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速度加剧,导致城区学校生源膨胀,而农村中小学生源锐减,规模逐年缩小,纷纷呈现小班额现象。面对现状,农村中小学如何才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困扰每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难题。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客观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前景。一、小班化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研究始于70年代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于"缩减班级规模"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他们从班级师生比到小班额教学的影响范围、效果以及效果持续程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我国,从1996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规模的逐渐扩大,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学和教学点生源严重不足,甚至有脱级、脱班现象。本文以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小学为例,提出几点构建小班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一、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第一,农村学龄儿童大量流入城市,村学生源严重不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现象在与王家山镇相类似的较为落后的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就读,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针对这种社会现状,国家适时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政策,要求对生源减少、教学质量达不到基本水平,根据周围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确没有继续存在价值的农村学校进行撤并。  相似文献   

4.
视窗     
《上海教育》2011,(10):5-5
学龄人口减少扯动中国教育学龄人口减少对教育的最大影响就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的出现。他们大量流出农村,加剧了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他们进入城市后的教育保障,又没有得到制度性的解决,形成城市公办学校生源不足。这两大教育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边远地区人口向城镇集中,加之农村学龄人口较之上世纪末入学高峰时明显减少,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办学规模萎缩,造成了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学龄人口持续减少、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危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为了科学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科学稳妥的政策,有效引导了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改革。从总体上看,这项改革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社会变迁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严重已成不争的事实,生源匮乏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人口变迁、社会价值观念的转换及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三个原因.减少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可行途径包括: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8.
秦建安 《教师》2014,(8):117-1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趋势和人口相对集中,较优质生源大量进入城镇学校,留在农村学校的大多是潜能生,这给农村的教育教学带来一些新问题,对班主任的工作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我认为要做好潜能生的工作,班主任更应做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9.
宣化区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除主城区外,下辖三乡一镇。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加之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群众对城市优质资源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使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导致农村生源锐减,农村教育发展陷入窘境。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宣化区教育局一方面循序实行布局调整,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力度,彻底改变农村学校落后面貌,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对密山市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到来及农村人口涌人城市的发展趋势,农村学校生源在逐步减少。校舍闲置、师生比例失调、生均公用经费支出过大、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等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愈见突出,已经构成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农村民族小学的一名校长,农村学校的现状让我有很多忧虑和感想。现就当前农村学校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破解当前困局提出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本人在农村工作了35年,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了农村办学的艰难与困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小学生源萎缩,流失严重。大量生源涌入城镇学校,造成生源减少。原因一:人们对计划生育有了新的观念和认识,晚婚、晚育、只生一胎;其二:父母外出打工,子女跟随父母外地上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大批农村人口陆续进城,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教学点的人数也越来越少,学生和教师比例失调。有学者提出,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正发生变化,农村教师配置标准的调整也应随之而行。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完善农村教师政策,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的进城,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办好农村学校有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二是师资队伍。硬件建设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加大,硬件条件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应该说已不是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大,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加剧,城区学校生源急剧膨胀,学校“大班额”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如何搞好“大班额”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此问题做了一些探索,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大难题 (一)生源向城区集中,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 旌阳区为四川省德阳市的主城区,现辖6个街道办事处(区属4个)、11个乡镇,辖区面积64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约占30%,总人口68.8万人.随着城市(镇)化步伐加快和建设力度加大,德阳市在创百万人口城市,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一方面,城区学校学生急剧增加,学校建筑面积不足,学校拥挤等现象普遍存在;教育系统总编制数量够,但城区学校教师数量却不足.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生源大面积萎缩,造成部分农村学校教学人员富余、教育资源闲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优质的教育,这势必造成优质生源越来越集中到教育质量高的地方和学校,从而加剧教育薄弱地区和学校的困难,特别是农村学校。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条件较好和重视教育的家庭逐渐向城镇迁移,农村学校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大量外流,  相似文献   

17.
我县农村教育的现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山区农村人口流向城镇的比例越来越高,直接导致的就是偏远或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农村学校学生数越来越少。生源的流  相似文献   

18.
程建 《湖南教育》2004,(19):11-11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内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村职业学校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首先,农村职校生源充足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由于我同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的原因,使得生源具有逐年递减的趋势,加上许多农家子弟纷纷选择“城里学校”,这会直接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对生源竞争的升级。其次,农村职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民办学校,虽然起步较迟,但由于起点高、办学理念先进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对传统的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县农民工子女的外流以及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小学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的状况,农村小学生大幅度减少,使得很多农村学校自然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这正顺应了当前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小班化教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践教育,是实现“九义”的关键,农村初中担负着培养社会合格的劳动者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我国人口中80%是农民,近年,农村中学大量学困生涌现,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