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相互交融.然而许多人简单地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相反相成",这种理解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误解,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失去了本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与道家辩证思维的对比研究,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认为不仅要考察传统文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而且要从近代中国中西哲学合流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历史背景;应注重分析中国的农民文化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通过对农民文化传统的两重性的阐释来全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应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借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只是对西方哲学的概括和提升,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概括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同样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欧洲的理论成果,传入中国竞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也就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有着美好构想的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二者真的能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文章就试图做这个工作,以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临近世纪之交而引发的文化反思和展望,特别是由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哲学理论创新的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引起哲学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等不同研究群落中的理论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阶段,这既是一个新的开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代表着未来的“航向”。进入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一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紧密联系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能够与时代同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行,逐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它就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兼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实现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能展现中国色彩,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6.
崔琼 《华章》2012,(18)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热潮,马克思主义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了这一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是源于两种异质文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相互交流,彼此融合,进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扎根的的传播过程.本文中笔者将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困境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 ,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只能在西方开花、向中国嫁接进而在中国结果。这里试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的西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同性”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以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传入及其发展的影响”及“重新整合方法论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汇于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两者间“和而不同”的本质、“和谐共生”的文化特性和“契合融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东西方文明和合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文化的中国形态化,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向,为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交流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与应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在当今动荡的世界上得以生存的基本。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直接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着不同的中国重大问题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的历史考问,构成了解读两者关系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怎样认识、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当前思想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没有不同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环节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新儒家的区别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帮助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毛泽东接受、研究、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渊源;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为毛泽东思想提供了载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3.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搬来了西方的全部思想库,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得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适应了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受益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亲和力,中国传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天然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全人类的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离不开几千年中华文明丰厚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互动中形成了中国新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依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简单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过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学术界以往对毛泽东哲学属性的研究,侧重于分析毛泽东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强调它的马克思主义性质较多,认为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无疑是正确的,对于坚持毛泽东哲学的根本属性,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对毛泽东哲学的歪曲和纂改,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毛泽东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重视不够,因而对有关毛泽哲学性质的种种疑问,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在八十年代兴起至今仍历久不衰的文化反思大潮中,人们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毛泽东哲学的理论来源只是马克思主义,还是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所谓“一源说”还是“二源说”的争论;有的人认为毛泽东是反传统主义者,毛泽东哲学的产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是纯粹的西洋“舶来品”,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是所谓“文化断裂论”:有的人认为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儒学诠释,是一种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外衣的中国历代政治哲学的现代翻版,这就是所谓“引儒入马论”,如此等等.要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不全面地研究毛泽东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包含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挽救民族危机、实现传统文化转型和马克恩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双向需要为这一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二者问的相通相近之处又赋予它们以结合的理论上的可能。在中国共产党这一结合主体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服务中国革命为宗旨,科学认识、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二者结合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7.
哲学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自身文化的新觉醒,关键是抓住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性和异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在批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向新的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向宜 《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12-113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属于外来的思想文化,要能够指导中国实际,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要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需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要反映时代精神。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已经使20世纪中国的政治思想等意识形态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将对未来中国人的生活、思维等方式发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对当代思想、社会、文化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军林博士撰写的《文化的传播与超越——论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书,2005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国学界从文化的传播与超越角度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作者以34万余字的篇幅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这是该书的一个尝试,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由此突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伟大成果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过程,是一次全方位的变化过程,不仅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生态方面,更体现在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根据自身独特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实践的需要,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中现代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