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材指瑕     
张志公先生在《现代汉语》(下册)中讲“组织段与篇的基本要求”时,谈到了“连贯性”与“一致性”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强调了思维的同一性问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个别篇章,不符合“连贯性”、“一致性”的要求,违背了同一律。除了不少同志指出的《甲申三百年祭》选文以外,还有两篇文章存在着思维上的矛盾。一是初中二册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是高中三册的《简笔与繁笔》。《任》文中开头一段说:“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根据思维的同一性规律,文章的正文则应而且只  相似文献   

2.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了任弼时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怎样待人,怎样接物,怎样对待人生,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光辉榜样。讲授这篇课文,哪一个教师都会联系实际地把教育学生学习任弼时同志的思想、品德、情操、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放在首位。这一点是勿庸赘述的。这篇文章还是描写人物、特别是用平凡的事例描写人物的典范。它取材真实可信,语言直朴;重在以事感人,不加雕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撰写人物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作者由日常生活中选取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则是本文教学的又一重点。初二学生在写先进人物时,往往不会“以小见大”,不少学生常因为没有象舍身抢救落水儿童那样的“大”材料,而觉得无话可写。他们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先进人物的可贵品质。讲授《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应着重让他们看到作者是怎样搜集事例、占有材料、决定取舍和组织材料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文共选取了弼时同志日常生活中的十六件看来平凡但很有意义的小事:①病势很重,还作政治报告;②病势稍轻,即屡次要求增加工作时间;③带病工作到深夜;④去世前五六天还找人谈话、搜集材料;⑤胡宗南匪帮入侵延安时,夜以继日地艰苦工作;⑥到山庄调查;⑦和驻地农民谈话;⑧了解商人的情况;⑨和颐和园管理处的同志畅谈;⑩退还老乡的芦席;(11)怕踏坏庄稼,不肯走小路;(12)遵守公园制度,不走小门;(13)拒绝妹妹不合组织原则的要求;(14)怕牵动一个机关而不肯搬家,也不让花钱买房;(15)公家发了东西,总要问明情况,怕被特特照顾;(16)对同志的照顾无微不至,可以想象到,作者在向任弼时同志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要点这篇课文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好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选择几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热情赞颂了任弼时同志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叙事先总述,后分述,由概括到具体,各段以概括句起首,观点明确,事例具体,眉目清晰,文字朴实。因而,很适宜初中学生阅读模仿学习。从中不仅可以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和教育,而且可以学到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陪同周恩来总理审阅一篇稿件,亲眼见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本文语言朴实,用生活中的小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显现出周总理形象的高大。【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学习他工作不辞劳苦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3.领悟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  相似文献   

5.
自学重点:1、学习本文先总括,后分述的方法。2、学习任弼时同志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导读步骤:一、令其“望见门墙”——1、借助字典,疏通字词.要求弄清字的形、音、义、词的释义和运用.弼(bi)踱(duó)渗(shèn)亢(kàng)深恩熟虑,无微不至、和蔼可亲、亢奋2、熟悉全文.二、为之“指点门径”——人的灵魂可以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暴露出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5,(26):58-62
[简介] 弼时中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的母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学校校本教研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瑰宝.为此,学校将文学社定名为“骆驼文学社”,将社刊定名为《骆驼》.其宗旨是:传播国学理念,展示师生才华;培养个性特长,感受成功喜悦;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办学品位.文学社崇尚个性化写作,鼓励文笔独特和形象丰富的作品;真正立足校园,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和精神世界,培养新时代的校园新锐写手;扎实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弘扬任弼时的“骆驼精神”.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选拔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首先要解决领导干部的标准问题。我党历来把“德才兼备”作为培养和选拔干部的标准。邓小平同志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同时他又针对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党的任务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广大干部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党的德才标准进一步具体化。1975年,他在主持中央工作时指出,培养和选拔领导干部,要选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  相似文献   

8.
教材说明: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何其芳写的《回忆周恩来同志》。文章写“我”陪同周总理审阅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稿,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热情赞颂周总理不辞辛劳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表达了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相似文献   

9.
朱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同志又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的诗,生动地反映了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浩然正气,表达了对毛主席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忠诚,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人们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一生艰苦朴素.他对人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我从来不把舒适和享受看作是生活的目的.”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作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被人们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一生艰苦朴素,他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在教学上也非常认真,他的学生都对他非常尊敬。一次,几位学生和他一道漫步街头,有位学生发现爱因斯坦穿的裤子已经破了一个洞,但不好当面提出,怕伤了老师的自尊心。这时,正巧一辆汽车从爱因斯坦身边驶过,这位学生灵机一动,故意拉了一下老师,说道:“老师,小心车子,你看,这车子都把你的裤…  相似文献   

12.
谁怕谁     
在我家里,有一个奇陉的现象,就是一个怕一个,形成了一个“怕链”。 我怕哥哥 在家里,我是“小猫”,哥哥是“老虎”。要是我有一点行为出错,他就会狠狠地骂我一顿,甚至挥起粗壮的拳头吓唬我。为了少挨骂,我唯有对他俯首贴耳,他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哥哥喜欢吃零食,他没有零花钱就会伸手向我要。我的零花钱经常流进哥哥的口袋,只为换来几天宁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晃我和老公结婚七八年了。日子也从恩恩爱爱、磕磕绊绊中走了过来。生活中少了激情,多了亲情;少了自私,多了牵挂;少了碰撞,多了默契;少了肉麻的语言,多了无言的关怀……我会突然在睡眼惺忪、仪态欠佳的时候,拉过老公,问他:“喂!你很少对我说那三个字了嘛!”老公会拍拍我的头说:“耐你!耐你!我耐你!”我也会嘿嘿地傻笑,回报他:“俺也稀罕你!”转而踏踏实实地睡去。  相似文献   

14.
师 :刚才有同学提出“过路人很有礼貌地向小儿问路 ,小孩子为什么连连摆手 ,不让靠近”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读古诗 ,想想诗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生 :(自读讨论后纷纷作答)怕。师 :对“怕” ,同学们有哪些问题?生 :谁怕?师 :他怕什么?生 :他怕得怎么样?生 :他为什么会这么怕?师 :诗中是怎么具体写的?生 :(齐读三、四句诗)师 :谁怕?生 :小孩儿怕。师 :他怕什么?生 :小儿怕鱼儿吓跑。师 :他怕得怎么样?生 :小孩子怕得“遥招手”。师 :对!你能说说“遥招手”的意思吗?生 :遥招手”的意思是远远地摆手。师 :你是怎么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有一句流行语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学生为什么怕作文?无非就是读书少,思考少,写得少。为什么不爱写作文?从教师的角度找原因,或许我们的写作教学出了问题,比如我们布置的题目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没有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对其写作过程缺乏指导。众所周知,中学生作文教学近年来是“活动作...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我曾经对班上46名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方面的调查,发现有乱花零用钱现象的占50.1%;有浪费粮食现象的占72.4%;有比吃比穿现象的占60.7%;有过生日讲排场现象的占69%;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组织以艰苦朴素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班上的系列班队活动中,穿插以艰苦朴素为主题的班队会,如“学习先辈,发扬传统”,“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学雷锋,树节约新风”,“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等,还进行访问老革命、老干部、老一辈的“三老”活动,让学生与“三老”作“三对比”,比童年经历,比今昔生活,比朴素作风;请  相似文献   

18.
群众路线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法宝。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深刻反映中国革命初期毛泽东群众观的一篇重要文献,是一篇关于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经典之作。它告诉我们关心群众生活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实现革命任务的根本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关心群众生活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期关心群众生活的基本途径,二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三是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关心群众生活的根本保证,四是强化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新时期关心群众生活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9.
学会享受     
一个时代的逝去,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我们祖辈、父辈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在渐渐老去,随之老去的还有那个时代的荣耀———艰苦朴素。我们再也听不到“我要与贫穷为友,与朴素为伴”的声音,那个声音已经属于逝去的时光,它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回忆是美丽的。无数青年曾经为了“艰苦朴素”而热血沸腾,那个时代,“上山下乡”与“艰苦朴素”是等同的,也许,如果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艰苦朴素”。然而,创新和竞争的时代是无法用“艰苦朴素”去诠释的,我们需要勤劳,更需要聪慧,我们需要朴素,却更需要及时地享受美好的青…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校园里广为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是农村中学生更甚。在农村初中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三多":假话多、空话多、套话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中学生有"三少":见识少,阅读量少,生活阅历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