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中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千百年来 ,传诵不衰 ,脍炙人口。然而 ,诗中“燕山胡骑”———木兰征战十二年的敌方 ,究竟是指哪个少数民族 ,历来众说纷纭 :有的注家含糊其辞 ,解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更多者或指契丹人 ,或指突厥人 ,或指库莫奚人。这些解释 ,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认为 ,要确证“燕山胡骑”究竟指谁 ,必须参考有关历史文献 ,并结合《木兰诗》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其一 ,《木兰诗》诞生的确切年代虽不可靠 ,但从《乐府诗集》引陈释智匠撰《古今乐录》云“木兰不知名……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课文注释:“胡骑(ji):胡人的战马。”《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骑qi(统读)。”《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相似文献   

3.
徐良忠、胡琪、刘再生等同志问,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的“燕山”究竟指的是哪里?我们认为指的应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亦即燕然山,而不是今中国河北省境内的燕山山脉。理由如次:一,“大漠沙如雪”,“大摸”一般是指蒙古高原的沙漠。部编《教参》说是“这里指北方的原野”,也就是说,“大漠”在这里不是具休指某一地方,而是泛指.但在注释“燕山”时又说“即今河北省境内的燕山山  相似文献   

4.
我国疆域辽阔,同名异地之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因而,阅读古诗文时,稍有不慎,便会张冠李戴,造成对作品的某些误解。因此,阅读古诗文时,若遇到这类情况,切不可想当然,应该细加考核,以免迷误。如《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这里的燕山,即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标爱山。《后汉书·窦宪传》: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与耿秉击败北匈奴,“登燕然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课文《木兰诗》文中有一个注释“胡骑”,解释为“胡人的战马”。并特别注音为“Jì”。  相似文献   

6.
“双鸟”解     
韩愈《双鸟诗》中的“双鸟”究竟指的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本认为,无论从哪一角度看,所谓的“双鸟”,只可能是释和藩镇。  相似文献   

7.
四月一日《文汇报》上,林庚同志关于《木兰辞》中的“燕山”和“黑山”一文,考证出:燕山就是古燕州之燕山,蓟北之燕山。自临渝绵延西来的长城,就在这个山脉上。黑山呢,就在燕山的附近,即今北京十三陵一带,明中叶因修长陵,便把这座山称为天寿山。黑山之名,遂被淹没。  相似文献   

8.
对于鲁迅的散文诗《雪》的理解和分析,历来有着分歧。“历来”姑且不谈,只说今年。今年《破与立》第三期上,发表了曲辰同志撰写的《谈鲁迅的散文诗〈雪〉》。作者说:《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雪》当然也很不易解。为了不让大家“死于句下”,作者便对《雪》的“象下之义”,做了一番寻求和揣摸。他认为鲁迅当时已经“把希望寄托在广  相似文献   

9.
"小山"新解     
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的解释,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对词意理解上的分歧,不仅影响到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更应影响到读者对全词整体内容的理解。通过分析考证,本文推倒了闵定庆、沈从文等研究者的六种说法。认为“小山”应是指“丰乳”。  相似文献   

10.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窦燕山教育子女经验的总结。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人。因为住在燕山附近,所以人们都称他为窦燕山。  相似文献   

11.
史籍和出土汉简中均有"秦胡"之名,而对此的解释学界存在诸多看法。现根据出土汉简中"胡骑""秦骑"的相关记载,结合传世文献,指出"秦胡"应是"秦"和"胡"的合称。"秦"即见于《史记》《汉书》的"秦人",是对秦时亡入胡地的华夏遗民的称谓;"胡"亦即"胡人",是对北方和西域外族的统称。"秦骑""胡骑"即分别指两汉属国中的秦人骑兵和胡人骑兵。  相似文献   

12.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3.
鲁迅认为司马迁是“文豪”。“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指司马迁在写史形式上的创造与革新;“无韵之《离骚》”指《史记》在内容上的一个特点,主指内容。鲁迅认为《史记》的成因是:家学渊源、社会实践、李陵事件的促使。时代使然。还认为《史记》艺术上“爱赋”、尽小品性能、注重情感力量。鲁迅要求青年读《史记》。  相似文献   

14.
对于“钩心斗角”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如近代比较普及的本子《古文观止》注为:“或楼或阁,备因地势而环抱其间,屋心聚处如钩,屋角相凑若斗。”而《古文释义》上则注为:“廊腰之联属则纡曲如钩,檐牙之凑合则相向若斗。”与前者截然不同,“钩心斗角”在这里被理解为重复描画“廊”和“檐”的了。现行高中四册语文《阿房宫赋》一课中的注释取的是《古文释义》上的解法:“廊腰连结,纡曲如钩;檐牙对凑,状如相斗。钩心,指廊腰。斗角,指檐牙。”  相似文献   

15.
以“写意”为特征的中国古代文人画,历来被认为是“表现”的(“表现”,就其严格的含义,当指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抒写),但从近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的观点看,这个定论似乎正开始受到怀疑。叶朗先生在其《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中,就一度表示了他对中国画(主要指古代文人画)“表现说”的异议,他认为:中国画“不是‘写意说’所能概括得了的”(《中国美学史大纲》P225)。尽管叶朗先生有把中国画归入“再现说”的倾向,但平心而论,他对中国画“表现说”的怀疑的确是有感而发、颇有见地的。令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鲁迅先生指出“秉持公心,指植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历来的评论者能持“公心”者甚少,尤其是在小人物的评价上有失公允。对胡屠户这位普通小人物的性格:前倨后恭、投机善变却又口直心快、不做作、不掩饰、无诚府、讲实际等作一分析,探明其性格生成的必然原因,揭示出吴敬梓在塑造胡屠户时,仍然采用公正指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  相似文献   

18.
李霞、徐吉志在《中国教师》上发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之一是“课堂上你真的关注学生了吗?”中说,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青”一般可以指三种颜色。一指绿色。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指蓝色。如《苟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指黑色。如《书·禹贡》:“厥土青黎。”孔颖达疏引王肃曰:“青,黑色。”  相似文献   

20.
宋代学者王应麟编著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教子成材的事迹,为历代人们所称颂。窦燕山是深受中国父母崇敬的榜样,激励千千万万为人父母者为教子成材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