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元谋人开始,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共6个单元进行。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王朝和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2.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近世”与“大中国”——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地位》,这个题目我是第一次讲。为何讲这个题目呢?要从我参编的普通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说起。《纲要》中国古代史部分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先秦两汉,第二单元是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第三单元是辽宋夏金元,第四单元是明清。第三单元与我的专业研究领域接近,这个单元与之后的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我写的。在此,把第三单元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讨论(适当延伸到第四单元),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标题——“近世”与“大中国”。这两个概念都加了引号,教科书中没有直接使用,但对理解这段历史比较重要。主要讲三个问题:其一,近世;其二,大中国;其三,曲折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古代部分,共两章,叙述辽、宋、夏、金、元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两段的历史.现对其中若干问题的处理谈谈我们的做法.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有上升和下降的阶段,从而划分了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具体分期,史学界尚无定论,中学《中国历史》为了便于教学,把前后两期分为四段来叙述: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其中明朝中叶以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前两段大体上属于封建社会前期,后两段大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思路辽宋夏金元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二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各族政权都不自外于中国,“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1]。虽然这一时期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是各族之间和平占据主导,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共生共存共情,共同谱写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2]。  相似文献   

6.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历史上比较特别的时期,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习俗方面,都在静悄悄的进行蜕变。众所周知,当中华民族多元汇聚为一体之时,它强大的内驱力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狂风暴雨般的巨变。下面就以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谈谈当时的“变”。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颇受争议,其形象具有丰富内涵。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不同时期众人眼中曹操的形象有所不同。曹操形象的不断变化受到曹操性格多面性、史料记载差异、评价者所站角度不同及中国传统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 :按照历史的分期 ,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分为夏商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和明清文化。每个时期的文化基本包括科技、思想、教育、文学、艺术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知识 ,其中科技、思想、教育是重点内容。主题复习目标 :掌握和体验我国古代文化的光辉灿烂 (成就 ) ;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根源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比较中西文化发展的特征及走向 ,分析其原因及影响。主题知识概要 :古代各个历史阶段 ,不同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9.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又一个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建立、发展,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分裂,军事对峙,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互相借鉴、文化上互相交融,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发展具有开放性,从产生到今天,先后经历了先秦、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元、五四前后等四次比较大的变革,导致了中国范围内、亚洲范围内、世界范围内三次比较大的融合。儒学发展到今天,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但它融合的历史并没有结束,仍然在创新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11.
辽宋夏金元(公元906年——公元1368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明显的特点,便是:北方的几个少数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在历史上崛起,表现得十分活跃,因而这一个时期既是民族矛盾扩大的时期,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直到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之前,长期处于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或对峙的局面。其中汉族先后建立的北宋、南宋王朝把封建经济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呈现出隋唐以及隋唐以前从未有过的新气象;各个少数族建立的政权对开发我国东北、北方和西北边疆地区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一些杰出领袖可堪称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理当给予应得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贯穿各朝代的一条主线,即便曾出现过民族政权之间的分裂与对峙,同样孕育着民族交融的走向。而辽宋夏金元时期呈现出的“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正是构成这条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截取其中几个重难点史事进行分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土地上,除汉族建立的两宋政权外,与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在进行有关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史的教教学时,我认为应充分认识该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重要时期,同时还应体现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有关原则:“中国历史除叙述汉族的历史外,也要叙述少数民族的历史,体现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体教学时,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公元581年隋王朝开国至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建宋,其间凡三百八十余年,历史上一般称作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典型发展时期。其中唐前期政洽清明,经济富庶,文化昌盛,尤为中国古代的骄傲。唐后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变化的先河,也颇值得注意。总之,隋唐五代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自东汉末年董卓之乱起,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分裂状态持续达三个半世纪,到公元589年隋灭陈,中国才重新归于统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认识隋朝  相似文献   

15.
王建云 《天津教育》2023,(35):59-61
<正>任务驱动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是驱动历史教学走向深处的必然选择。围绕具体任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一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本文围绕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属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即“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通过对北宋政治、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对峙,学生对两宋的整体印象可以概括为“积贫积弱”。但是,  相似文献   

16.
一、线索与特征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461年,包括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这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从政治上看。(1)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经历了五代  相似文献   

17.
辽、金、元三个皇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和西夏、两宋的历史或相联系,或相衔接,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自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又一个多民族大迁移、大组合、大融合的历史面貌。辽、金、元三朝历史的重要,还集中反映在它们都是以少数民族即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贵族为主建立的皇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正>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璀璨繁荣的隋唐。隋唐的繁荣促进了开放,而开放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价值观,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整合教科书素材,确定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沉浸式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探究历史,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扎实探索、设计、落实、完善“大单元”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就成为教学的基石。笔者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例,尝试探索历史学科情境教学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