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一个从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到审美意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在对象意识中把握外在的教育教学对象,从单一到整体、由表浅到深入、由分割到融合、由外在到内在,不断完善;在自我意识中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内在自我,从自我认知与感受、自我反省与更新、自我认同与实现中不断提升其水平;在审美意识中超越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从审美感知与感受、审美趣味与标准、审美理想与信念不断发展其热爱专业的情感,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2.
意识水平是当前认知科学和意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伴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众多学者基于个体觉察程度的视角将意识水平分为无意识、意识、自我意识和元自我意识四个水平。随着认知心理学向认知神经科学的推进,当前的意识水平分类研究主要从个体觉察程度、自我表征复杂性、意识水平的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不同意识水平的相关概念和模型研究成果的涌现深化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对临床研究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的自我意识涵盖着两层含义: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培训主要是建立在三个维度上:理论补充和经验交流,职业闲暇和心灵舒展,认知个体和自我剖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师自我意识的更新和重建,以教师自我意识的转变来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开展教书育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新理念和新目标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这样一个课程转型的时代,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树立新的自我角色意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师自我的专业意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意识、教师群体合作文化的意识和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英国学者洛克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反观自照。”反思是思想的反刍,是对思维的思维。运用到教学上,就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站在个体认知的历史高度,自觉地把自我和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和分析的行为。教师的反思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专业自我的意识和评价,也就是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的主观判断与评价。具体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动机、教学…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形式之一。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思想、行为的活动状态的意识,是个体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教师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个体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过程。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形成教师自我意识的主要途径是:  相似文献   

7.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随着身心的发育发展而形成的,当孩童能对别人说出“我”时,其自我意识便已萌芽了。但作为人之精神意识,自我意识呈现出了由低到高的渐进式发展状态,直至形成反思和思辩的思维,自我意识才摆脱了纯粹个体意识(纯粹个体意识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意识,不是由实际存在的对立物对其否定的肯定而产生的自我意识),而进入较高级自我意识阶段。而写作不仅需要主体经历基本属于纯粹个体意识层面的情感体验,尤其需要属于非纯粹性自我意识层面的反思和思辩。从另一角度说,  相似文献   

8.
论生命视野下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先杰 《教育探索》2005,(10):118-119
教师自我教育与发展是教育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以生命的视角,从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可凸显出自我发展的生命意义.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升自我发展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保持恰当的自我体验并采取适当的自我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研究直面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卓越成长,关注教师群体的生存性状和教师个体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师的教学生活世界的全面审视和深度解构,发掘内隐于教师教学生活世界中的思想与意义,加以提炼升华后服务于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提升。有效的教师研究主要有研究对象的双重性、研究取向的多元性、研究方法的包容性三个特征。提升文献研究效度以梳理教师研究的历史演变轨迹,直面教师生存状态以彰显教师研究的本真实践诉求,扎根教师生活世界以凸显教师研究的问题解决意识,是教师研究的有效达成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测和调控,是对于个体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教师只有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调节,才能提高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元认知的过程。元认知策略已经成为提高教师教学及自身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测和调控,是对于个体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教师只有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调节,才能提高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元认知的过程.元认知策略已经成为提高教师教学及自身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从儿童区分出自我与非我的那天起,儿童的心理活动便不再是那种自我与非我不分的混沌的意识萌芽状态,个体意识便从此一分为二了。一部分为非我意识,即关于外界、他人的意识,另一部分则是自我意识,即关于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与非我意识关系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帮助我们弄清自我意识的形成途径问题,是我们理解自我意识在人格结构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条件,同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亦有重要意义。自我意识与非我意识是个体意识中两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方面。它们的重要区  相似文献   

13.
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所特有的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它是自我意识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按时间维度划分,至少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认识和自我认知为主要内容的终身性意识认知过程.结合职业生涯相关理论和泰德曼的自我概念理论,可将中学生自我探究意识发展分为三阶段、两维度.培养中学生职业探究意识的价值一方面能满足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能促进个体的主体性,提高个体决策力,激发个体创新能力,同时引导中学生的职业选择,并促进其自我概念与职业发展的整合,实现其职业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生命的发展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内在自我意识的唤醒。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遮蔽、自我思考意识的钝化、自我发展意识的萎缩导致了教师生命的工具化和发展的缓慢化。因此,只有唤起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思考意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使教师生命发展拥有不竭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的职业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自我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三个层面的自我概念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自我包括职业自我意识与职业自我设计。职业自我意识具体指职业自我的认知与感受。职业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教师角色要求、教师职业生涯及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自我认同;职业自我感受是指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职业满意、职业倦怠与职业危机等各种感受;职业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职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以及感受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发展进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我意识释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具体说,自我意识包含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活动。   依据不同的标准,自我意识可有多种类型。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18.
林秀兴 《文教资料》2005,(3):139-140
与“填鸭式”教学相对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教育,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发挥其主体性,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但是,我们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教育肘,却又时常看到许多学生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手。在这一情况下,就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自我认知水平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它在个体的整个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并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既然自我认知的培养对学生有如此大…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如何使学生把握好个体能力,通过自我调节,开发其自主性和能动性,则是以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的。传统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个体"自我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图通过对"自我意识教育"操作要点的解析,为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曾军 《湖南教育》2003,(11):42-42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培养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经常设问,学生始终沉浸在问题情境之中,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参与意识不仅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还在更大程度上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合作意识是学生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的自觉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