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挑战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资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当前,初中《科学》课程已经在全国各试验区开设,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制约科学课程改革的瓶颈性因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融合的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等是构成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提高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提高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提高科学课程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指导探究学习,培养综合能力,进行STS教育、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另一方面取决于其职前所受的教育及感知方式。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如何把握和实施课程,建构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拓展专业发展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教师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职前教师可以在激活专业课程、拓展实践类课程、强化科研类课程的体验中,积淀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优化自身作为未来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另一方面取决于其职前所受的教育及感知方式。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如何把握和实施课程,建构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拓展专业发展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教师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职前教师可以在激活专业课程、拓展实践类课程、强化科研类课程的体验中,积淀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优化自身作为未来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在推进中,在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逐步建设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现代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应该掌握的信息素养角度,提出"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建设思路,并提出在各级各类师范专业中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技能培养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信息素养.而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是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程决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自觉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化的集中表现,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的要求。教师课程决策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对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科学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探索提升区域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研修模式与实践路径:基于现状调研,明确科学教师专业能力生长点;升级教研内容,建构多元化研修课程体系;整合生成立体化课程资源,实现共研共享;依托课程建设共同体,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区域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有效促进区域科学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于桂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100-101,111
世界范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专业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师范生专业能力缺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遵循"儿童为本"、突出"实践课程",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理念以及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与差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徐万山 《现代教学》2011,(11):79-79
教师课程力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关键、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探究这种能力及其影响,有助于丰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课程力是包括教师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评价课程等能力在内的教师作用于课程的多种相关能力的综合,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物理与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优化要对准幼师专业特点,对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需求,全面优化幼师物理课程,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注重发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的衔接作用;加强任课理科教师幼师专业化。从这三方面探讨学前教育专业科学课程中最关键的两门课程物理和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的整合优化的策略,以促进幼师生科学教育素养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地市州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市州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要与其办学特征相匹配,从更新"教书育人"理念、树立教学学术思想、改进教学质量评价三个方面服务于"教学型"定位,从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需求实施专业教育、把实践教学课程纳入专业核心课程、重视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五个方面服务于"应用型"定位。  相似文献   

13.
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座谈的方式,对安庆地区初任教师专业素养进行现状调查,从初任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理念、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四个方面分析,反思教师职前教育的现状,初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改革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强初任教师人职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管理关系着教师教育质量,关乎着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有效策略,就成为教师教育培训部门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研训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实践,对教师教育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基于多项实证研究确认了教师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设计了与博士学位课程相互嵌套的教师教育者专业培养课程,实施了教师教育者专业教育项目。项目实施结果显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学习与基于共同体的教师教育研究能有效帮助教师教育者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形塑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认同,为教师教育者自我导向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汪文才  向宏涛 《教师》2023,(19):105-107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提升全民全社会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高度重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日益凸显,对信息科技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从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角度,深刻分析并阐述了当前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而提出了学校和教研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强化校本研修、丰富教研形式、重视教学反思、强化考核评价等,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措施帮助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做好职业规划,进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小学生道德品行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深、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较生硬等问题。因此需要增强教师意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结合科学课程,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教师专业素养。通过这些策略来促进小学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推进小学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根据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专业的能力构成应该有以下几部分:以"综合"为特征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能力、技术设计的能力、教育教学尤其是探究教学的能力、扩展专业的能力。而对于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完善实践类课程、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加"专业技术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主管机构对中职专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书能力"、"育人能力"和"开展服务于教书育人的一系列活动的能力"进行开发和制定,并要求专业教师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专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能力标准不够明确,专业培训途径不够明确。为此,从明确专业教师培训目标、科学制定专业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研发专业教师的培训教材、切实保证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质量等方面对当前中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核心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引入的重要课程概念,“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对“核心课程”概念深化理解基础上的改造和发展,体现了对当今小学教育教师素质的时代要求,构建由人文素养课程模块、教育素养课程模块和能力与学科融合课程模块组成的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