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变式训练的提出所谓变式训练,就是保持原命题的本质不变,不断变换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或形式,或空间,或内容,或图形等,产生新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何佩 《成才之路》2013,(12):69-69
一、案例背景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变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教学。数学变式教学能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在过去的"变式训练"中,教师往往侧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忽视了变式教育"从易到难"的引导功能。因此,我就考虑能否发挥变式的引导功能,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案例主要阐述了数学变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新的高度,培养学生勇于求新、求异、引申、拓展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变式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变式教学,通过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变"的现象中探索"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发现"变"的规律,进而把学到的知识的转化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变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因素,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效益.本文试图通过实例,呈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与深入探究.题目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  相似文献   

6.
通过变式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搭配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变换、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符号化的呈现形式和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凸显有序、全面的思维,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7.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并总结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深刻、广阔、发散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变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更已知条件或结论,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本文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出"变"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一、类比变式,提升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仅仅依靠老师的情景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本文主要从笔者高三复习的几个教学案例探讨高  相似文献   

11.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去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图形的旋转"为载体,例说基于变式教学的课堂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一道自编题的画法和对图形的变式探究,深刻理解“变中蕴含不变”的辩证思想,同时也领悟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但这种教学方式是否真正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是否具有高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行检验?笔者通过广泛阅读和收集文献资料发现: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毕格斯教授提倡的以等  相似文献   

14.
王维珍 《高中生》2014,(1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内,对"题源"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变式训练,让学生经历问题变式的探索过程,丰富"变题"策略,感受探究乐趣,体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养成"变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赏析三则三角形中的变式探究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的认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7.
物理习题变式探究教学就是借鉴科学发明的思想方法和物理问题的编拟方法,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加强变式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变武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变换直观材料或事物呈现的形式,使教学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得到变异,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在"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例题的变式教学最为普遍,通过构建有价值的变武探索研究,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有日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使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本文结合自己一线教学实践.从变图形、变条件和结论、变解法三个方面来浅谈通过给例题"变脸",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王举秀  王怀学 《高中生》2012,(30):18-20
变式教学是认识问题本质、提高解题训练效果的较好途径之一,而条件变式则是变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针对某一题目的条件进行合理变化,从而得到一组变式题,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和研究,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既可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可以达到举  相似文献   

20.
数学变式教学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进而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含义、熟悉数学方法、明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数学规律、提高数学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