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文库     
中央文库,筹建于1926年,因集中统一保管中共中央的文件资料而得名,它是我党第一个档案工作专门机构。这个机构在白色恐怖下,傲然屹立,存在二十三年之久,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由陈来生同志将文库保存的二万余件党的珍贵文件资料交给中共上海市委,以后又经过中共中央华东局转交给党中央。至此,中央文库胜利地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帝  相似文献   

2.
上海绝密红色档案--中共党史文库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这里记叙的事情,发端于 30年代的上海。它属于中共中央级别的一个“战略决策”。而且,恐怕也是实际执行人数最少的一个决策。   1927年后,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央和各级各地组织间的文件来往日益频繁,积存在中央机关的文件也越来越多。为处理和保存众多文件,中央秘书处设有文件处、中央文库等机关。然而,在敌人严密统治的都市,机关繁复、文件众多的情况,必将会影响到地下斗争的安全。   于是 1931年,中央军委书记、组织部长周恩来提出了如何区别不同情况保存和整理文件的意见。根据他的…  相似文献   

3.
"中央文库"始建立于1931年,是在我党转入地下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当时建有两座,一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文件库,二是中央特科文件库。第一个"中央文库"由张唯一、陈为人等十几位英雄经过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第二个则至今下落不明。陈为人不但冒着生命危险负责保存"中央文库",还在鉴定和整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央文库文件三送党中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文库(中央地下档案库)成立后,尤其是党中央由上海迁往苏区后,其主要工作是秘密整理和保管党的革命历史文件。在中央文库存在的19个年头里,除了根据形势需要在上海市内转移外,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央文库文件还曾经三送党中央,特别是前两次,更是创造了在白色恐怖统治下千里运送档案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费云东  刘静一 《档案天地》2009,(8):36-38,58
在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京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三次“大搬家”。中共中央的三次“大搬家”的背景虽然各不相同,却一次比一次繁杂,组织工作更是千头万绪。从1947年3月到1949年3月,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央的档案资料也随着中央机关转移,经历了三次大搬迁。  相似文献   

6.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处将中央文库内保存的中央档案送到北京,移交给中共中央秘书处。在这批档案中有方志敏在狱中书写的《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清贫》、《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等文稿数篇。方志敏被俘后关押在南昌监狱,从南昌到上海数百里,文稿从监狱安全传送给中央是一件可歌可泣的事件,反映了方志敏的谋略策划、结交朋友的诚实可靠和档案人员的机智勇敢。  相似文献   

7.
申湘 《浙江档案》2000,(4):40-40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央文库.该库保存1922~1935年间的珍贵档案文献2万余份,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件、电报以及我党向共产国际的报告,1928~1930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记录、文件,我党在苏区、白区的各级党政机关的文件、档案,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的珍贵手稿和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1899~1935年)、恽代英(1895~1931年)、苏兆征(1885~1929年)、罗亦农(1902~1928年)、彭湃(1896~1929年)等先烈的遗墨、照片等重要档案文献.它们现已妥善保存于中央档案馆内,为该馆珍贵馆藏档案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我党第一个地下文库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央文库藏设于上海,它分为四大类:中央文件、苏区文件、红军文件和地方文件。文库共存有文件20000余份。  相似文献   

9.
"中央文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设立的地下文书档案库。为了保护这个中共早期的"地下文书档案库",一批又一批英雄前仆后继,作为"中央文库"早期负责人陈为人,也为此付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费云东  刘静一 《档案天地》2010,(3):50-51,3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秘书工作与文件公布出版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局机关仅有总书记、组织主任和宣传主任三人。宣传主任主管宣传兼秘书并负责编辑出版《共产党》月刊。基于安全保存在大革命运动中形成的数以万计的党内外重要文件史料的需要,在1923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中共中央和区执委会以上机关设立专职秘书,“秘书员[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记录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途径和手段,而持续增强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才是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根本关切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将主题锁定  相似文献   

12.
2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一身西装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向外界隆重介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此前一天,在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首次把“统筹城乡”提上了标题位置。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七份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  相似文献   

13.
李群 《档案天地》2007,(6):30-32
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在日本天皇发出乞降照会,表示接受中英美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的联合公告.向协约国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在东京附近日本陆军中央特别情报部临时所在地的高井户浴风同内,一群陆军中央情报人员.在部长西村敏雄的指挥下.在院内燃起熊熊大火.将重约数吨的文件资料付之一炬,浓烟弥漫天空.从早晨直到晚间.整整烧了一天。他们焚烧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文件资料,而是极为机密的日本陆军部中央特殊情报部成立以来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档案,  相似文献   

14.
《档案》2004,(2)
2003黄项飞在《档案与建设》年第10期撰文认为:从表象上看,我国目前存在的“现行文件资料阅览中心与国外的“文件中心”有不少差异。文件中心保存的是已在文件形成机关保管1~3年的半现行文件,而现行文件资料阅览中心以收集现行文件为主。文件中心保存的文件量大、面宽,没有保密与公开文件的区别和限制,而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只收集对外公开的文件。文件中心对文件进行鉴定,并在保存期满后向档案馆移交,而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没有这一职责。但是,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一是它们都是集中保管现行价值占主导地位的文件,并将其对外提供利用;二是这种…  相似文献   

15.
三次大转移     
《档案》2000,(1)
据费云东、石维行在1999年第5期《党的文献》上撰文介绍,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档案进行了三次大转移。1946年10月,蒋介石集团集重兵于陕北,进而觊觎延安。为保证党的文献档案的绝对安全,党中央决定转移中央档案。此后,经过三次大转移,这批中央档案进入北平。第一次转移是在1947年3月上旬进行的为了安全妥善地进行这次转移,各机关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是集中档案。当时很多文件资料分散在许多部门和个人手中。因此,必须先将其集中起来,再进行转移。为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都带头把自己保存多年的文…  相似文献   

16.
蔡晖 《军事记者》2013,(8):41-42
新华社驻军队和武警各大单位的军事支社.是中央和军委派驻全军各大单位履行宣传职能的一线工作部.是新华社军事报道的基础和基层组织。中共中央、新华通讯社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在多次文件和规定中.对其工作及其性质、地位、作用、职责都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的华东、华北和东北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使解放区面积和人口陡然增多,中央管理机构需要扩大,搬迁到大城市办公已成必要。于是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中央机关的搬迁问题立即提到议事日程。最初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建议迁都南京,表示彻底战胜了国民党。但王稼祥等人认为南京离港澳台距离近,国民党尚有制空权,受干扰大,建议设立北平。毛泽东主席根据各方意见提议,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在开完七届二中全会后迁往北平。中央机关从农村搬到城市,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杯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地方立法档案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资料、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种文件资料。做好地方立法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每一部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严肃而又严格的立法行为,它不仅要遵循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权限和程序,而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198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一号文件,是一股催暖大地的和煦春风。那么20年后——2004年的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则是捧献给亿万农民的一份解渴充饥的甘霖和果实。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问题.翻看我党近百年的历史就会发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党一心为民百年不变的初心.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肯定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