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读者问     
问:今年的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和《教參》、均说唐诗人岑参是江陵人?樵摹洞呛!?文学分册)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均“南阳人”。而武大编《唐诗选注》和武汉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又把二说并存,到底岑參是哪儿人呢? (周德旗) 答: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四·集部·岑嘉州集八卷:“参·南阳人·为文本曾孙”。查《  相似文献   

2.
岑参兄弟考─-兼及其若干家事廖立岑参的家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唐太宗时中书令岑文本生曼倩、景倩,景倩生植、橡、格、椅,植生谓、况、参、乘、垂,参乃植第三子,兄弟排行二十六。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云:"谓与秉、亚皆无考,况尝官单父尉,与刘长卿...  相似文献   

3.
岑参,是唐代诗坛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杜甫很称赞他,说“岑生多新诗”(《九日寄岑参》),又比之于谢眺,说“谢眺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殷璠谓其特色是“语体奇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边贡总结岑诗的风格说:“夫俊也,逸也,奇也,悲也,壮也,五者,李杜弗能兼也,而岑诗近焉”(《岑嘉州诗集·刻岑诗成题其后》)。当然,边贡的评价总的说来偏高了些,但岑参诗毕竟确有其独到之处,是李白杜甫未能  相似文献   

4.
前人论及岑参诗的风格特征,或谓其“悲壮”“豪伟”,如严羽曰:“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概。”(《沧浪诗话·诗体》)陆游云:“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或谓其清切、孤秀,如杜确云:“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  相似文献   

5.
岑参(715-770)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尤善长于边塞诗,因此被誉为边塞诗人。他曾两次从军出塞,有五、六年的边塞生活实践,对边地的奇丽风光,有很深的感受。他在诗歌创作上有追求新奇的特点,诚如杜甫所说:"岑生多新诗"(《九日寄岑参》),"岑参兄弟皆爱奇"(《渼陂行》)。他以纯熟的艺术技巧运之于边塞风物与边塞战争的描写,因此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相似文献   

6.
岑参边塞经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当首推岑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经历最丰富,写作边塞诗最多(约有七十多首,其他盛唐诗人的边塞诗多则二十几首,少则几首),成就也最突出,其若干名篇至今传诵人口。这位诗人两次出塞、先后五年的经历,按之其诗篇及有关史料,历历可考。而今人论述和注释岑参边塞诗者,对此常不甚了然,往往年代舛乱,前后混置,以致背景不明,难以作出确切的评价。闻一多先生的《岑嘉州系年考证》(载《闻一多全集》卷三)和李嘉言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边地从军多年,这其间他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塞生活、描写塞外风光的边塞诗歌。他与高适齐名,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并称“高岑”。岑参后来做过嘉州刺史,后世称之为岑嘉州,他的作品收入《岑嘉州集》中。在这部集子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是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时所作。安西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岑参就是在这个机构内任职,属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以雪为线索贯穿始终,从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  相似文献   

8.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虽不如李白、杜甫那么多,但在我国诗歌史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岑参生前已很有名气,唐代名家杜甫与他是知交,曾对其诗给予很高的评价。如说“谢眺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杜少陵集》卷十五《寄岑嘉洲》),他以谢眺比岑参,以冯唐自比。“岑生多新诗”(卷三《九日寄岑参》),“故人得佳句”(卷六《奉管岑参补阙见赠》),“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卷八《寄彭洲高三十五使君适号洲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等等。后人也曾多赞誉他的诗。他儿子佐公的朋友杜确在他死后三十年曾为他的诗集作序,说:“开元之际,……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近建安之遗范矣。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属意尚清,用意尚切,……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可见岑参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对岑参为何处人,注释不一。第二册287页注释⑨是:“岑参(714——770),南阳(现在河南南阳)人。”第六册307页注释⑩是:“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注释,岑参究竟是何处人呢?《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岑文本,棘阳人……贞观中擢中书舍人。诏告皆所草定。敏速过人。迁侍郎。封江陵县子。逾年为中书令。”又“岑参,文本后……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记载:“岑参,南阳人。”以上的“棘阳”“南阳”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中国  相似文献   

10.
明代改革家张居正,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我们曾在荆州、沙市一带对其故址和遗迹进行了调查。据《明史·本传》及其他有关史料所载,张居正系湖北江陵人,后人因而称他为张江陵。但是,他是江陵何处人,史书上缺少记载。《江陵县志》称:“张太师居正宅在东城”,又“张文忠居正墓在城东南三里”,也只谈到他的住宅及墓址所在地,并未说明他是哪里人,属何乡里。调查中,有几种说法:一说张居正是江陵草市镇所属的白湖张家台人;一说是江陵城关人;一说是江陵岑河人或关居口人。其说不一,大抵皆出于传说,并无实据。但  相似文献   

11.
岑参(715—770),江陵人(今属湖北省),先祖曾居南阳,出身仕宦,但其父早逝,家道衰落,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曾两度出塞,先后在边塞共六年。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另一边塞诗人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其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成就最高的是一些描绘边疆奇异风光的作品。以七言歌行最为人称道。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岑参二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幕府中的佐理官)。其前任武判官解职回京,岑参作诗相赠,这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地…  相似文献   

12.
《岑嘉州集》中边塞诗共有七、八十首,前人评为“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属辞清尚,用心良善,诗调之高,唐兴罕见此作,”①其中有三分之一,约二十多首,是以赠别送行为题的。这些送别诗除抒写他“极征行离别之情”外,还反映了边地广润的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风格,艺术上有很高价值,是岑参边塞诗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3.
《早朝大明宫》一组四首是唐诗中唱和诗的典范,而《唐诗三百首》在选录时却只选王维和岑参两人之作,缺选贾至与杜甫两人的诗,类似的情况还有。这样使该选本的学习唱和诗的示范性有所降低,成为该书的美中不足,白璧微瑕。  相似文献   

14.
岑嘉州现存三百九十多首诗中,有两首著名的“西征”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关于这两诗所写“西征”的背景,历来说法不  相似文献   

15.
在《岑嘉州集》中描写西域风光,表现送别主题的诗作就有70多首,从三方面探讨其西域送别诗产生的原因:首先,与唐代的社会、政治、军事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与作者的个性和独特的经历相关;第三,与唐代蔚然成风的送别之风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都载荆州辖七郡,即南阳、江夏、南郡、长按、武陵、零陵、桂阳。然《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初为荆州刺史,延谋士激越为其画策,认为只要“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激而定”。这说明东汉末年,荆州却辖有八郡。那么,荆州八郡又指哪八郡呢以汉官仪》载:“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其中,“江陵”当是“江夏”之误。前七郡都是西汉以来既已设置的旧郡,章陵郡当为新增置的郡。然章陵郡为何时所置呢?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洪亮吉说:“案…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昕、赵平略《阳明先生集要》点校本,以《四部丛刊》影印上海涵芬楼借印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明崇祯间施氏刊本为底本,参以国家图书馆藏新建谢氏《王文成公全书》原刻本,康熙二十八年江都张问达辑、忠信堂藏版《王阳明先生文抄》及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点校而成,其选本之善,反映了点校者的学术眼光,并以点校之精而称功用甚巨。  相似文献   

18.
乐山游记     
宋代邵博在《清音亭记》里评论:“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胜在嘉州。嘉州即今之乐山,嘉州之胜,首推乌尤寺和乐山大佛。今年暑假,我有幸和爸爸到乐山一游。我们坐船逆岷江而上来到乌尤山  相似文献   

19.
我真佩服宝玉等人的记忆力。你看贾宝玉初进大观团时,看到各色异草,不仅一一唤得出名字来,而且还记得清清楚楚哪些草名在《离骚》《文选》中提及过,哪些草名分别见左太冲的《吴都赋》和《蜀都赋》。又如香菱,她在射覆游戏中能脱口说出“宝玉”和“宝钗”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的:岑嘉州五言律中有一句“此乡多宝玉”;李义山七言绝句中有“宝钗无日不  相似文献   

20.
宗炳,字少文,刘宋时南阳湟阳人。善琴书图画,精玄理,好山水。江夏王义恭荐于宰相,前后辟召,俱不就。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字居之。旋以疾还江陵,叹曰: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覩,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见《历代名画记》、《宋书·隐逸传》等)尝自为《画山水叙》(一作记),全文四百二十三字,为我国最早并保存最完整的一篇山水画理论专著。(按: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固较此文为早,但那实乃关于虽包括山水在内,仍以人物故实为主,而并非纯粹山水画的一幅创作设计之笔记耳。且多讹脱,仅存残篇。)特试注释,藉供批判继承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