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村庄为莫言的文学创作开启了创造性的文学视角。莫言以村庄为书写对象,借以独特的村庄叙事手法成功的塑造了"高密东北乡"文学村落,利于他对中国民间、历史与当下进行现代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作家,莫言的文学原创力得到举世公认。莫言充分运用了他的生命天赋、故乡文化、时代资源以及阅读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其艺术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多时空叙事力,在典型人物创作、开辟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新历史主义书写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以及思想解放价值。莫言文学在体现作家自身原创力的同时,亦展现出本土性与世界性交融的特征,形成其独特的原创性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莫言新作<生死疲劳>的分析,揭示出在莫言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三方面的承续性,即:"高密东北乡"上的乡土叙事;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充满生命感觉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很多人谈起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时,就会调侃地说,老外就喜欢很另类的作品,偏离中国人的阅读“口味”。所谓另类根源,我想应是非凡想像力的体现吧。这种想像力超越了—般人的常识与生活经验,具有天马行空的广阔,也有超现实主义的细节。莫言笔下的故事结构出奇出新,他喜好打乱惯常的时空顺序,从不同的叙述视角,对话语方式以及语言风格行进陌生感的加工,使读昔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份额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5.
莫言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直积极借鉴日本文学作品,因此在其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日本元素。从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日本表现出发,从题材内容与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概括揭示莫言文学创作对日本的表现与借鉴,进一步发现莫言作品与日本文化、日本文学之间的联系,为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些许新视点。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是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或文学思潮,莫言是在寻根文学兴起之时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他的创作突现生命力主题,并对现代的文明进行批判,从关注生命的基点深入到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7.
李一 《中国研究生》2012,(11):19-21
原乡形象是指作家们创造或想象的原乡面貌和审美形象,含有审美、文化、生命等多种意味,对原乡形象的呈现也成为文学的一种自觉使命。从五四以来,鲁迅对故乡的抒写,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派作家沈从文、废名等缅怀故乡的淳朴秀丽;从80年代寻根文学对原乡的追逐,到台湾及海外华人笔下想象各异的原乡,作家们以其独特的方式描摹或想象着原乡,绵延着最具审美特色和人生观照的原乡情  相似文献   

8.
莫言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文学全球化的时代,文学创作既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与民族传统,又要面向世界,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文学创作经验和遗产,同时又要在现代性视“中审视民族精神,才能创造民族文学新的辉煌,引领未来世界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问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问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瑞典文学院的授奖声明中还形容莫言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在这股热潮之上,我们要理性地发掘其背后隐含的对当下作家梦的实现与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相互促进的发展启示,让"莫言热"带动"文学热"。一方面,正是文学梦的确立,促成了莫言主体的确立、创新潜能的释放及其社会担当的实现;另一方面,对莫言文学梦的观察需要回到莫言创作的时代语境中去,联系多种文化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缺失性童年经验里有饥饿,有孤独,有暴力。他通过自己创作出的儿童形象延伸自我、确立自我,以达到精神健康、自我救赎的目的,这正是文学治疗的作用。文章从文学治疗的角度入手探讨莫言笔下的儿童形象,透析其通过“宣泄”与“幻想”达到内心平衡的文学秘密。  相似文献   

12.
乡土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推动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乡土"不仅和文学相联系,也和中国悠久的历史、高深的哲学和灿烂的文化相联系。莫言的小说让我们深入理解"乡土中国"的意义,让我们回顾历史,认识自己,直面现实,去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3.
莫言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中国当代文学谱系中表现出独异的特质。在强烈的生命意识牵引下,莫言的小说呈现出无限的道德责任下的"罪与文学"母题,并在独特的艺术感觉下,呈现出"罪与文学"下叙事修辞和功利超越。这不仅使莫言积极吸取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资源的结果,更是他作为一名杰出作家勇于自省、承担形而上责任的体现。莫言小说中的原罪与忏悔意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思想与艺术的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他喜欢通过视觉夸张,描摹一个色彩浓郁的、独特的感觉世界。红得耀眼的高粱地,绿得发亮的老茅草,在绚丽的色彩中表达主观情愫,在其丰富的寓意中表露他的生命主题意识、文化心理以及他内心对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莫言自谓"莫"言,笔下确实千言万语,语言甚是汪洋恣肆、千变万化。通过建立莫言小说语料库,分析莫言用词的特点,从相关数据中发现,词义多变以及词语超常搭配是莫言小说用词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在词义的灵活运用上,作者倾向于以字面义代替理性义,褒词贬用以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词语搭配上,作者多选用移就、隐喻、通感三种方式进行超常搭配。通过分析莫言的用词特点,拟从中探寻其语言表达突破常规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化对莫言小说语言的理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莫言小说苦难叙事独具特色,通过声音与色彩的运用展现出苦难的无奈与沉重;通过多元叙事与时空重构阐释出苦难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幽默与讽刺显反射出苦难的荒诞与隐痛;通过日常生活伦理的解读实现苦难的顺应与救赎。莫言小说实现了对于传统小说苦难叙事的超越与突破,让所有卑微的生命面对苦难的压迫时能够平静面对、无所畏惧,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莫言作品中持久弥厚的乡恋情结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寻找故乡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18.
19.
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小说在语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死疲劳》是莫言的经典作品,其语言汪洋恣肆,千变万化,尤其是变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