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问责在内涵上分歧很大,而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则有着确定性的含义。就问责关系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是政府对学校的问责;就问责的内容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是针对学生学业成就的问责;就问责的途径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以专业性教育评估为主要手段;就问责的后果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不以惩罚为主,而以促进学校的改善为主。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结果往往是教育问责报告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仅学习结果并不能充分反映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功上的程度。一个完整的教育问责报告的制定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1)学生学习结果变量,即与学生表现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所有数据;2)学生学习机会变量,即与学生学习机会相关的数据;3)学生学习情境变量,即影响学生学习的条件性因素;4)为了帮助人们的理解而对教育问责报告进行说明的技术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受教育权力分散化、市场机制、参与式民主以及绩效问责不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多元学校问责日益成为OECD国家教育治理的新兴方式。多元学校问责是指多个主体根据学校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等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监测,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多元化的问责主体、多样性的问责方式、横向性的问责机制是多元学校问责的显著特征。在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化背景下,多元学校问责已成为OECD国家基于各自国情而展开的一种实践方式,而精准识别利益相关主体、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以及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力也已然成为OECD国家有效实施多元学校问责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问责正影响着各国的教育改革议程。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实践中,也构建了过程与结果兼顾、直接问责与间接问责相互补充的问责网络,它发挥着对学校及教师工作的监督与导向作用。建构基于自觉承担责任的问责形式,发挥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能动作用,是完善基于问责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构建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是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本性制度安排。一个完善的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除了涵盖教师、学校等教育主体外,还必须包括对于政府的教育质量问责。对于教师的问责、对于学校的问责、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问责三者只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教育问责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教育督导问责是保障教育督导实效的核心措施,近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政策来完善教育督导问责的顶层以及设计。运用活动理论剖析当前的学校教育督导问责模式,发现其系统包含主体、客体、共同体3个核心要素,规则、分工、工具3个调节要素。核心要素与调节要素在交互中通过交流、协作、生产、消费4个阶段富有成效地完成问责工作,塑造了学校教育督导问责的运行机制。问责过程中,学校教育督导问责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适度原则和矛盾观作为行动哲学,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完善模式架构。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途径。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存在的概念不清、价值不明、路径不详等问题,文章建构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概念内涵,阐明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重要价值:实现以责促教,有助于改善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质量;以责促建,有助于培植教师教育队伍的专业责任;以责促治,有助于构筑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保障体系。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现实困境,提出三条实施路径:强化评估思维、聚焦提效的问责意识;构建一方连续、多方协同、责任共担的问责体系;健全问责目标、标准、工具、奖惩的问责机制。本研究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理论构建旨在为有效推动教师教育教学问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教育问责昭示着特定的关系安排,它规定了与教育系统有关的不同群体之间一种正式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标明了一方就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自身角色,对另一方所负的某种责任。在问责关系的安排下,教育问责包涵了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和结果等多种要素。教育立法是教育问责实践的核心依据,教育问责实践包含了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标准和结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纽约市从2007年在全市公立中小学中开始实施进步报告。进步报告从学生进步、学生成绩和学校环境三个方面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学校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方面进行质量审核。进步报告作为一种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问责的工具和手段,其中所体现的评价指导思想和评价方法,对于我们反思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部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重要组成方面,也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保证其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问责,高校不仅可以对自身有更清晰地认识,从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方案和政策,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而且可以阻止外部对高校进行过多地干预,保护学校的自治。  相似文献   

11.
强化对问责结果后续管理的"一票否决制",只是惩处师德失范行为的权宜之计,建构并完整实施师德问责体系,才是治理师德失范行为的根本之策.为分析师德问责体系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对1548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德问责中的问责主体、学校(连带责任客体)对师德问责的重视程度、国家师德政策(问责内容)的具体性、问责结果及其后续管理对师德失范行为有显著影响.要完善师德问责体系并减少师德失范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合理设置问责主体、提高学校对问责的重视程度、增强问责内容的可操作性和保证师德问责结果及后续管理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强化对问责结果后续管理的"一票否决制",只是惩处师德失范行为的权宜之计,建构并完整实施师德问责体系,才是治理师德失范行为的根本之策.为分析师德问责体系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对1548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德问责中的问责主体、学校(连带责任客体)对师德问责的重视程度、国家师德政策(问责内容)的具体性、问责结果及其后续管理对师德失范行为有显著影响.要完善师德问责体系并减少师德失范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合理设置问责主体、提高学校对问责的重视程度、增强问责内容的可操作性和保证师德问责结果及后续管理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3.
授权和问责是教育管理中的两种主要的互补性手段.美国2002年开始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纽约市则提出了“孩子优先”的相应策略,在授予学校更多权利的同时对公立学校进行综合性评价,建立了包括学校进步报告制度在内的多种问责制度,例如“关注学生进步”的问责制度.这对我国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及其授权和问责机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问责报告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绩效报告是美国的教育问责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且在“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颁布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而对绩效报告的实践研究也相当丰富。已经达成了关于良好绩效报告应有特征的共识。美国的教育绩效报告实践对于我国正在筹备的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立有包括问责主体、客体、内容、方式和结果的完整教育问责制度。但是缺乏异体问责;问责内容层次偏低;缺乏政治责任和道义问责;缺乏科学严密的问责程序。教育行政问责的完善需要进行法制化建设,扩大教育民主参与与监督的力度,完善问责体系与机制,使教育问责常态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教育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健全对于激励与约束各级政府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行政问责制是教育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的交集。当前我国政府行政问责中对于"教育"关注严重不足,而教育问责中对于"地方政府"关注相对不够,对于地方政府的教育问责成为两种问责体系的交叉薄弱点。改进教育行政问责制需要解决为什么问责、问什么责、谁对谁问责、怎么问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有内在的学理依据,也是破解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短板的现实需求。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的科学展开,必须明确问责的主体、客体、情形和程序,以从理论层面上对“谁来问”“去问谁”“问什么”及“怎么问”等命题作出系统性的解答。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运行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协同性、常态性和规范性。当前有必要通过形成内在的多元协同机制、全程覆盖机制、规范运行机制、信息透明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作出整体性的机制重构,为新时代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更加坚实的机制保障和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学校内部单一的垂直型问责关系会使得问责目的被异化。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学校内部缺少与垂直型问责关系相对应的平行型问责关系,未能建立与课程标准实施相一致的问责关系。要提高课程标准实施的质量,必须再造学校内部的问责关系,即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平行型的问责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立法中问责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但教育立法在法律责任的问责主体、问责情节、问责形式、问责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仍存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需要由教育法律自身对其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或由相关权限机构作出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3 000 多名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教育督导评估中存在职能履行不到位,没有把工作重心落到以督促教、以督促学上等问题,从而让被督导学校与教师产生了督导工作扰乱正常教学工作的感觉,并普遍要求启动对督导不力不当行为的问责机制。所以,必须把督导评估工作重心落到以督促教、以督促学上,并杜绝督导工作对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不良影响。同时,应适当加强学校教职工对教育督导评估的认知,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助力教育督导评估提质增效;强化问责机制,保障教育督导评估职能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