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雷军 《职业圈》2014,(31):51-51
我自己最深的体会,就是做最肥的市场。谈到这一点,我先跟大家汇报一下小米现在的情况:小米是我40岁以后创办的一家新企业,我们在2010年10月份创办小米,产品小米手机是在2011年10月底发布的。  相似文献   

2.
联苑忆丛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5):174-180
一20世纪40年代,我就读于医巫闾山东麓一个偏僻乡村的私塾。这是一座家塾,由我的一位绰号"魔怔"的堂叔创办,学生只有他的独生子和我两个人;聘请了名闻遐迩的饱学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新加坡华人社会举行了多种活动,其中有两个介绍中国发展变化的讲座,是郭文龙先生主持的.他还是这两个讲座的组织者,以旗下的东亚人文研究所和朋友的科艺有限公司分别主办,得到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中友好协会、南洋学会、随笔南洋网的赞助联办,活动有声有色,大为成功.在这些活动中,笔者有幸接触了郭文龙先生,惊讶地发现,这位新加坡人竟然有那么深挚的中华文化情结,并且由于这情结做了那么多有益于社会和谐、有益于中新友好的事,实在令人钦敬.  相似文献   

4.
咨询台     
时雨欣老师: 您好! 我在贵刊今年9期杂志26页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在北京创业的经历,内容是他发现了一种速干吸水毛巾,并且经过8个月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能不能麻烦您把他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人生的转折,我很想自己做一些事情,靠自己的能力去打拼。我想贵刊创办的目的也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包括大学生、下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13,(25):46-47
企业家的个人命运永远和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诞生了四通、联想、海尔、万科……而在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又有一批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陈东升、王文京、冯仑们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正李昌钰博士是享誉全球的刑事鉴识专家,被业界和媒体称为"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犯罪克星"。近年来,他多次到浙江访问、讲学与交流,我有机会陪同,很多细节终生难忘。颇具吸引力的演讲2008年4月,李昌钰博士应邀访问浙江。9日上午,他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为全省民警作"刑侦调查技术及实例案件"专题报告,万余名民警收听收看了讲座。  相似文献   

7.
施德华 《职业圈》2013,(2):18-18,86
在讨论公司特色管理模式时,老板曾经问我:我们公司推行的是法制化还是法治化?我回答说:应该是法制化。老板说:不对,必须是法治化。我说:法治化是依法治理国家的范畴。老板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公司的法治化一定是带引号的,即“法治”化。当时我确实有些费解,后来通过多次听老板讲座和学习有关法治方面的知识,才逐渐领会了“法治”化的立意高远和老板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
一米八八的个子,很魁梧。一头披肩长发,很现代。一副朴质的脸孔,很忠厚。一 心画的是钟馗,很古典。 陈光林岂能不使人过目难忘。 安徽省美学学会在二十世纪的80年代,与安徽教育学院联手办了一次美育讲习班,我在那里讲了一次“大文化、大美学与绘画美学”,陈光林是听众之一。 就凭这个缘份,他最近一打电话给我,说了个子丑寅卯,我就想起了他。 他来了,带了画,带了大量画作的照片,还有一摞子关于他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14,(22):41-43
《万科》 《万科》1992年创刊时,只是几页纸的内部通讯,印刷也很简陋。王石当时创办它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当年万科的规模扩大之后,层级越来越多,他非常希望有一个工具能够让他和基层员工沟通。因为当时还没有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他也不可能走到每个人的办公桌前一一沟通,于是就想到做一本杂志,放到每一个员工的案头。  相似文献   

10.
1969年,我博士毕业后,有幸为克里门特·斯通工作。斯通先生是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上个世纪60年代,他的资产就已经达6亿美元。斯通先生深谙成功之道,创办了《成功》杂志,并与内波林·赫尔共同撰写了畅销书《积极的成功》。上班的第三天,我迟到了,偏偏赶上斯通先生巡视。我解释说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班车误点了。斯通先生没有发火,只是问我是否对自己的一生百分之百负责。多么奇怪的问题呀!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随口说:"我想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1897年出生的我国和世界的著名学者、宋庆龄创办的《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的创始人之一陈翰笙,今年已经106岁了。虽然他现在已经双目失明,只能住在医院里每天靠人工输入养料为生,但他那强悍的生命力却不能不令人叹服,视为奇迹。侍奉在侧的两位特护,对这位老人也特别地敬爱,照顾得无微不至。显然,他的大脑还在工作,对去探视他的已近90岁的妹妹陈素雅和外甥女童大夫不时还会嘟噜:“为什么不让我工作?”记得,7年前的1996年10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为庆祝陈翰笙百岁华诞举行座谈会时,陈翰老在致辞中还一再强调:“哪一位要我在英文方面帮忙的,请他来好啦。我现在年岁已不小了,在没有离开世界以前,我愿意帮忙。我愿意帮忙!我现在没有事体做,觉得很不好。”按照他的思维逻辑,人活着怎么可以不做事呢?陈翰笙的生命已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3个世纪,看到了清朝末年、北洋军阀、民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中国4个时代。他一生所作的贡献犹  相似文献   

12.
杨小亥 《文化交流》2013,(12):28-31
10月20日,深秋的湖边,迟桂花飘散着最后的香气。在庭院深深的杭州名人纪念馆里,我倾听了一次独特的讲座。  相似文献   

13.
张益 《文化交流》2007,(6):25-27
近年来,瑞安籍医生蔡笑晚成了全国各大报刊、各类网站以及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关注的人物,他把六个子女培养成五个博士、一个研究生的感人事迹以及他的专著《我的事业是父亲》,在社会上引了强烈反响。许多大专院校、各省市妇联以及家庭教育学会、图书馆等等,纷纷请他作报告,使得他们夫妇南北奔波,半年多回不了瑞安家乡。  相似文献   

14.
张裕葡萄酒     
1892年,华侨张弼士投资创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弼士是广东悔州人,16岁时因家贫远走南洋,以其聪慧勤勉,自学徒逐步经商发迹,成为当时南洋的首富。清政府借重其声望,曾委任他为马来西亚槟榔屿领事,后又任新加坡总领事。长年国外生活及其特殊身份使他对葡萄酒产生浓厚兴趣,他从法国领事处获知烟台最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于是开始酝酿在国内创办葡萄酒厂。1892  相似文献   

15.
斯通 《职业圈》2014,(22):116-116
一、对所做的事情投人情感。我第一次创业是与威廉姆斯联合创办Odeo播客(视频分享)公司,这两人是在谷歌公司工作时认识,但Odeo经营得并不成功。Twitter是从失败的经验中脱胎而来的,”斯通对牛津大学的学生说,“我们在办Odeo公司时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投人情感。我们甚至自己都不用播客,也不做播客内容。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吧。我们创办了Twitter,因为它很好玩。当我对着自己致力的东西放声大笑时,我有一种超脱的体验。这时我才意识到,这种情感投入在创办Odeo时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6.
4月17日上午,由中国外文局总编室和中国版权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吕敬人先生设计讲座,在外文局会友堂举行。北京50余家出版社的100多位设计、美编人员听取了讲座。吕敬人先生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书籍的形态》,以书籍整体设计为主要内容,并辅以实物和幻灯。吕先生80年代末曾赴日本研修,师从日本视觉艺术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杉浦康平。现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审、美编室主任。他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相似文献   

17.
获悉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赴浙江绍兴出席新版《鲁迅全集》完稿工作会议和《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研讨会,我们趁其在杭州逗留之时,在他下榻的宾馆进行了采访。采访中,我们对陈漱渝平易近人的学者风度,和他对鲁迅作品的言出如流深感钦佩,受益匪浅。话题是从他今年3月赴法国作中法文化交流谈起。他说这次去法国有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前几年中国作家到法国开讲座,场面都较冷落,但今年很热,余华等作家今年在法国开讲座,场内可谓座无虚席,这当然和许多中国作家的书被译成法文,让法国读者了解有关;此外,法国人民渴望了解中国,近年来已经掀起了“…  相似文献   

18.
季茂林 《文化交流》2016,(11):43-47
正我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一生艰苦创新。——刘海粟2016年8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在上海开馆迎客,《再写刘海粟》大展同日开幕。今年恰逢刘海粟诞辰120周年。他17岁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美术学校;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珍品古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此次《再写刘海粟》大展序厅为刘海粟十上黄山的装置艺术。展览分为"走向后印象"、"兴学·欧游"、"开启中国气  相似文献   

19.
高原 《职业圈》2013,(13):58-59
派克自来水笔公司创始人乔治·派克是一名电信技术老师,他曾为找不到适手、出水流畅的好笔而发愁。为了增加收入,乔治·派克利用业余时间给一家自来水笔公司当销售经纪,他的学生成为了他的主要客户。后来,由他卖出的笔不断出毛病,乔治·派克只得又当起了义务修理工。1888年,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简斯威尔创办了派克自来水笔公司,决定自己生产优质钢笔。  相似文献   

20.
马跃  史斌 《职业圈》2014,(1):88-89
一直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化问题,发现有个词让我们爱并愁着,这个词就是敬业。曾很真诚地赞许一个朋友“敬业”,可他很认真地说他不敬业,只是“职业”而已。我很认真地以为“敬业”这个词已经变了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