38-41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和幼儿教育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实证方法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其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且幼儿教育效果也受到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向影响。说明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个体的社会心理特征影响着幼儿的行为选择和教学效果。本文为影响幼儿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前因变量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莱辛在《天黑前的夏天》中利用水之意象的呈现、缺失及其隐喻描述了因受制于社会道德规范而面临"失我"困境的女主人公凯特治愈分裂人格,获得自我新生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9.
占彩英 《福建教育》2014,(7):110-112
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往经常被家长和教师忽略。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主要指幼儿能够以社会所倡导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如共享、合作、同情等行为。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逻辑思维水平低,所以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时,教师应让幼儿多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逐渐形成亲社会行为。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问题,本人现就中班健康活动“有朋友真好”进行案例诊断,希望对大家开展类似的活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许可制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认定其享有特定权利或自由所应具备的条件或标准的行政程序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程序性权力.行政许可除具有行政权的普遍功能外,还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行政权的显著功能.和其他制度一样,行政许可也无法摆脱利弊共存的辩证规律.行政许可制度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受制于市场和社会机制的发育状况、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行政机关的施政理念.行政许可是一种"必要的恶".中外行政许可制度发展的历史.都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中国必须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继续将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