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市报人》2010,(9):93-93
作品赏析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2.
泰戈尔曾说: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无论我们去向何方,母校的这八个字都将像富含生命力的根系,牵动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3.
在武汉市武昌区的南湖之滨,有一座秀美宜人的桂子山,以每逢中秋丹桂飘香而得名。依山傍水治学修德于此的,是百余年来“忠诚博雅、朴实刚毅,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华中师范大学,而拥有更为悠久历史的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71年,即当时的文华书院藏书室——文华公书林,后经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三校的图书馆合并而成。以西方文献为主的老华中大学文献、  相似文献   

4.
他把朱子的“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作为治社之本。对于编辑做书、酝酿选题他常常以一句话忠告:“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  相似文献   

5.
著名经济学家叶世昌教授与他的学生潘连贵合作,出版了新著<中国古近代金融史>.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古代篇,从金融的起源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止.下篇近代篇,从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止.读完全书,我想用<论语>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语评价此书.  相似文献   

6.
<正>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1939年,其前身是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具有培养"工程师之素养、技工之身手"的育人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秉承"服务纺织、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敬业奉献、民主和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德修于正、学究于行"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范、勤、严、爱"的教风、"好学、善问、勤思、笃行"的学风。改  相似文献   

7.
程焕文:崇尚智慧至诚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中山大学。悠悠八十载,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导如春风化雨,深深沁人中山大学师生的心中,并成为他们求知、树人的行动准则,激励着他们为民族的兴盛、社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她的学习史。在全国上下争相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求知向学之风、刻苦钻研之风、博学慎思之风,在一些组织、一些部门、一些团队之中悄然兴起。一些领导干部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学习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档案机构作为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其法定的管理职责、管理和服务对象都要求高校档案机构必须积极作为,内外兼修,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档案蕴含爱党爱国教育的丰富营养,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原始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立德树人是高校档案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档案深度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为切入点,以立德树人工作需求为风向标,以立足需求专题编研为生命线,以完善教育教学计划为突破口,以建立反馈沟通系统为支撑面。  相似文献   

11.
《周易·乾》有云:"君子进德修业"。德为立身之本,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尤要立德。而德又有公德、私德之分,其中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私德则是公德之本。我国自古代起,就注重官德养成,正所谓"德不厚者  相似文献   

12.
陈玲 《传媒》2021,(5):87-88,9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高校的思想行动指南,高校卓越新闻人才教育要求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而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素养培育正是契合立德树人理念和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的培育价值及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后,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民意志,成为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而这种德就是以人为本.如何把以人为本体现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笔者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博雅精神建构依据不同的主体修为,可以分为两种境界,一种指一般大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磨砺都能拥有的“练字能力”“君子品格”;另一种指才性特别突出的大学生经过多重磨砺再适逢良好的人生境遇而拥有袁隆平、南仁东那样的“国士风范”。大学生博雅精神的建构是从陶冶性情到能力培养的品格养成过程,使大学生养成博学、雅正、慎思的心性品格,从而能更好地继承中华古典文化的风雅之美,是进行博雅精神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黄克武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大陆简体版已于2006年由新星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对同时代读书人影响最大,所谓开一代风气者有三人,即曾国藩、梁启超和胡适。古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在杜佑看来,立德目标太高,常人难以企及;而“立功遂行当代”,“立言见志后学”。从旧的传统立场看,曾国藩或许兼具三不朽(唯因杀人太多而德终有亏)。论事功,三人呈递减之势,除个人的因素外,也提示出时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明代学者在文献考据学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明代考据学者对明代空疏学风的学术批判。具有求实求真之考据精神;并且他们在求实考据之学术研究中强调博学与博证;注重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建设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明代考据学者还有好奇博杂、引用材料时不注所出、妄删引文、论证疏漏讹误等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肯定,将立德树人提到了全新高度。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全面深化立德树人理念,加紧立德树人育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发挥图书馆立德树人的功能作用,使图书馆在新时期能够更好地肩负服务和培养学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大学出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是新时代赋予其的重要责任,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守牢把好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大学出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等教育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杜方伟 《中国编辑》2021,(4):26-30,38
新时期教育出版肩负着维护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和立德树人的重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出版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教育与知识服务属性、科技和产业属性,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坚守文化责任,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教育出版新模式,研发教育出版新产品,发展教育出版新业态,使教育出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就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贯穿整个教育的主题.现在我们注重课程思政,实际上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落实,注重全过程、常态化、实效性."立德树人"是指导思想,也是教育的任务导向;课程思政是落实细化的路径、策略和方法.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注重课程思政,一方面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