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想】学习《兵车行》这首诗,无疑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因此一定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课堂以琅琅书声.指导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读中体验感悟杜甫的情愫,深入理解杜甫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执教者匠心独运、精当巧妙的提问。好的课堂提问.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短时高效地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笔者在授课杜甫名作《兵车行》时,就课堂提问艺术作了些探索,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综合天2005.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执教者匠心独运、精当巧妙的提问。好的课堂提问,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短时高效地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笔者在授课杜甫名作《兵车行》时,就课堂提问艺术作了些探索,总结如下:一、提纲挈领,力求“精粹”。这里所谓的“提纲挈领”,就是指所提的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问题所辐射的面应涉及到整个教学重难点,而切入口要小。追求提问的“精粹”,关键在于因文因人,依情依理,寻找既能体现文本特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又能引…  相似文献   

4.
《兵车行》     
自读导言 1.认识诗中反映的唐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学习寓情于事的叙述方法,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对诗中诗人的叙述语言,诗中人物(道旁过者、被征役夫)的对话(诗里未加引号)要重点区分清楚。  相似文献   

5.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中的名篇。它揭露了唐玄宗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寄寓了诗人最为强烈的悲愤之情。笔者认为 ,这种强烈的悲愤之情 ,又是通过它特定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的。即在叙事上层层渲染 ,造成了一种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诗篇起笔突兀 ,“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隆隆 ,战马嘶叫 ,被官吏抓来的男子 ,佩好了弓箭 ,整装待发 ,开往前线。一片兵“慌”马乱之中 ,亲人疾行相送 ,牵衣顿足 ,悲痛呼号。车马扬起的尘埃淹没了渭水边的咸阳桥…  相似文献   

6.
唐初,国内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统治集团对内加紧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横征暴敛;对外实行“开边”政策,穷兵黩武,连年发动扩边战争。据《通鉴》记载,天宝十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战功”;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万袭大食兵,大败,率残兵数千逃回安西;同年,  相似文献   

7.
天宝年间,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日趋频繁,连年的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不幸。诗圣杜甫的《兵车行》就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这一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行本是古代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但杜甫学习并发展了乐府民歌的形式,没有沿用旧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拟了《兵车行》这个题目。蔡宽夫对此高度赞扬说:“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评注》卷二)  相似文献   

9.
娄玉玮 《学语文》2007,(1):7-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编了杜甫的诗歌名篇《兵车行》。《兵车行》确是描写战争的名篇,诗歌融感情于描写和叙述之中,展现出士卒被迫出征,亲人拦道哭阻的惨绝人寰的场面,揭示出连年战争造成的严重灾难:前方死亡惨重.边庭白骨遍地;后方田园荒芜,人心凄苦异常。在描写和叙述客观事物当中,树起了诗人自身忧心如焚的形象,深含着诗人反对穷兵黩武、同情苦难人民的强烈感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反对战争的思想。如果在讲授这一课,我们到此即止,就诗论诗,也未尝不可,但很容易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杜甫是反对战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一生多舛,遭遇悲惨,饱经磨难。《兵车行》是杜甫写出的第一首直接为人民说话的诗,是其诗歌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现实生活转折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如酒,而诗歌则是最清洌、最淳厚的美酒。它借助言语滋润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诗歌欣赏课中,有的教师“替学生喝酒”,逐字逐句的分析,无休无止的讲解,“酒”之洌,“酒”之醇,除了自己明了,学生仍是茫然;有的教师“逼学生灌酒”,接连不断的提问,脱离文本的讨论,学生无所适从,文学美酒竟成了难以下咽的浊物了。不如引导学生自己品酒吧,品出情味,品出意境,品出神韵,品出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品出隐含在诗中的血肉与灵魂。怎么品?读!美读!《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  相似文献   

12.
13.
《兵车行》是歌行体诗歌,自拟新题,选择社会实事入诗,主旨为批判最高统治者以一己之私给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后果,这在当时是创举。“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胡适高度评价《兵车行》。  相似文献   

14.
杜甫《兵车行》赏论李炎唐代社会至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达到了繁荣的高潮,堪称封建社会的盛世,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可以媲美。这与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尚能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但是,及至天宝年间(742—755),他作了三十年的太平皇帝,眼看社会富...  相似文献   

15.
学情分析策略杜甫的《兵车行》诗句明白如话,用典很少,高三学生又都读过杜甫的不少名诗,对杜甫其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凭借注释,读懂读通这首诗没有什么困难,可通过反复诵读在习得中同化。但字里行间诗人激切奔越、浓  相似文献   

16.
《兵车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揭露了唐玄宗时期由于长年的穷兵黩武而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不幸。深刻的思想与高超的艺术手法的完美结合是这首诗歌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汪亮 《语文天地》2012,(12):45-46
从《诗经·国风》中的《式微》、《击鼓》、《扬之水》、《陟岵》、《东山》到汉乐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光》,以战争和兵役徭役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为主题的诗作很多,但像《兵车行》这首借鉴汉魏乐府体裁截取生活片断,以点面结合和简略地叙事记言来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诗作并不多见,而且,先以记事铺叙,渲染氛围,再以记言直抒...  相似文献   

18.
李强 《语文天地》2012,(23):45-47
从《诗经·国风》中的《式微》、《击鼓》、《扬之水》、《陟岵》、《东山》到汉乐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光》,以战争和兵役徭役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为主题的诗作很多,但像《兵车行》这首借鉴汉魏乐府体裁截取生活片断,以点面结合和简略地叙事记言来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诗作并不多见,而且,先以记事铺叙,渲染氛围,再以记言直抒胸臆的脍炙人口之作  相似文献   

19.
陈友宝 《学语文》2014,(5):21-22
诗歌教学的本体是什么?以三次教学《兵车行》为例说说自己在认识与实践上的递进。2003年教学《兵车行》:体会诗歌语言的简约。早几年读张晓风散文《诗课》,让学生说说郑板桥的一副对子——"花开花落僧富贵,云去云来客往还",什么意思呢?学生理解为:"花开了,花落了,僧人有时候有钱,有时候又穷了,云来了,云去了,客人有时候来,有时候又走了。"简略的中国韵文,已经简略得学生读不懂了。  相似文献   

20.
《猜一猜》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则谜语的谜面,打一自然现象。共有四句话,每句话都浅显易懂、形象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