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利用媒介收集信息,也需要对海量的媒介信息加以辨别,如何保持理性的态度来处理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青少年群体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面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的网络媒介技术能够比较轻松使用,但是青少年群体因为其自身能力发展不足,家庭中缺乏媒介素养的正确引导,学校教育不够全面,主流媒体监管不到位,以及社会环境的治理力度弱等问题,使得他们对网络媒介素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难以分辨,容易做出不理智不正确的判断。因此,社会工作者采用“赋权理论”与“赋能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协同网络平台、社会、学校、青少年自身等多元主体联合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钟凤鸣 《新闻窗》2006,(3):72-72
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黄潮”泛滥,迫使家长们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据一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证实:已有1500万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而在这1500万青少年中,约有800多万青少年已光顾过网上“红灯区”。问题非常严重。“黄网”猛于虎!不少青少年由一次偶尔猎奇发展到沉湎于此不可自拔,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向学,对此现象,社会各界人士痛心疾首,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3.
龚菡 《视听纵横》2001,(4):95-95
有人曾统计过,普通孩子在幼儿园到初中毕业这十几年中,看电视的时间至少在5000小时以上,如果我们重视电视这块思想教育阵地,多办一些青少年思想问题的谈话类节目,这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电影主要是指以青少年生活为题材的电影。青少年眼中的世界不仅真实动人,更有一种成人所无法拥有的纯洁与渴望,而那些双目失明的孩子则更是鲜明的代表。盲童的心往往是最细腻的,敏感的听觉以及孩童天生的丰富想像力为自己的生命重新燃起了希望,为了自己的梦想与命运、社会传统做抗争。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主流观点认为它们将对传统的纸媒出版造成致命的冲击,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传统纸媒在数字化时代香消玉殒,似乎印证了新媒体终结传统纸媒的观点。为顺应时势,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失去新媒体,将失去整个未来。但是,传统出版是否就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却很值得探讨。每一种新兴媒体的诞生都只是对市场的进一步精细的划分,就如同电视的出现,并没有能够终结电影,它们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不同的角色,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突出和完善自己的特质。同样,新媒体的出现,也不会敲响传统纸媒的丧钟。笔者认为,对于《课堂内外》等青少年期刊而言,传统纸媒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青少年期刊至少还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壮大自己。青少年期刊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所谓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认为其包括三个部分,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而人文素养则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品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的青少年期刊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青少年课外阅读严重不达标。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145万字,初中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260万字,高中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450万字。就这个标准,前段时间出炉了一个调查结果:小、初、高学生每学期实际阅读的课外书籍,38.6%的学生只阅读了1本至4本,36.7%的学生阅读了5本至10本,只有24.7%的学生阅读量在10本以上。小、初、高学生的最低阅读完成率分别为:62.8%、48.7%和39.6%。数据表明,随着学龄的增高,青少年的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率越低。与此同时,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电子阅读或网络阅读的比例逐年升高,但考察这种新型的阅读内容就会发现,网络阅读的娱乐消遣属性占了极大的比重,这对青少年的素质养成来说,益处并不大。我国公民和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就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也有明显的差距。根据中国科协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日本在1991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加拿大在1989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4%,欧盟在1992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5%,美国在200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1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的比例仅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最近两三年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差距有所缩小,但并没有根本扭转局面,这无形中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在国际竞争中某些环节的劣势。就正在成长的这一代而言,情况也不容乐观,从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一组对比数据就能看出这一点:小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1%;中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11%;大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36%。从数据来看,年龄越大、学历越高,中美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差距越大。《课堂内外》坚守"科学、人文、生活"的办刊理念。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势不可挡。笔者认为,娱乐和资讯转向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但经典阅读、素质养成仍然需要依靠传统的阅读方式,无论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视力,还是为了体验"翻阅"的质感、阅读的厚重,传统的、经典的、纸质的出版物,都是无可代替的。经典阅读避免了网络空间的碎片化,是精炼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青少年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正是基于此,《课堂内外》的办刊理念定位为"科学、人文、生活",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生活是美。《课堂内外》将这一理念贯穿在期刊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中,有机融合在期刊策划、栏目设计中,为全国3亿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着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青少年期刊的十年黄金发展期《课堂内外》的发展历程,证明了青少年期刊在数字时代依然活力无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青少年期刊至少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显性的大市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的学生有3685.76万人,小学在校学生有9695.90万人,初中在校学生有4763.06万人,高中在校学生有4595.2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有2391.32万人。即全国幼儿园、中小学在校学生2.27亿,加上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共计2.51亿。如果算上中职教育、民办教育等,我国学生总数大致与美国总人口相当。《课堂内外》正是紧紧盯住这个巨大的、集中的市场,开发出《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陪伴莘莘学子度过求学、成长的青少年时代,也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代。诚然,学生是"流水的兵",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一届届地成长,但学校是"铁打的营盘",青少年期刊只要找到了学校,就找到了读者,这对于期刊的精准营销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青少年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青少年的消费能力相较以往更为强大。据央视财经频道2012年7月发布的《2011-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目前已在家庭总消费中排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占家庭消费比例2009年为41.37%,2010年为41.75%,2011年达46.04%。另据《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的金额为1370元。以此推算,一个孩子全年教育消费为16440元。按全国2.2亿在校中小学生计算,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情况,其教育消费市场规模在2万亿元左右。与此同时,青少年学生自主消费能力在增强。他们的零用钱在增加,压岁钱在增加,过生日收到的礼金在增加,这种握在学生手里、可以自主支配的钱,即使最保守的估算,也在数千亿元的规模。那学生手里的这一大笔钱最后都去了哪里呢?据天津市教科院对1.5万名学生的调查,中小学生自主支配的零用钱的去向,排在第一位的是购买课外书,占调查总样本的37.0%。课堂内外杂志社开展的"中国青少年成长调查"的结果同样验证了这一判断: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书的比例达到43.86%(多选),虽然这一比例排在"购买零食"之后,但这一数字仍然很能说明问题(见图1)。十年之后,最大的"00后"长大成人,最小的"00后"也即将初中毕业,他们生在数字时代,长在数字时代,加上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会最终决定传统出版的命运。同时,教育部每年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逐年下降,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下降2.4%,初中在校生下降6.4%,高中在校生增加0.5%。当学龄人口降低到一定程度,青少年期刊将遭遇"寒冬",单本期刊的发行量将会下降,但青少年期刊的品种将会增加,以满足更加细分的市场的需要。青少年期刊应建立有效的营销模式新一代青少年"1+6"消费模式。抓住青少年的消费特点是建立有效的营销模式的前提。孩子是家庭的轴心,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中心位置,在家庭消费中有举足轻重的份量。我们对《课堂内外》系列期刊的发行作了统计,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数据:《课堂内外》幼儿和小学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51.2%;初中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36.1%;高中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25.7%。这说明青少年的购买行为,特别是幼儿和小学阶段的购买行为基本上都不是他独立完成的,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孩子选期刊,父母来埋单。因此,针对这种现象,青少年期刊要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青少年学生作为消费者而言,他们背后的家人才是期刊经营的重要客户。需知,一个孩子,身后至少有6个亲人为之埋单:父母、爷爷奶图1青少年零用钱统计(数据来源:《课堂内外》中国青少年成长调查)  相似文献   

6.
《时代》对进入青年时代的13岁孩子的调查表明,2/3的13岁孩子认为,在即将开始的青少年时代,自己面临的困难比父辈更多。而且和5年前同龄人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相反的是,数年来的反恐和战争让今天的13岁一代对明天感到悲观。当然,对于将来的恐惧和压力,和父辈沟通的障碍,是13岁一代成长中不变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洪卫林 《新闻记者》2003,(11):61-62
偶像崇拜有其合理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处于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正常的、自然的现象。这个时期的孩子属第二断乳期,追求表面、追求至善至美,通过寻找偶像寄托自己的成人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懂得选择最佳的、适合自己的偶像和生活。以笔者的一位好友为例,他小时候非常喜欢“小虎队”,可现在他一看到苏有朋和吴奇隆就感觉不屑一顾,这就是成长的结果。过去,人们往往把对偶像的崇拜压抑在心里,而现在的青少年往往喜欢公开表露出来,这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在《少年日报·We时代校园周刊》学生记者江倩…  相似文献   

8.
杨桃  谭扬 《重庆图情研究》2004,5(1):36-38,42
网络的全方位拓展使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预料的副作用,这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因此.面对充满挑战的网络时代,面对人文精神得到重视和弘扬的时代,少年儿童图书馆应重视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开展人文教育。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9.
木童 《出版经济》2005,(6):10-14
每个青少年最终都要成为一个立体的、社会的人,青少年时期读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奠基阶段,除了学校教育,这个时候的课余阅读担负起了大部分启蒙和引导功能。出版人士和书店人士大可不必回避青少年的课外阅读,相反,倒应该充分利用书业手段多制作和引导,多交流和调整。青少年正是在这些或流行或严肃的三六九等五花八门的阅读中,得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关于爱情、事业、交际、合作、苦难、奋斗、成名、做人等等今后人生重大课程的启蒙教育,并由此奠定基本的审美趣味和品味倾向,完成人的整体修养的最基础的一步,几乎等于一个没有仪式的成年礼。  相似文献   

10.
冈宁 《中国编辑》2005,(6):58-59
由我策划编辑的《改变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一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印1万册很快告罄,6月份重印5000册也在一个月内售完,目前正在第二次加印。而且今年5月份,此书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之一,市场前景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1.
校长的饭碗     
滕好栋 《大观周刊》2012,(47):283-283
关心每一位孩子是老师的职责。在学习上要关注,在生活上要关爱。校长的饭碗是沉甸甸的,其中的意义是深刻地。  相似文献   

12.
低俗之风“拷问”媒体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杰  邹声 《新闻世界》2004,(12):18-19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近一段时间,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网络中呈抬头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种现象,多位专家表示,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农村孩子定位的县级电台青少年节目,势必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作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张丽  骆杨 《图书馆杂志》2013,(8):51-55,58
"青少年科技周"和"青少年阅读周"是美国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YALSA)发起的两个国家级项目,前者希望通过图书馆将青少年与科技联系起来,后者希望通过图书馆将青少年和阅读联系起来。科技周于每年3月的第2周举行,阅读周于每年10月的第3周举行,围绕特定主题开展一周。YALSA为每个注册图书馆提供工具包、logo及通用的宣传海报、出版物,还利用wiki、博客、twitter等手段增进图书馆间的交流。图书馆已经不单是活动的举办场所,而是活动的积极推动者。两个特色周活动的影响也不仅仅在一周,而是青少年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科技周"和"青少年阅读周"是美国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YALSA)发起的两个国家级项目,前者希望通过图书馆将青少年与科技联系起来,后者希望通过图书馆将青少年和阅读联系起来。科技周于每年3月的第2周举行,阅读周于每年10月的第3周举行,围绕特定主题开展一周。YALSA为每个注册图书馆提供工具包、logo及通用的宣传海报、出版物,还利用wiki、博客、twitter等手段增进图书馆间的交流。图书馆已经不单是活动的举办场所,而是活动的积极推动者。两个特色周活动的影响也不仅仅在一周,而是青少年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张家先 《中国广播》2005,(10):14-15
《东方女孩》的实践是对传统青少年节目那种居高临下说教的革命,也是对青少年节目音乐加资料、简单浅薄的冲击,又是对如今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加嘉宾神侃闲聊”的一种纠正和完善。《东方女孩》在栏目定位、话题选择和形式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创新发展了广播社教栏目,尤其是青少年广播栏目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网络直播从2005年至今已经发展了12年,走过1.0、2.0和3.0时代进入到现在的4.0时代.本研究通过将武汉地区的青少年(10-19岁)、没孩子的成年人、孩子家长等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导出相关主题.研究的结果如下:第一,多数受访者对网络直播目前的平台环境、直播内容等持乐观的态度;第二,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成长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第三,多数受访者认为应继续保持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和改善,并加强力度,使其在介入青少年生活时带来更多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宇  丁陈锋  王亮 《新闻战线》2023,(22):85-87
媒介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研究、方式方法、创新实践等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水平,需要强化系统思维,扩容媒介资源;利用在地资源,绽放城市品牌;集成智媒教育,融入美学生态。  相似文献   

19.
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影响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相当重要的阶段,也是自主性逐渐增强的阶段,动画片可以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媒体优势发挥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呢?  相似文献   

20.
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打通了各类场景,使得时空交叠,阅读载体、阅读渠道、阅读情境均在复合维度充分延展。复合阅读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个体通过选择、阅览、评价、分享等多种活动,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包括知识、审美、道德观念等在内的复合价值的一种社会行为,媒介复合、行为复合、价值复合是其基本特征。本研究围绕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阶段阅读行为对3 954位青少年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复合阅读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的主流阅读行为,从传统阅读到复合阅读的转向已成事实;通过聚类分析将青少年分为四个复合阅读程度不同的种群,并识别了四个种群的阅读模式;通过对青少年种群和阅读态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复合阅读型青少年的阅读态度比传统阅读型青少年的阅读态度更显著积极。最后提出应重视阅读行为转向所带来的阅读情境改变,构建融合式阅读环境;细分阅读群体进行针对性阅读推广设计,以弥合阅读鸿沟;科学介入青少年阅读行为的转变过程,以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阅读行为。图5。表6。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