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联盟政策从属于安全战略 ,是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 ,无论是“合作性戒备” ,还是“参与与扩展”战略 ,联盟政策都得到重点强调。这是因为联盟政策与美国安全战略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 ,是其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美国的亚太战略出现了较明显的调整,对亚太的介入加深,范围扩大,军事合作加强了。本分析了美国新政府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重点、原因及对联合国的影响,并指出,亚太地区仍被美国新政府视为其根本利益之所在,小布什对亚太战略的调整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己。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印度改变了冷战时时华的僵硬政策,实行对华友好政策,中印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印两国之间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印度对中国仍心存疑虑,在发展对华友好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防范.因此,冷战后的印度对华政策仍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对中美关系样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凭借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有利机会继续谋求世界霸权的同时,其外交战略中的单边武力色彩越来越浓,对整个国际格局走势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演变,趋利避害,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 ,分析了冷战以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 ,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并得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冷战时被美国视为屉主要威胁的苏联解体。面对变化了的国际格局,美国对冷战后的国家安全环境重新评估,开始酝酿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调整并形成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部分,称霸和维护霸权是美国安全的本质,美国的安全战略都是围绕着这一本质而制定和实施的。从诞生迄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几经调整,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本质并未改变。中国在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中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实力与日俱增的地缘战略大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被美国视为潜在战略对手,为了遏制中国强大,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凭借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有利机会继续谋求世界霸权的同时,其外交战略中的单边武力色彩越来越浓,对整个国际格局走势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演变,趋利避害,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面对新的国际背景,欧盟不断适时的调整其对华政策。从冷战后欧盟对华政策的内容及其调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欧盟对华政策的新特点及欧盟对华政策调整对中欧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冷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新调整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美国霸权战略是从冷战期间以欧洲为重点向冷战后以亚太地区为侧重的调整,其本质是服务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需要。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对中国已形成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民对如何摆脱当前美国社会所面临的困境的一种选择。奥巴马当选后,为了恢复美国过去在国际上的不利形象,摆脱国内的经济困境,在外交政策上改变了前任小布什政府的许多做法,尤其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给亚太地区及亚太地区的中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2002-2017年间美国教育和政策研究领域中12种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类型和发表要求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基于美国教育政策领域中循证研究兴起的背景、证据类型和证据链检验标准,提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循证研究理念,提高教育决策质量;加强教育政策智库建设,保证高质量的政策证据;政策类学术期刊重视循证研究,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期间印度对华政策与其大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就确立了大国战略,立志要成为有影响的世界大国。朝鲜战争期间,在对华关系上,印度实施了两面政策,但其主流是友好的。印度担心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将成为其通向大国之路的绊脚石,对中国不时保持警惕,这就决定了此间印度对华不友好的一面。但基于中国在其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它一些原因,印度又不敢过分激怒中国,最终采取了较为现实的对华政策。这就使中印友好的大局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东盟等四个主要亚太行为体分别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认为亚太地区对中国的崛起总体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没有国家选择制衡或者遏制中国,它们普遍的政策取向是在平衡防范中国崛起可能风险的同时,搭便车享受中国崛起的机遇.其主要因为与亚太各主要行为体自身的外交战略与区域合作理念、中国崛起本身对其切身利益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良性互动背景下美国选择对华以合作为主的路线密切相关.对此,中国应在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谋求和平发展与构筑和谐世界这"三和战略"的整体构思下,继续探索实现和平崛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初,美国政府由于未掌握中国政局准确的情报,没有形成明确具体的对华政策。在此情势下,美国政府既与清政府交往,又与太平天国接触。在美国传教士的协助下,美国政府随着对中国局势了解的日益深入,并在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其自身的对华政策。因此,太平天国前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探索酝酿到初步成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的西藏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对东西方冷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美国抛弃了百年来所认同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传统立场,力图利用西藏分裂势力阻挠中国新生政权的国家统一与发展进程,对日后几十年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就结束了,是不科学的判断。理由是:这种判断不符合冷战概念;冷战不只是针对东欧苏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大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并未结束。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冷战的主客体条件具备,动力尤存,冷战未熄。  相似文献   

18.
在太平洋战争不同时期,美国对华政策重点是不同的。开罗会议后,美国对华政策进入调整期,军事目标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下降了,而政治目标日益受到美国决策者重视,美国对华政策中心从军事目标向政治目标转移。这个调整过程直至“史迪威事件”结束而完成。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南非的核政策随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调整而演变,同时又与其核不扩散政策的变动保持一致。二战后,美国为了与苏联进行全球对抗,积极地推行与南非的核合作政策。冷战缓和时期,美国迫于压力对南非核武器研究采取了适当的核制裁。随着冷战走向结束,美国采取对南非核制裁与帮助其改善周边紧张局势的政策,推动了南非终止核计划并最终销毁核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