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试是对教学工作评价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和作用应和新课程里的三维目标保持统一。所以,考试如何体现三维目标就成了教学评价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关注。什么是“有效教学”?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致力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课程的实施上,也有新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就是“有效教学”的落实,而“有效教学”的落实,取决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先进…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是课程观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笔者在使用人教版高巾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二册、选修全一册(以下统称“现行教材”)过程中,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因“材”制宜,力所能及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主动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4.
陈清容 《师道》2003,(3):31-33
乘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春风,2001年4月深圳市南山区加入了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了“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探索新教学”的系列数学课改活动。紧跟新时代,接受新理念新数学课程着重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提倡现实的、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方式;新课程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提倡让自觉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重点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只有转变全过程的教学方式,提高全过程的教学效益,才能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练习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而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如春风化雨般走进了课堂,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并凸显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及卓越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的现象,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扭曲了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如何认识并走出这些误区,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与课程改革有关的理论书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倡导,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个性,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平台。就语文教学而言,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层面的问题不断涌现:教育行政的松绑放权与科学决策问题、学校发展自省与自律机制的建立问题、教师培训与日常繁琐的工作时间安排问题、教研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正在成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面对前进中的困难,从事课程改革工作一线的学校领导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以夯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证新课改工作的稳步推进。一、坚持课程改革决心不动摇,巩固和发展业已取得的课改成果(一)进一步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怀平 《教育革新》2009,(12):31-31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先导,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课程文化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地体现在课程理念、功能、内容、构架、评估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整个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对重塑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由我国1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所规定实施的“活动课”发展而来的。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对其实质与价值进行了揭示;对这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活动方式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领悟新课程理念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然而,转变教育观念并非一句空话,它应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去实现和完善的基础。教师要适应课程的需要,要与新课程融为一体,必须转变和准确定位目前的角色,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课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向传统的教育发起了新的挑战,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理念、课程意识、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程理论的建构与完善只能在课程实践的反思中形成,新课程的设计经历了五年的时间,这五年的课程设计历程形成了一段我国课程研究与课程设计自身的历史。本文呈现、分析了新课程设计过程,并与西方大规模课程设计理论相比照,从中提炼课程设计的共同要素、特征与难点,以此提示未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用国家课程标准取代我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目的在于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吸纳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和最新成果,积极借鉴国际上基础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因此,课程标准是全新的,从课程目标、基本框架、结构体例和表述方式,都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特点。“课程标准”最早在我国使用是清朝末年。“课程标准”的雏形出现在清政府举办新型学堂的文件中,如《功课教法》、《学科程度及编制》等。1921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从此课程标准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一直沿…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革,这也是几次课程改革中幅度最大的一次。那么相应地对使用新课程的教师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知识结构、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的“新教师”,才能真正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课程标准”首次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不仅意味着课程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新”在何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阶段,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查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去年9月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实验工作拟用三年时间。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2001年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于2001年正式颁布,拟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至此,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我国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