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外在形象,它是国家综合国力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国家主权宣誓的无形体现。因此,国家形象本身意义非常重大,它对于国家在国际中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的体制与行为的完善,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与客观的条件基础,但是国家的形象塑造就离不开大众传媒。通过媒体传播影响公众的舆论导向,传播并表现国家形象,通过外宣传媒表现国家总体形象,也成为了各国外交的手段之一。由此,我们应该遵守媒体传播的有关规律,并融入世界传媒体系,提高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笔者基于此,首先分析当今社会传媒力量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及影响,然后重点介绍了外宣传媒的塑造国家形象的相关策略,最后提出了在塑造国家形象中传媒必须遵守的媒体规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除政府、企业和国民等塑造者外,官方媒体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为此,本研究以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电视台为案例,从两个电视台开播50年的变迁入手,阐释国家媒体,其自身形象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对CCTV和Doordashan的对比分析,回答中国国家媒体有哪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方式,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  相似文献   

4.
节事活动举办需依托具体的城市,然而大型节事活动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举办地的城市形象,更多的是举办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过程中负面信息不断,不利于国家形象的传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变四环"事件是近年来大型节事活动失误后危机公关的典型代表,可以从媒体关系的角度,利用"城市媒体事件"的概念进行分析:以媒体逻辑引导不可控媒体、合理运用国家形象要素、媒体关系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及持续进行媒体关系活动等四个方面是其成功扭转舆论、提升国家形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代坤  丁红娜 《青年记者》2016,(23):155-156
如今,体育和媒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明星运动员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走进大众的视野,其高超的技能和阳光、诚恳、朴实的形象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其形象可以超越政治、民族等因素,为各国人民所接受,也常成为国家文化交流的使者,凸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有必要对明星运动员形象传播的文化价值进行探讨.借鉴企业形象设计(CIS)理论,可将明星运动员形象结构分为视觉形象、行为形象、理念形象三个层面.相应的,明星运动员形象传播的文化价值可以分为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和理念形象传播的文化价值.本文将逐一对这三个层面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媒体实力是城市软实力构建的重中之重.通过设计"媒体实力"指标,量化比较了全国八大区域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媒体实力及差异.城市软实力构建中的媒体发展策略,可以从传播力、影响力两方面入手.传播力上,关键是以硬件投入为基础,借助各种通路,坚持"内容为王",城市传媒政策和管理理念的开放.影响力上,可以采用明确自身定位、提高信息质量、通过新闻事件与活动、营销推广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赢得长久竞争能力的方法是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本身就是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由于媒体组织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生产知识,同时媒体的运作流程也越来越需要进行知识管理,因此迈克·波特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同样适用于媒体组织.媒体作为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然是基于知识管理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媒体组织的知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杨萍 《青年记者》2016,(32):116-117
大众媒体从诞生至今,一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从大众媒体的各种报道中,了解别人的故事、企业产品的情况,乃至一个城市、地区、国家的情况,从而对人物、企业、城市、国家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识.构建和传播良好的城市环境形象,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华风新闻》立场相对独立,信源为多个国家、地区的多种媒体。因为自采新闻较少,在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时,对报道题材、议程的择选是一个主要的渠道。通过对政治、社会领域有所侧重,同时关照到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对华报道,《华风新闻》建构了一个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参与度不断提高的理性大国形象。同时,在对外关系方面,有时会呈现与利益相关国的对立关系,中国仍会被一些国家视作军事上的威胁,"台独"问题、"港独"问题比较棘手的负面形象也有所体现。社会新闻方面还建构了多种社会问题频发的中国形象,同时经济发展也总体有所放缓。这对我国面向海外华文媒体做好宣介工作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军事、外交中,参与各方经常通过媒体来传话,传不便言之话,传无渠道可传之话,传先声夺人之话等等,花样多多,其妙无穷。我们可以称之为传话新闻。以新华社电稿形式复电蒋介石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朱德总司令连续发七道命令,要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占区进军。重庆的国民党政府立即申斥这是唐突和非法之行动,要我抗日武装原地待命。一  相似文献   

13.
徐盟 《声屏世界》2011,(11):11-13
电视公共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形式,借助电视媒体的个性表达,能够影响国际舆论,树立国家形象。随着公共外交的崛起,电视公共外交逐渐受到各国重视,得到了较快发展。研究电视媒体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电视公共外交采取的策略,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我国电视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从而使电视媒体走出国门,发挥更大的外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两件事情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一是媒体披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上海一家公司拍关于国家形象的宣传片,宣传片分"人物篇"与"角度篇".这种主题鲜明(国家形象的直接宣传)、特色突出(政府购买、民间制作、国际推广)的活动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媒体称之为"中国国家公关时代的到来",外媒也称是为了"回击国际媒体偏见"."提升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展望2006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匡文波 《传媒》2006,(1):45-47
虽然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人们通过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上网、阅读新闻、收发E-mail、游戏娱乐、订购商品与服务,等等.手机已不仅仅是现代通信业的代表,越来越成为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而且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与组成要素,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我们不妨称之为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公共外交的研究,主要从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两个研究视角切入.这两个研究视角各有不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比较容易理解公共外交的政治属性,掌握公共外交在一个国家整体外交中的作用,也比较容易理解公共外交的制度史和机制建设.另一个角度来看,从传播学的视野研究公共外交这种以国家或国家利益代言人为主体的传播行为,我们通常能够比较清晰地总结出公共外交活动的传播学特征.尤其是随着冷战后媒介技术的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在第一时间常常由非政府主体,比如媒介集团旗下的全球新闻网,甚至是新闻事发地点的当地媒体传播出去.这样依赖公共外交的主体也随之下放到媒介主体上,这就对政府操纵媒体来配合其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有着重要影响。而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在很多时候是通过媒体来解读的。建国60周年,为全球媒体聚焦中国提供了绝佳机会。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媒体外交日益受到重视,实践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以媒体为外交行动者进行的外交实践,提炼媒体外交定义与特征认为,媒体外交是媒体行业作为国家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在国家外交战略下以自身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外交活动,具有外交性强、主动性强与规格高的特征。以媒体为行动主体的媒体外交是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进民心相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支撑与补充。  相似文献   

19.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江素珍 《中国出版》2022,(10):35-39
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抖音账号上涉及国家形象的短视频为例,研究其功能特征,并从结构特色、主题分布、叙事特点、内容表达这四个方面探究主流媒体如何利用社交平台建构国家形象。重点对主流媒体国家形象短视频叙事风格的多重转变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转变更契合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最后从语言讯息、图像讯息、价值观讯息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主流媒体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以期多维度呈现社交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