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敏 《职业圈》2012,(26):146-147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必须是能够推动社会前进。引领人们奋发的精神,也就是现在我们称的劳模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用人机制、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革.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劳模精神该如何传承呢?金华八达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创建了巾帼创新工作室这一新平台、新载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发挥了劳模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虹慧 《职业圈》2014,(5):67-68
“先模创新工作室”是当前企业备受推崇的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有效载体。2013年4月28日,习总书记在看望劳模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崇尚劳动、弘扬劳模精神的重大意义,并发出了让劳动铸就中国梦的号召,这无疑是为我们近年来搭建的先摸创新工作室指明了方向,更是坚定了我们发挥劳模引领作用的信念,桂林市自来水公司先模创新工作室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内涵,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活动,充分发挥先模及其团队在企业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于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真正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尤其广大劳模要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劳模精神是企业先进职工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于国企的建设来说,传承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能够加强企业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国企发展中,应不断对这两种精神的内容作出补充和完善。在改革经营进程中,国企应紧跟时代脚步,加强创新,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弘扬好这两种精神,最大限度加强企业的建设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文章对国有企业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一些合理的策略,希望能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云龙 《职业圈》2013,(13):30-31
劳动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美德和修养,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中国梦·劳动美”这一宏伟的主题下,让我们看到了那一批批因劳动而美,为中国筑梦的劳动者们,记者专访了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工会主席、镇江市劳动模范陈阂俐,让我们以媒介的视角以点带面来解读劳模们“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请她解读一下老黄牛精神在今天所赋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苍喆  陈凤华 《职业圈》2010,(25):54-56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劳模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更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对企业成员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体现着企业自身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徐俊勇 《职业圈》2013,(8):136-137
一、“爱油乐水”文化的形成与探索一是注重传承,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油魂”。我们供水公司作为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下属企业,担负着建设大油田、建设石油示范矿区的供水服务使命。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中石油企业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石油文化精髓,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外在的政治优势,物化的精神财富,是广大石油职工的凝聚力量、精神家园和思想基础。基于这种考量,我们注重以铁人精神为核心灵魂,把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大庆精神育人塑魂,持续开展“精神学铁人,行为赛铁人”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组织职工开展红色教育、劳模宣传月、实施主题大讨论等活动,激励广大员工在推进企业发展实践中坚定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8.
工会     
《职业圈》2012,(1):13-13
劳模签名践行北京精神 日前,在首都劳模践行北京精神座谈会上,40余名劳模结合工作实际畅谈自己心中的北京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共同打造首都市民的精神名片。会后,他们在践行北京精神的条幅上签名。  相似文献   

9.
工会     
劳模签名践行北京精神 日前,在首都劳模践行北京精神座谈会上,40余名劳模结合工作实际畅谈自己心中的北京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共同打造首都市民的精神名片。会后,他们在践行北京精神的条幅上签名。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实践指向.文章通过对劳模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现实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弘扬劳模精神的关键在于做好宣传工作,阐述了宣传劳模精神的具体途径,并结合国有企业工作实际,指出了当前大型国有企业在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时的路径新探索,为弘扬劳模精神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始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掀起新一轮热潮,引发人们强烈关注,这不仅显示出社会民众更高的价值追求,也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到来。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和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既可以助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丰富完善现代工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劳动者的自我价值。在培育实践路径上可以充分融入校园阵地、拓展延伸网络平台、引导激发制度保障,提高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企业文化建设包含的主要内容一、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连广  文立军 《职业圈》2013,(28):90-91
先进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更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是民族精神的浓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许,我们不能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哲学底蕴和文化内涵做很精确的区分,因为这是一个难以分割的系统,而且已经融解在每一个大庆人、大庆油田人、中国石油人的血脉之中。  相似文献   

14.
王新业 《职业圈》2010,(10):48-49
企业的社会责任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企业各个生存阶段,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其精神内核是企业对内对外对相关利益者的责任。而企业坚持不懈地履行社会责任,显现出来的就是强大的企业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在人们谈及这些变化与成果时,尤其在谈到企业发展这个话题时,都会提到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及员工的行为和精神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契约、一种习惯。尤其是企业文化内核——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无疑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也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前不久,看到原广州市一位市长面对“鲁豫有约”的镜头说:几十年来,有的人与自己在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有的人在愉快的合作中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他表示,他最珍惜的是后一种--在长期的工作中收获的那种真挚的感情。来自各个领域的外宣干部在一起交流时,大家也都有一种深切的体会——无论工作遇到多少挫折都无法松懈,这是一种真正的欲罢不能。作家魏巍在描述志愿军战士的散文中写道:“他们谁也不能后退半步,因为他们知道身后就是自己的祖国。”很多外宣工作者之所以在各种困难中坚持,也许正是从这一点上认知自己工作的特殊意义的。当我们看…  相似文献   

17.
博雅 《职业圈》2008,(13):86-88
盛世收藏——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它的发展速度之决、行情走势之高令人咋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拥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同时一些有着企业背景的博物馆也应运而生。这些博物馆中无论是保利博物馆的青铜器、长风堂博物馆的字画还是观复博物馆的瓷器、紫檀博物馆的家具等等,其规模之大、收藏品之精,令人惊叹。据说过去的企业家要看名车、高档别墅或是高尔夫球员的级别,现在比的是谁的艺术品更有水准,谁更有鉴赏眼光,谁拥有的艺术品更有品位。而对于企业来说,收藏高档艺术品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延伸企业文化的一种途径,投资回报的一种方式。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成为了企业从事收藏的最大动力。 可以说,企业收藏已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走进一些典型的企业收藏背景的博物馆一看究竟。  相似文献   

18.
离退休老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我们更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关心照顾和激励他们,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维护好烟草企业稳定大局,确保“两烟”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蒙兰 《职业圈》2013,(5):138-138
在我国,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支柱行业。长期以来,我们对物质生产的建设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一般人认为。企业的物质生产是所有生产的主打中心,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是一种从属的附庸产品。  相似文献   

20.
郭瑞玲 《职业圈》2011,(33):16-16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的精神源泉。它涵盖了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经营战略、宗旨、人才观念,质量方针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