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榜样教育一直在软弱无力的状态下徘徊。本文从榜样崇高、榜样宣传以及榜样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榜样教育过程中对人性的偏见和误解,导致了种种扭曲与践踏人性的事情。因此.我们要理性自主地对待榜样教育,展现榜样教育的人性情怀,而且我们也要寻求榜样教育人性化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得榜样教育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榜样人物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精神、崇高的人格和优秀的能力,榜样人物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积极的正能量和健康的精神面貌。榜样人物是时代的精神标杆和精神动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榜样人物,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材内容,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教师将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榜样人物的可亲、可近、可敬,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性具有双重性:实然性和应然性;三维度: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人性和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性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社会个体,成为追求崇高的人,自成目的的人,具备能力的人,快乐幸福的人,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完善人性的教育,也是一种发展性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榜样,营造创新氛围,给予学生创新时间,创设创新情境。  相似文献   

5.
赵子林  王正 《中国德育》2023,(21):38-42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长期以来,榜样教育起着立德树人、凝心聚气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以偶像塑造“包装”化、偶像形象多面化、偶像崇拜娱乐趋利化为主要特征的“泛偶像”时代悄然到来,榜样教育受到严峻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亟须从榜样教育自身入手,完善榜样选树机制,提升青少年榜样认同度;改进榜样宣传机制,提升榜样精神沁润效果;更新榜样教育理念,推动偶像与榜样的耦合,进而探寻出一条榜样教育立德树人实效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6.
实施榜样教育法的承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榜样教育法 ,是充分利用各种榜样的作用 ,带动学生群体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一种系统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在量上不仅是少数学生的和短时间的事 ,在质上也不只是口头宣传和思想感动。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 ,它应具有一定的承递性 ,即教育活动应体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特点。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 ,我们认为 ,学校德育中实施榜样教育法一般可分为宣传发动阶段、主动实践阶段、强化定格阶段三个层级。一、榜样教育法的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崇拜方向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心理学认为 ,崇高的理想是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人性文明的世纪 ,教育应以人为本 ,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如此。面对 2 1世纪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具有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 ,而且还要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加强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的创新精神的构建 ,发展学生的个性 ,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 ,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学生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让阅读成为师生诗意的生活方式,师生在校园能够尽情遨游书海,快乐沐浴书香,从而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榜样教育之尴尬——后现代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后现代主义者,鲍德里亚的"仿真"理论为我们反思今天的榜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下,榜样成为了一种"超现实",榜样教育面临着双重尴尬:"崇高、伟大"的变型和祛道德。时至今日,在去中心、反崇高的基础上,道德教育成为了祛道德的教育,这是当今中国榜样教育面临的最大尴尬。  相似文献   

10.
面对加入WTO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之中。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律的总和,其核心成分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古人云:“身教重于言传。”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是教师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的精神;二是教师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1.
习惯上,我们都以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形象越突出,越有感召力。为此,班上的尖子生往往被教师塑造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也成为学生家长要求自己孩子看齐的对象。毋庸置疑,榜样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具有激励、引领作用。但榜样示范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如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诸多负面效应。为此,树立榜样时应注意榜样的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性文明的世纪,教育应以人为本,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如此。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具有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而且还要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加强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的创新精神的构建,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使这生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将人性关怀引入教育中,并不是一个教育理念问题,而是一个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者的责任问题。关心他人的品质不是单靠说教得来的,而是通过感受、体验、感染获得的。比谆谆教导更具影响力的,是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教师待人处世的方式。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友爱的集体生活氛围,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关心人”的品质。教师要成为关心人、体谅人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榜样教育能帮助人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使人更好地社会化。因此,教育者要将榜样用好,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这有利于学生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的处理事情.成为最有价值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5.
自我实现是“存在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人想要成为他自己而非预设人的自由选择。教育以培养和发展“人”为目的,却习惯性地回避自我实现问题。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心理的最高表现形式,弱化自我实现在教育中的本体性价值,会导致教育目的异化。教育要全面提升生命的品质,就应超越社会的功利性,回归生命本身,使学生在“娱乐精神”中享受学习,在人性关怀中自由呼吸,在人生反思下开放性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班主任职位虽小,但管理的事却很多,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的小事,样样都离不了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这个"最小的主任"呢?一、班主任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每一位班主任都要以爱岗敬业为宗旨,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用自己的道德风范和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一个榜样。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没有敬业精神,就做不好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志明 《陕西教育》2007,(12):112-1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两翼,通过培养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重的丰富人类文化内蕴的教育培养医护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教育应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育及校园文化等有益活动之中,培养医护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通专结合,达到提升人性与人力的相互统一,必将成为高职医护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当代,工具理性的膨胀、价值理性的衰微导致人类生存出现了物质繁荣与精神衰败的扭曲状态。功利的浪涛淹没了所有的理想、崇高与神圣,精神的荒芜使人品尝了前所未有的冰冷、孤独、痛苦与失落。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本应关注人自身价值的培植和弘扬,关注人性精神层面的建构,然而“在  相似文献   

19.
试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回归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教育应循着人的素质出发,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人性、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大脑和智力潜能。在这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以生态学的理念创设的富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20.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精神。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应善于运用宽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