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相似文献   

2.
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相似文献   

3.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相似文献   

4.
正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是一座随着岁月悄悄溜走的城市,"被听成一首诗的城市,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那里生长出了他自由、平易、清新,还有热情洋溢的散文、小说、诗歌。有一种生动的说法——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我读他的诗,只感到意境深远,意蕴无限。每一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是闪烁着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散文”:是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随笔、杂文、特写等.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散文定义,它部分指出了散文的“外延”,而没有揭示散文的任何“内涵”.散文比较尴尬.小说可以有叙述视角、叙述者,可以有“人物”“故事”“环境”等三要素;戏剧可以有戏剧冲突、情节突转;诗歌可以有韵律、节奏……散文呢,散文有什么呢?有“形散神不散”,我们一直这样习惯性地指称散文的特点.但小说的“神”能“散”吗?诗歌的“神”能“散”吗?小说、诗歌的“形”就整齐划一吗?看来,“形散神不散”并不是散文的专利.那么,散文究竟有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女性“新散文”在文体形式与精神向度上与传统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出现了自觉的对话性,塑造出一个更具有现代意识与反叛精神的叙述者主体形象,同时还将新时期后小说和诗歌领域中的创新元素运用于散文中,为散文创作拓展出更大的空间,但同时它又存在着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至真至情的语言艺术。其形象特质介乎诗歌与小说之间,既有诗歌形象的飘忽幻衍,又呈小说形象的理趣。能否读透散文的形象,合理具体地把握散文的情感,就成为散文欣赏的重点与难点。过去,我们经常提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认为散文的“神”在文章中有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不要以为真流氓比伪君子好,就忘记还有真君子存在。——某人评价王朔现象。"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  相似文献   

9.
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其有四种样式,分别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一、散文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中文学体裁,范围较窄。这里所  相似文献   

10.
人邻 《中文自修》2006,(2):48-49
我不大喜欢所谓的诗化的散文、小说。散文和小说,它们自身的特性足够强大了!散文适宜慢陧来,太焦躁的人,可以借口齿大发牢骚,写文字是太慢的。也固之许多所谓的文字,我是不肯看的,它们单薄得只能归结成一句话。把一句话写成一篇更章,智力是有些问题的。转一个弯子说,散文必须有自己的厚,叫人可以咂摸很久的厚,和诗歌、小说不一样的厚。 散文里面最重要的也许是,宁静、悲悯、温暖、透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训练目标和倒析文学作品是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剧本等,如1991年高考题所选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茨威格的论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六省、市)所选的《青菜》都属于散文,1991年(三南)所选的《水乡行》,则是一首诗歌。古人认为读文章,首先必须辨清它的体式,只有这样,才能按体人门。“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这是很有道理的。小说有小说的特点,散文有散文的特点,二者的读法也应不同。如果不辨体,把小说当成散文读,就会如同拿着戏票走进电影院,根本对不上号。阅设出文,应当抓住散文的“神”和“形”。因为散文的特点就是…  相似文献   

12.
石瑰硕 《现代语文》2008,(5):122-123
近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一直是重头戏。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就高考选材来说,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主,偶尔也对小说有所涉及,而戏剧和诗歌从未进入选材范围。以2005年高考为例,除湖南卷为小说外,其余的均为散文,所以散文的阅读是重中之重。散文一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贴近社会生活,或重抒情、或重哲理或情理并重。从高考考查的能力点来看,散文阅读侧重于阅读并归纳内容,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正宗,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后,现代散文佳制连篇,名家辈出,获得不少好评。鲁迅就说过:“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评论足使散文界扬眉吐  相似文献   

14.
当越来越多的散文界人士抱着“青松恨不高千尺”的心情将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作横向比较而焦灼失望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怀拥着这样一个观念作为前提: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一样,都是并列的纯文学类别,其美学效应与社会作用自然应当用相同的尺度加以衡量。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语文教师可能有下面的想法:无论是叙事类的,还是抒情类或者议论类的散文,其中的人物事件、情感抒发、观点道理等大多是比较显性和线性的,因此,相对于诗歌、小说、戏剧等文本的阅读教学,散文的阅读教学比较容易一些。所以,一般老师上公开课就喜欢选散文,而不愿选篇幅虽然短小但却难以读透的诗歌,也不愿选情节虽然吸引人但内容却显芜...  相似文献   

17.
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评普希金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学思潮与文学体裁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显然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但在进入现实主义时期之后,散文,特别是小说占据了首要地位.许多作家最初都写过诗歌,而许多诗人到后来则转向了散文和小说,其中年龄无疑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作家的经历越益丰富,视野越益开阔,思想越益成熟,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热情、幻想、感受、冲动逐渐冷静,变为成年时期的观察、认识、分析、思考.从感情走向理智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在创作上则表现为从诗歌到散文(包括从诗体到散文体的戏剧创作)的发展趋势.就此而言,如果说具有浪漫主义性质的诗歌代表着人类的青春时期,那么具有现实主义性质的散文和小说就代表着人类的成年时期了.但是,对于许  相似文献   

18.
以“五四”白话新诗为肇始发展而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至艾青达到理论和创作的一个高峰。本文拟对现代诗歌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略加杭理,揭示出:诗歌的“散文美”的追求在诗歌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往往扮演看“拯救者”的角色;诗歌的“散文美”是一种无关诗人派系,无关诗歌“主义”的具有独特地力的风格,是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诗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边城>以其俊雅、浪漫的湘西故事,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有人说,该小说情景优美,可作散文读;有人说,该小说语言含蓄,情思朦胧,可作诗歌读;更有人说,该文是心理小说.的确,该小说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影响和滋润着我们几代读者的心.现就小说中主要人物翠翠的"哭",来谈谈该小说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20.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